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


伽达默尔在哲学阐释学中指出理解的普遍性、历史性和创 造性; 他提出了“合法的偏见”、“效果历史”、 “视域融合”的精辟理论,解释了重译、 误译的许多翻译现象。
四.斯坦纳与阐释学
于1975年出版的《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 :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被视作当代西方翻译 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在该书中,斯坦纳以海德格尔的阐释思想作为基础,提出了“理解 也是翻译”的观点,并将翻译的过程看做是阐释的运作,并把翻译 分为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他还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 翻译是语言的属性之一;不论语内还是语际,人类的 交流都等同于翻译。
小组成员:吴可梅,侯城城,洪问凤,申冰冰,李晴
一.阐释学(Hermeneutics)的定义及来源
定义:阐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法论学说。 来源: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纪,在19世纪 形成独立的学科。基本意思是“通过说话来达意”因此它本身就具 有动态意识;用清晰的话语表达尚不清晰的意义。 Hermeneutics来源于Hermes(赫尔墨斯),他是负责解释、翻译神 旨、传达神谕的使者。
选文《阐释的步骤》
1.信赖(Trust):从一开始译者就相信文本“言 之有物”,翻译不会是空洞无用的行为。 当然信赖不是 一成不变的。当发现文中出现胡言乱语或空洞无物,不值 一译时,信赖就会动摇。 2.侵入(Aggression):每个理解行为必定 侵占其他(我们翻译的)实体。“用另一种语言书写的文 本在材料上变得更单薄,原作的光芒似乎被无遮无拦地穿 透译文语言织就的松松垮垮的帷帐。‘
二.阐释学的划分
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阐释学大致可以划分为传统阐 释学和现代阐释学。前者指的是由施莱尔马赫、狄 尔泰、E.贝蒂和E.D.赫希等人所沿用的阐释路线, 目的是达到对文本所表明的人的心理的一种理解, 寻求所谓普遍的、有效的阐释;后者则是一种可以 追溯到尼采,经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二发展起来的 另一种阐释方式,是一种所谓“否定性”的阐释学, 它设定的出发点恰恰就是普遍的、有效的阐释是靠 不住的。
二.海德格尔的阐释学翻译观 海德格尔认为,“翻译”不止是字面上得改写,而是思想 的“转渡”,翻译的关键在于表达词语后面的“道说”, 而道说无法真正把握。
他把“解释”与翻译等同起来,认为每一种翻译都是解释, 而所有的翻译都是翻译。 他主张在翻译中以本意在先,审视词语的 源流,展现被遮蔽的思想。
三.伽达默尔与阐释学 伽达默尔: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阐释学和 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 方法》。
阐释学使得翻译的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对翻译的认 识更加丰富。但翻译概念的持续扩展有可能导学科界限 的小事,并最终威胁到学科本体的生存;
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观在带来理论积极面 的同时也潜藏了很多问题,如过分提倡译者主体性导致翻 译实践的乱译之风;相对主义盛行导致以行为目的来衡量 手段的正当性,而这些翻译实践如女性主义翻译实践就存 在相互之间怎样交流的问题,偏离了翻译实践的正轨。
一.发展
1.古希腊时期:用于逻辑学和辩论术,以及一些 宗教、文学经典著作的解释。 2.中世纪:对《圣经》等宗教经典进行注释、说 明,向人们澄清上帝的意图。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不再拘泥于宗教经典,而是扩大到对 古代文化经典的阐释。
二.阐释学派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施莱尔马赫:是阐释学成为一种普通的方法论。 狄尔泰:拓展了释义学的领域并将它引入哲学。 海德格尔:本体论转折。
四、发展了阐释学的方法,在原有的理解文本字面涵义 的语法解释法基础上,又提出了理解作者或谈话者内心 世界的心理解释法,并把前者看做辅助后者的方法; 五、深化了对解释过程的理解,认为在解释学循环中不 是纯理性的,其中直觉、体悟或灵感的东西在起作用; 六、强调必须比作者理解他自己更理解作者,因为作者 对自己无意识的思想层面没有领会,需要阐释者把它揭 示出来。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体系。
一.施莱尔马赫与阐释学翻译
·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柏林皇家学院的讨论
会上宣读了论文《论翻译的方法》,从阐释学的角 度论述了翻译与理解的关系。
· 他指出翻译可才去的两种途径:译者不要打扰原
作者,带读者靠近作者,或者尽量不打扰读者,是 作者靠近读者。
贡献 一、把阐释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一般的文本阐释; 二、扩大了文本阐释的范围,把它从文字作品扩展到讲 话乃至讲话人或者作者的个性; 三、他认为阐释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理解文本的 字面涵义,更在于透过字面涵义领会作者或 谈话者的内心世界;
3.吸收(incorporation):译文要对许 许多多的成分进行同化,并对新接纳的因素进行安置,有 的已经完全归化,且被文化历史视作进入本土文化的核心, 有的始终处于异化和边缘化的位置。
4.补偿(Restitution):翻译是不平衡的, 要么加入太多,要么省略太多,若要作真正意义上的阐释, 就必须再原文与译文之间调解斡旋,使其相互交流,恢复 二者的同等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