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11-1回答以下问题:(1) 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 穴,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 s 10 A 。

当温度为35C 时,该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5) 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1)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 变,即半导体具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 子提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因此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 入的杂质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

因为在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质离子 (但不能移动),价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 是电中性的。

同理,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35C 时, 反向饱和电流为35 15I s 1040 A(5) 二极管在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的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r d R D 。

1-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2图所示。

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 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

解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

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求R DU D I D交流电阻为r dU DU Ti D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U D U on ,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U T 为温度解其端口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则导通;若反偏,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共阳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 断开二极管D,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

输出电压 U 。

12V 。

(b ) 断开二极管 D 、D 2,D 、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6V ,而D 的阳极电位为9V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优先导通,将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D 2因反向偏置而截止。

输出电压U 。

7.5V 。

(c ) D 、D 为共阴极接法,同理可得 D 导通,D 截止。

输出电压U 。

6V 。

(d ) D 、Da 为共阳极接法,阴极电位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故 0导通,D 截止。

输出 电压U O 4V 。

1-3 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及其相应输入电压波形如题 1-3图所示。

已知D 1、D 2的导通电压为,试分别画出它们的输出电压波形,并用Multisim 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b ) 题1-3图解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略。

(a )本题电路中有动态电压输入,注意此时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取决于电路中直流电源 与交流信号的幅值关系。

波形图如下:r2kQD iI ~~IZ\D2 2kQ=5V9V =(b )+wDv-_±_ 4V6V 丄(c )题1-2图(d)-11 +U OD iU O7VOD 1 乂。

2丄\U|U o2V T 2VT(b ) D 、D 2为共阴极接法,阳极电位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因此只有当两个输入电压 均为0V 时,输出才为一,其他情况下的输出均为。

波形图如下:1-4 电路如题1-4图所示。

均为,试求各电路的输出电压。

设稳压管 D Zi 和D Z2的稳定电压分别为 5V 和10V ,正向压降25V1k D ziD Z22S--- 1=1—11k•-------- 4「 ' ZD Z2(a )25VU O(c )解 图(a ) 图(b ) 图(c ) D Z2反向截止。

图(d )中两只稳压管相并联, 中两只稳压管相串联, 中两只稳压管相串联, 中两只稳压管相并联,43-U O1k25V题1-4图D Z1U OD Z2D Z1、D Z2均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故 U o D Z1、D Z2均为正向导通,故 u O 0.7V D Z1首先被反向击穿,将输出电压钳位在5V 0.7V U O 10V15V。

1.4V 。

5V ,D Zi 正向导通,C Z2反向截止,故 u O 0.7V 。

I CEO 10^A ,其它参数相同。

试问当用作放大时,应选择哪个管子更为合适解应选第二只。

因为虽然第二只的较小,但它的I CEO 比第一只小得多,而I CEO 对温度非常敏感,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从而对放大电路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1-6 已知三极管的两个电极上的电流如题 1-6图中所标注。

试标注另一电极上电流的 大小和方向,并在圆圈中画出三极管的电路符号。

若管子均工作于放大状态, 试分别求出它们的电流放大系数。

解由于两个电极上的电流数值相差很大, 显然其中的小电流为基极电流, 大电流为集电极 电流或发射极电流。

图(a )中20?A 的小电流(基极电流)流入管子,因此可判定该管为 NPN 型管,而1mA电流仍为流入,可判定为集电极电流。

图(b )中40?A 的小电流(基极电流)流入管子,可判定该管为NPN 型管,而电流流入, 可判定为发射极电流。

图(c )中30?A 的小电流(基极电流)流出管子,可判定该管为PNP 型管,而仍为流出, 可判定为集电极电流。

电路符号和电流标注如下图所示:图(a )的电流放大系数1-7 测得放大状态下三极管各个电极的对地静态电位如题 管的类型(NPN 型、PNP 型、硅管、锗管),并注明电极e 、b 、c 的位置。

