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
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和元音舌
元音的不同是由于共鸣腔(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口腔形状改变的方法:
1.口型大小(由舌头位置的高低决定);
2.舌头前伸或后缩;
3.嘴唇撮起或展平。
据此,请看舌面元音的舌位图: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发音部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发音方法)发出音来。
据此,可以确定一个辅音。
辅音发音特点。
1.清和浊(声带是否颤动)
2.送气和不送气(通过喉部的气流的相对强弱性)
3.鼻音和口音(软腭的作用)
辅音的发音部位
顺序:以身体为参照物,气流由内而外的途径。
喉音舌面后(舌根音)舌面中
舌面前舌叶舌尖(舌尖前后齿间音)唇齿双唇
三﹑音位
确定音位的条件
1.必须是同属于某种特定语言中的几个音
2.语音相似性
3.互补分布性
音位的归纳方法
1.准确记录语音
2.互补分配原则
3.语音相似条件
4.音位的系统性
5.方便简单原则
6.重视本地人的感觉
四﹑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的分类: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非音质音位:音高、音强、音长
五﹑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1.研究角度不同:
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或方言,自然属性角度;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切分角度不同:
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
音位:语音四要素均可
3.系统和个体的角度:
音素:一次发音即可分析出来
音位:涉及一类发音
六﹑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和具体的音位系统的关系
不同的音位彼此完全不同,处于对立地位,是因为语音不同,语音承载了一定的意义,所以,音位又能够区别意义。
音位之间的对立实质上是发音特征有区别。
一个音位的发音特征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组成的,那么,寻找音位之间的差异就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如:/p/ 双唇闭塞不送气清
/ph/ 双唇闭塞送气清
/t/ 舌尖前闭塞不送气清
/th/ 舌尖前闭塞送气清
/k/ 舌面后闭塞不送气清
/m/ 双唇鼻音浊
/b/ 双唇闭塞浊
/d/ 舌尖前闭塞浊
/g/ 舌面后闭塞浊
由上表可得出以下结论:
(1)区别特征即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2)一个音位具有怎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即由这个音位在该语言的音位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3)每个音位实际上是由许多区别特征构成的,因此,音位即一束区别特征。
二、区别特征和音位的聚合关系
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
例:
t d n k p t
p b m kh
k g x
A B C D
1. z c s
2. zh ch sh r
3. j q x
双向聚合与单向聚合
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根据系统性特点,应有相同的组合关系。
但在平行、对称的系统中常出现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
如:
鼻音:m n ng
(注:v代表元音)
mv *vm
nv vn 语音的演变
*ngv vng
语音系统中的孤立现象
A B C D
1. z c s
2. zh ch sh r
3. j q x
b p m f
d t n l
g k ng x
七﹑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的类型:不自由音变、自由音变
不自由音变:条件音变。
如:北京话上声变调、“啊”的音变。
自由音变:音变条件出现,但不一定发生音变,随语言环境和个人习惯而异。
如:根本[kən pən] kəmpən],
[rən min] [rəm min]
条件音变不收语言环境的影响,自由音变受语言环境的影响。
北京话“啊”的音变
前音节韵母或韵尾“啊”音变例
[-a,-I ,-y] [a ia ] 他呀,你呀
[-n] [a na ] 看哪
(以上不自由音变)
啊
[-o,-ε,-ɤ] [a ia ]说啊,喝啊,写呀
[-u] [a ua ] 哭哇(啊)
[-ɿ] [a za ] 字啊
[-ʅ] [a ra ] 纸啊
[-ŋ] [a ŋa ] 听啊
(以上自由音变)
八﹑常见的音变现象
一、同化:不相同的音在语流中相互影响变得发音相同或相似。
音节内部的表现:发音部位的协调
如:都[tu],国[kuo];do[du],cool[ku:l]
Key[ki:],car[ka:]
音节之间的表现:两音节相连处的辅音同化。
Cards[ka:dz],dogs[dogz]广州话“今日”[kam jat kəm mat]
(前影响后:顺同化)
面包[miεn pao miεm pao],
分配[fən phei fəm phei]
门面[mən miεn məm miεn ]
imburse,immediate,impossible(in-受同化的结果)
(后影响前:逆同化)
*input,inmate(居民),inbeing(本质)中“in-”在重读音节中,与逆同化的实例性质不同。
音节之间元音的同化:
木樨[muɕi muɕy](顺同化)
二、异化:相同或相似的音在语流中变得发音不同或不相似。
如:隋唐时期,“品、禀、凡、犯、范”韵尾为[-m]。
到元代,这几个字的韵尾为[-n],这是由于音节首尾都为唇音引起的异化现象。
拉丁语marmor(大理石)法语marbre 英语marble
三、增音:语流中两个音之间增添一个音。
如:北京话“这儿、那儿、哪儿”,变为“这合儿、那合儿、哪合儿”。
(分清音节的界限)
athlete[æɵli:t][æɵəli:t](为了发音方便)
四、减音:语流中某些应该有的音没有发出来。
多出现在语速较快的语言环境中。
如:北京话“四个”[si ə]、“五个”[u ə]、“不知道”[pu ʅ tau];asked[a:st], factory[fæktri]。
不受语速影响的减音现象:北京话“两个”读为“俩”,“三个”读为“仨”。
五、合音:两个音或两个音节在语流中合成一个音或一个音节。
如:北京话复元音ai、ei、ao、ou在轻音音节中可以变读为单元音[ε][e][ɔ][o]。
例:明白、木头。
两个音节合成一个音节的现象,如:“不用”读为“甭”,can not合为can’t,it is、it has合为it‘s。
合音一般也伴随着减音现象。
如:俩、仨。
六、换位:两个音在语流中可以互换位置。
如:老北京话“言语(说话)” yanyu 说成
yu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