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请将所有的题答在答卷上。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刘慧玲 审题人:贺孟辉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篁.(huáng) 牛山濯濯.(zhuó) 形骸.(hái) 糟粕.(pò)
B.度.(duó)长絜大 执拗.(ào) 牲醴.(lǐ) 脑髓.(suǐ) C.间.或(jiān) 涸.(gù))辙之鲋 炮.烙(páo) 修禊.
(qì)
D.谬.种(miào) 窈.(yǎo)窕 畏葸.(xǐ) 瞋.
(chēn)目
2、选出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 ) A、逡巡 相形见绌 雾霭 人情世故 B、荒谬 秋毫无犯 凫水 名闻暇迩 C、崛起 脍炙人口 门槛 惊心动魄 D、忌讳 放浪形胲 自栩 生财有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同学们问我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B、地质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C、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D、影片中著名演员唐国强将长征路上的毛泽东演得栩栩如生,形似神更似。 5、下列句子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从文的小说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 B、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国立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公共图书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姓名 班级 学号 2
D、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地研究,后来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等等。 B.“国无辞书,无文化可言”,大凡一种成熟的民族语言,基本上要有两部字典—一部是多卷本的详尽的历史语言字典,一部则是简明的老幼咸宜的小字典。 C.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奖应归功于集体的力量,剧本原作者的协助,摄影师、美工师、化妆师和演员的全身心投入,都是从未有过的。 D.“很难想象,去年的春晚如果没有《千手观音》将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媒体至今还热度不减的好评,更加证实了很多观众的这一感想。 二、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卮酒安足辞. B.杀人如.不能举
何辞.为 刑人如.恐不胜 C.哙拜谢. D.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乃令张良留谢. 其意.常在沛公 8、下面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2分) A.以致..天下之士 (连词,多表示不好的结果) B.以为..桂林、象郡(认为)
C.沛公居于山东..时 (同今山东省)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则与.斗卮酒 窃为.大王不取也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臣为.韩王送沛公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 10、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3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嘉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第Ⅱ卷(共80分) 三、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句2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若属今为之虏矣。 四、1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8分) (1)有席卷天下, ,囊括四海之意, 。(贾谊《过秦论》) (2) ,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及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一句话是 。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文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①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②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③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④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巳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 4
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进行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荚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13.文中引述林肯评价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其目的是什么?(4分)
14.文中所引苏轼“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4分)
15.文中画线句子的顺序应调整为 。理由是: 。(4分)
16.第二小段中.作者列举居里夫人所获的荣誉是为了证明(4分):: 六、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生物学家看到一家鸡场的鸡群中有一只老鹰,感到非常奇怪,就询问鸡场主人。主人说:“它一直就吃鸡饲料,被训练成了一只鸡,始终都不想飞,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还是一只鹰,应该能教它飞的。” 于是生物学家经过多次训练,逐渐打消了老鹰的疑虑。最后,生物学家把它带上高山,面向太阳,奇迹发生了:老鹰发出了胜利的欢叫,冲向了天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像这只老鹰,因为不了解自己而忘记了万物之灵的本性。你天生是注定在地上啄食,还是在天空翱翔呢?你的答案决定了你的命运。请以“认识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