1-5 有两个三极管,一个管子的 150, | CEO 200 H ;另一个管子的50 ,图(b )的电流放大系数图(c )的电流放大系数1 C1mA I B20 A I C1.6mA I B40 A I C1.5mA I B 30 A1-7图所示,试判断各三极题1-6题504150题1-7图解根据题意,图中的三极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由于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对于NPN 型管,三个电极电位的关系是 U C > L B > U E , PNP 型管则是L E > L B > U C 。

可见,两种管型均 为基极电位居中;确定基极后,若有一个电极和基极之间的电位差值约为或, 则该极为发射极,且前者为硅管,后者为锗管;剩下的电极为集电极,若该集电极的电位最高,说明为 NPN 型管;电位最低,为 PNP 型管。

(a) NPN 型,硅管,左起 e 、b 、c ; (b) PNP 型,硅管,左起 c 、b 、e ; (c) PNP 型,锗管,左起 c 、e 、b 。

1-8 试判断题1-8图电路中的三极管能否工作在放大区,并求出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 值。

设 U BE 0.7V , U CE (sat )0.3V ,Q +12V100R BQ题1-8题NPN 型工作区域的判断方法:首先判断管子是否导通,当U BE 大于U on 时,管子导通;当U BE 小于U on 时,管子截止。

若管子导通,再进一步判断其究竟工作在放大区还是饱和区, 此时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根据U CE 和U BE 的大小进行判断。

当U CE > U BE ( U C > U B ) 时,管子工作在放大区;当 U CE V U BE ( U C < U B )时,管子工作在饱和区。

二是根据I B和I BS 的大小进行判断。

若I B < I BS ,管子工作在放大区;若I B > I BS ,管子工作在饱和区。

这里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判断。

图(a )电路中,三极管导通,根据KVL 可求得实际的基极电流为2V 4.3V 5V-5 V - 1 V -1.3 V(b )(c )50。

I BR E100 Q j2V 2.7V 5V (a )+ 15VI R I CR C2k Q而临界饱和基极电流为U C C U BE120.70.108mA BR B(1)R E10051 0.1I U CC U CES120.70.108mA I BS(R C R E)50 (20.1)I B I BS,说明三极管处于临界饱和(临界放大)状态,集电极电流为I C I B 50 0.108 5.4mAI B V I BS ,假设成立,I C I B 50 0.02 1mA1-9 题1-9图电路中,已知U cc 5V ,U BE 0.7V , 100。

当输入U | 5V 时,输出u o 0.3V ,三极管饱和,试计算R B /R C 的最大值。

解根据题意,当输入 U | 5V 时,输出u O 0.3V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故有 I C I B 。

由图可知,此时的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分别为. U I U BE 5 0.74.3I BR BR BR Bi U cc 1 u O 5 0.3 4.7 I cR cR cR c代入I cI B ,得4.7 4.3100 -R cR BR B 43091.5R C 4.71-10 场效应管三个电极的直流电位如题1-10图所示,试分别判断它们的工作区域。

图(b )电路中,三;据KVL 有15 I B而临界饱和基极电流为R C I R 15 假设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则I c(1 + )I BR B I B U BEU BER C (1+ ) 15 0.7 I B R B I BR B (1+ )R c210 51 100.02mA15 U CESI BS z 、 (1 )R c15 0.70.028 mA 51 10I C I B ,故U BE 20 yA28 yA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集电极电流为Q 3V a -5V题1-10题解图(a )中为耗尽型 NMO 管,山=OV, U D S = IV 。

由于U GS U GS (off ),管子导通;又因 U DS U GS U GS (off ),故可判断管子工作在可变电阻区。

图(b )中为增强型 PMOS 管,U SS =— 3V , L ts = — 4V 。

由于U GS U GS (th ),管子导通; 又因U DS U GS U GS (th ),故可判断管子工作在恒流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