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C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C

▆ ■ ■ ■ ■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试卷 共1页(第 1 页)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考试C 卷姓名: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 学习中心: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 1.镇压反革命 2.另起炉灶 3.抗美援朝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一国两制二、简单题(每题10分,共50分。

)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2.第一个“一五计划”建设提前完成,积累了哪些主要成就。

3. 六十年代我国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为什么说1984-1988年我国国民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5.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原因、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试述中共十三大的历史贡献。

一、名词解释1、答:建国初期为打击反革命分子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治运动。

1950年10月 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从1950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1年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

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1年10月基本结束。

通过镇反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2、答:“另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之一。

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基本保证,解决了新中国如何对待同帝国主义的不平等关系和不平等条约问题,建立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外交队伍,为迎接50年代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答:中国人民支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的活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朝鲜直接侵略,并将战火烧到中朝边界,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经过3年战争,将美国军队赶到3 8线以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

4、答: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了印度方面的赞同。

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恢复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面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根据这个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78年底,邓小平根据中国实际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这一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中国政府提出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收回香港主权。

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这一构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而且符合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二、简单题1、答: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逐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整准确的表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答: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

“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完成原定计划的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

粮食产量达19 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平均每年增长3.7%;棉花产量达164万吨,比1952年增长26%,平均每年增长4.7%。

五年间,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国家财政除1956年有赤字外,其余各年都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1/3,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由148元提高到205元,提高38.5%,农民由62元提高到79元,提高27.4%。

3、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规模是空前的,成就是巨大的。

“一五”计划的大多数指标,1956 年底就基本完成。

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了建设计划。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建成一大批重要工程项目。

建立起▆▆ ▆一批为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同时大规模地改建、扩建了一些缘由的工业企业。

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填补了我国重工业的许多空白。

改变了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建成了我国的工业布局(2)工业建设、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业发展、教育科学事业都发展很快。

(3)全国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答: 第一,大大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第二,完成了大批基本建设项目,扩大了生产规模,为以后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发展后劲。

第三,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第四,国家财富巨额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总之,这5年的加速发展,可以说是一种飞跃。

这种飞跃具有不同于以往发展阶段的突出特点:自始至终保持着强劲的加速发展势头,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带有明显的经济起飞特征;改革开放与加速发展互为因果并互相促进;经济社会出现较为全面均衡的发展局面,伴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有很快发展,呈现百业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种跳跃式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一种滚动效应。

5、答: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中国取得了以下的成就:经济方面: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

中国的经济成就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思想方面: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经济增长方面: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

能源工业方面:能源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在石油勘探开发、水电建设、综合机械化采煤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论述题1、南方谈话的原因:改革开放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壮举,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选择,更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邓小平特别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群众中寻找灵感,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在1978年至1993年间,外出调研18次,许多重要决策是先后在20多个省市调研中形成或提出的。

在这一系列调研中,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达到了高潮。

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再次重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他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

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第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再次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他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生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第四,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南方谈话的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一个时期以来经常困扰着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对于今天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邓小平强调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这持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根本要求。

南方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南方谈话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努力实现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标。

2、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以来,九年时间,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引下,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而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以经济建设尤为突出。

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体翻了一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