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书写 (共1题;共4分)1. (4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chè________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缕qìn________人心脾的微风。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可能是lǚ________行职责后的舒畅,也可能是享受天伦之乐时的温xīn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2题;共4分)2.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助人是一种美德,不要因为自己身份的卑劣就不让我们的心灵闪烁友善的光芒。
B . 作为有良知的媒体人,就应该为公益活动摇旗呐喊,就应该为弱势人群声张正义。
C . 艺术家不仅要能创作优秀的作品,还需要具备恃才放旷的个性,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D . 积累知识、研究学问都要不断地求索,执着地追寻,最终才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
3. (2分)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A . 《骆驼祥子》中,当祥子遇见了忙碌一生却依然穷困潦倒的“老马”后,他对前途感到了失望,但最终使他彻底走向堕落的却是得知了小福子的死讯。
B . 《西游记》中的沙悟净原是卷帘大将。
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面对妖魔作战勇猛、不屈服妥协,但嫉妒心强、爱搬弄是非。
C .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二度前往非洲经商时,遇上了海盗.成为海盗头子的奴隶。
后来他和另一个小奴隶佐立侥幸逃脱。
D .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国王和大臣们都很贪婪、残忍,而且野心勃勃,党派之间相互倾轧,与邻国之间战火不断。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4. (5分)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近期,香港举办的2005年花卉展览,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
②作为杭州市的参赛作品,“六和钟声”凝聚了半个多月制作人员的心血。
③评委们认为,“六和钟声”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它构思精巧,形象丰满,最具江南特色。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5. (7分)名著阅读—-与书中的人物为伴。
(1)根据提示,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2)你会选择以上四个人物中的哪一个做朋友?请结合人物性格和相应情节简要说明理由。
(不得照抄表格中的内容)五、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6八上·江苏期中) 名句默写。
①________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③________ ,儿女共沾巾。
④木受绳则直,________。
⑤________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描绘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⑦《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一句:________ , ________。
⑧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7八下·长安期中) 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冠豸山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
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
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海南旅游。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不少于2点理由)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赏析诗歌第一句中的“满”字。
(2)诗歌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9. (24分) (2018九下·东台月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士傲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禄爵,吾庸③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
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吕氏春秋·下贤》)【注】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________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③一日三至而弗得见________④于是相率而朝________(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划两处)桓公犹下布衣之士(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4)对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傲禄爵”的价值取向,你怎么看?(5)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九、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0. (17分) (2017七下·鄂托克旗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生没有永远杨绛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钟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
”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
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
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
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
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
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
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
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
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
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⑥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
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
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
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
那位专家不服。
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
”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
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
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
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⑦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
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⑧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⑩人间也没有永远。
⑪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
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⑫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实在很佩服”,第四段到第六段详细回忆了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学问高深(2)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里划线词的妙处。
①他可高大了。
②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3)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⑿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
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风筝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
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
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
”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
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
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
”她喃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