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孰优孰劣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孰优孰劣

NANCHANG UNIVERSITY
专业:金融学
2014年6月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孰好孰坏
摘要:通过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理解,分析两者的利弊。

并从英国的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的例子中总结启示。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
在《国际贸易原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和历史。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两个对立的存在,这两个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几百年,但也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

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都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其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而李斯特和汉密尔顿等则支持贸易保护主义。

这里,我想就自由贸易以及贸易保护孰优孰劣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竟争的贸易政策。

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竟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
进口产品设定极高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

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二、自由贸易的利弊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一定利益,即“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使“利益和谐论”得以广泛传播。

李嘉图高度推崇自由贸易。

他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完整大厦;把经济学的研究引导了科学的轨道,从他开始,经济学广泛使用演绎的方法;他把劳动价值论发展成一个较为科学的体系;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影响了后来经济学的结构;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对于人们正确理解自由贸易,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从这些著名的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1)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

(2)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而其弊端有:(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并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即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

(2)本国民族工业可能受到冲击,国家经济安全难以保证,幼稚产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困境,就业水平受到冲击,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三、贸易保护的利弊
利:(1)能够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2)根据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贸易保护主义能够有效的保护一国的幼稚产业,进一步缓解该国的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状况。

弊:(1)与自由贸易相反,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臵,不利于一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会降低世界的福利。

(2)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将使贸易壁垒林立,各国大打贸易战,从而造成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秩序的恶化。

四、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孰优孰劣
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英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历程。

英国是第一个施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实行过贸易保护政策就发展起一个国家的工业的国家。

但在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不到一百年的情况下就转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贸易保护政策。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欧洲国家因自由贸易损伤本国经济利益纷纷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第二是战争导致英国经济内外交迫,开始政府干预经济。

第三,英国丧失全球霸主地位,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赶超。

在我看来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不可以单纯的说哪个好那个坏。

在经济学上,一般认为自由贸易是最好的,但是也知道自由贸易在正常状况下是很难的。

在十分经典的两国模型中,为了维持自由贸易的持续,小国必须向大国支付一定的补偿来弥补大国在自由贸易中必须承担的福利损失。

但也不能仅仅因为自由贸易的缺陷就可以绝对的说贸易保护好。

一个国家,由于禀赋上的差异,在某些产业上拥有先天的比较优势,依据比较优势发展的产业,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同
时实现自身资源禀赋的最优分配,达到最优的增长路径。

相反,不满足比较优势的产业,即使施加了重重的贸易保护,当保护撤除的时候,由于自身是资源错误配置的结果,发展缓慢,效率低下,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世界各发达工业国都在力图从本国不同企业的竞争实力出发,灵活组合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这两种策略,以达到壮大自己、击败对手的目的。

新自由主义在八十年代在我国经济学界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新自由主义是七十年代末期起流行于欧美的经济学思潮,其基本逻辑是重新拾起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理论,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事实上,就在里根切尔大力推销新自由主义,大力推销私有化的时候,美国却实行着大规模赤字政策,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

不仅如此,当80年代初日本质优价廉的商品潮水般地出现在欧美超级市场货架上时,1985年,美国和欧洲在七国财长会议上联合逼迫日元升值,削弱日元的竞争力。

可见,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是两面性的,对自己有利时就推行,对自己不利时就撇在一边。

那么这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又有何启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员,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2001年入世的成功,使我国朝自由贸易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我国只能采取过渡性贸易政策,即开放型适度贸易保护政策。

这一政策应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开放原则。

必须履行我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依照国际贸易规则实行开放的透明的自由贸易政策。

2.适度保护原
则。

现阶段中国在对外开放和扩大开放的同时,更要对本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当然,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必然是适度的向有希望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保护,把国际竞争限制在中国目前工商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3.符合国际规范原则。

保护政策和措施要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符合WTO的有关的规定,实现从非关税保护为主向关税保护为主的转变;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办法应有明确的规定,有足够的透明度;保护政策措施应是非歧视性的;保护政策措施应纳入法制的轨道,杜绝随意性。

总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行为,因而一国在选择贸易政策时也遵循一个不言自明的重要原则——对本国的经济最有利。

纯粹的自由贸易也是不存在的,通常情况下各国实行的都是宽松程度不等的贸易保护政策,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将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主流。

所以我国应顺应自由化趋势,从现实国情出发,实行开放型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

关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我还是无法给出一个不是一就是二的这样明确的答案。

但我能确定的是这两个殊途同归、利益一致并且相互制约的政策,本来就没有分明的界限。

只要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顺应国情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英]亚当·斯密. 国名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2005,P44
[2] [英]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 1817
[3] [美]贾格迪什.巴格沃蒂著贸易保护主义[M].,2010.
[4] Rajiv Sarin,‘Simply play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Vol. 40 (1999) 105-113
[5] [英]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M]
[6] 迟云浩,李鹏.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公平与效率问题.,2004
[7] 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8] 雍婷婷; 郜峰论英国从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的原因.
[9]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华论坛
[10] 刑承剑.浅谈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的关系.,2008
[11]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哪个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更有利?知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