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1.右图“北京欢迎你”。

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

中国之所以能够无可争议地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原因是(D)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②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④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A.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④2.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

中国的声音再一次受到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重视。

这表明(C)①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③和平与繁荣是世界各国都在不断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④有了联合国,界和平就必然能够实现A.①B.③④C.①②D.①②③3.中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掉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2004年9.5%的GDP 增长中,仍有高达6%以上来自固定资产的投入;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中国企业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D)①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形势逼人,不进则退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止步不前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右图是优秀共产党员、普通的乡邮递员王顺友在深山中跋涉。

王顺友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B)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③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④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③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如同“大海中的航船”三者的关系是(A)A.经济建设中心是航船,两个基本点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B.没有“一个中心”,就没有“两个基本点”C.四项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航船的前进动力D.改革开放是经济建设航船的政治保证6.右图“文成公主”。

从文成公主的入藏的史实和今天的政治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C)①中华民族是历史上的一些民族融化而成的②汉族与藏族在历史上有同一个祖先③我国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④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A.①B.①②C.①④D.①②③④7.当前一种携带着H5N1病毒的禽流感正在全球蔓延。

在跨国旅行非常普遍的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就可以随着航班而到达世界任何地方,发展成为一场全球的公共事务危机。

“全球流感预防部长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建立联合行动机制,制订共同应对计划。

中美两国同意在加强禽流感防控领域双边、全球和区域合作上采取共同行动。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A.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 B.加强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终于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起来C.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防控高致病禽流感D.现代科技使世界一天一天变的更加开放8.到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达到13亿。

由于中国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

我国13亿人口的到来,说明(D)①我国为世界人口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②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影响了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入学问题③我国依然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④我国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右图“从砍树模范到种树模范”的寓意进行观点概括(C)A.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B.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C.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D.地球的人类共有的家园1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指出,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必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①只有发展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②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关键④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11.2000年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国家提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

2005年国家提出信息化发展战略。

要实现这四个重要的发展战略,必须(D)①发展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大力培养人才,因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③发展教育,因为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A.①B.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漫画“拿起它你就已经吃掉了森林”。

漫画的寓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D)A.由于使用筷子,人类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B.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C.必须减少使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保护自然资源,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该负的责任13.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国家环保总局3月17日宣布,200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这两个主题强调(B)①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②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③不加强宣传,就不能够创造山川秀美的家园④必须在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A.①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14.右图“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标志”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D)①丰富多彩、光辉灿烂②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③如同悠久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④是世界性的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A.①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15.右图“负荆请罪”的寓意是(A)A.知错必改、君子坦荡荡的宽广胸怀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C.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16.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公安局长任长霞,亲民爱民、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说明(D)①中华民族冲突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冲突美德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影响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薪火相传A.①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17.右图“毛泽东手书-长征”。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而且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

从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中,我们感受到(B)A.中华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B.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D.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18.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粉碎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涛的分裂主义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终于以自己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告诉我们(A)①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②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仍然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④青少年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19.右图“红旗渠”。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情况下,河南林州人民艰苦创业,奋战十年修成的。

红旗渠总长1500公里,总干渠开凿在悬崖峭壁上,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响誉海内外。

由此而形成了“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说明(D)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成就伟业③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伟大的民族精神是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20.2005年10月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掠145周年纪念。

圆明园回归国宝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铜像南宁展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于2005年10月29日到11月6日在南宁市广西人民大会堂举行。

在展出期间等待参观的队伍排满了民族广场。

展出给中学生的启示是(A)①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②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③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④一个民族具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④二、理解说明(每小题15分,共30分)1.“生态农业循环”: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了养鱼的好饲料;鱼塘的塘泥需要定期清理,塘泥对葡萄树来说又是上好的肥料;葡萄可以用来酿酒,葡萄园可以用来从事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循环”体现了什么观点?具有什么意义?答案:(1)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通过“生态农业循环”,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成本,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生态农业循环”,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运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答案:(1)“中国的脊梁”是指为了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进发展的优秀人物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

(2)事例:南宋末年,北方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在抗击元军中,文天祥被俘,临刑前夕,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

他为后人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