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为过渡到本节课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在小数部分的学习中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的。
学习了本节课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为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探以及师生互探的讨论教学法。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通过启发学生记起三年级已有的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开门见山地引人新课《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我在这里预设了几个问题。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3份呢?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米?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3)、思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
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本的知识,并且能够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合作探究
在这一阶段,我将让学生讨论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先以小组互探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完了之后,我将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遗留问题。
(四)、达标训练
师生共同把遗留问题解决后,我出示了几道练习题,来看看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到底
掌握的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所出的问题也是由易到难,不同程度的同学酌情完成相应的题。
(五)、堂清检测
在学生完成达标训练之后再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总结,总结完了之后出示堂清检测题。
让每一位学生都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知识是否全部掌握,要做到当堂任务当堂清。
板书设计:第1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毫米=0.001米
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小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小数的意义,以及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树该如何表示。
作业设置: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九第1~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