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ppt课件

文中指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 明艳: 鲜明艳丽,明丽。
预习检查
19 苏州园林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连绵的山。嶂,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指诗文、技艺等 的独特构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 办法。
整体感知
19 苏州园林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
举例子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 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 对衬。
摹状貌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读课文,体会本文作为说明文的 语言特点。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 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 思?)
( zhāo )棋着 ( zháo )着急 着 ( zhe )看着 ( zhuó )着装
预习检查 形近字
zhǎo池(沼 ) zhào( 诏 )书
19 苏州园林
轩xiè( 榭 ) xiè(释
嶙峋: 枯瘦的样子。
镂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景致: 风景。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 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 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 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 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本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 运用空间顺序?
知识备查
19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滥觞于春秋 时期,形成于唐五代,成熟于两宋,兴旺鼎盛于明 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数百处,1958年普查 发现,当时尚存园林名胜174处。苏州园林是中华 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 园林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19 苏州园林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知识备查
19 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作家、教育家、 编辑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 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 《倪焕之》。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等。
知识备查
19 苏州园林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 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 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 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叶圣陶从小 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最后, 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 的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
每一个角落 ——图画美 门和窗 ————图案美 园内建筑 ———色彩美
整体 逻 辑 顺 序
部分
19 苏州园林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整体感知
19 苏州园林
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共 同点的句子。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对称 假山池沼的配合——任其自然 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画意 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变
“标本” 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 的代表性。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 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 别?)
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 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 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第二课时
19 苏州园林
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 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今天让我们学习文章的说 明方法、语言和写作手法。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在介绍苏州 园林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列数字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下列图片哪些是苏州园林,哪些不是?说一说你
的依据。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 这种写法的好处。
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 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 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 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 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需要在高度概括的基 础上从整体到局部分项进行说明。
课堂小结
19 苏州园林 概括主题
本文先说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即“务必使游览 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先用了四个“讲究”来概括说 明,再分别从布局、景物的处理、花木,乃至墙、 廊、门、窗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 道旁树。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1.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 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 景。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一幅好画。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 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 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 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 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 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 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