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
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中文名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外文名称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行政区类别自治州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大理市、祥云县、鹤庆县等政府驻地大理市下关电话区号0872邮政区码671000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偏西面积29459平方千米人口345.6万(2010年)方言主要以白族话为主气候条件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机场大理机场火车站大理站车牌代码云L行政区划代码5329001历史沿革编辑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1]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
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大理印染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
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
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
后来,由于南诏力量日益强大,与唐朝矛盾日趋激烈,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
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
南诏后期,宫廷内乱,终于国家在混乱之中分崩离析。
南诏国就此消亡。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
大理国统治云南达三百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
1253年,蒙古忽必烈率军从青藏高原南下攻占大理,大理国最后的国王段兴智被俘,大理国亡。
元朝于1274年(至元十一年),建立云南行省;1276年改府为路,云南正式成为行省级区划的名称。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明军袭破大理城,改路为府,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鹤庆、蒙化三府。
其后,清基本沿袭明制。
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
大理地区隶属于滇西道,后归属腾越道。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
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
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
2地理环境编辑地形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大理白族自治州风光(20张)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
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
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
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
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
[2]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
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
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
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大)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点苍山上还有苍山十九峰。
[3]水文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
占大理州总面积的6.6%。
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
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中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大理州。
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4]气候特点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大理白族自治州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
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热带季风气候,分雨旱季。
大理州冬干夏雨,赤道低气压移来时(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信风移来时(夏半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垂直差异显著。
大理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气象灾害多。
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
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5]3资源编辑自然资源非金属矿有驰名中外的大理石大型矿床。
据初步勘查,仅苍山小岑峰一带大理石储量就达1亿立方米。
还有储量丰富的石灰石、石英砂、萤石、粘土、煤等;金属矿有铂、钯、航空大理机场位于凤仪镇和海东乡交界处,距离大理市区12公里大理白族自治州。
机场有发往昆明、西双版纳、腾冲、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航班。
大理至昆明,每日都有航班,航行时间约为40分钟;大理至西双版纳,每日均有航班,航行时间约为50分钟。
大理至广州,每周一、二、四、六各有一个航班,起飞时间为中午12点40,航程约3小时,经停昆明。
大理至北京,每日都有航班,经停昆明,总航程约5个小时。
铁路大理火车站位于新城东边云岭大道。
火车站每天有4趟列车发往昆明,行程359公里。
公路大理目前有3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和一个发车处,分别为:大理客运总站、下关客运站、大运车站以及大理客运站古城发车处。
大理客运总站是大理最大的长途汽车客运站。
车站有发往省内昆明、丽江、六库等地的长途客车,同时也有开往外省的长途车。
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客运站位于下关建设路。
车站主要运营发往大理所属郊县以及昆明、丽江、中甸、六库、腾冲、瑞丽、景洪等地的长途客车。
车站发往丽江的长途汽车每半小时一班,最晚一班发车在下午6点半,3个半小时抵达丽江。
大运客运站位于下关建设路,大运宾馆旁边。
车站主要经营发往省内大理周边郊县以及昆明、丽江等地的长途汽车。
大理客运站古城发车处在大理古城内,有开往昆明、丽江等地的长途车,途经下关。
6经济编辑概况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白族自治州1984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32.88亿元。
全市有工业企业501家,基本形成电力、食品、轻纺、机械、建材、造纸、印刷、化纤、制药、烟草加工、皮革塑料等多门类的地方民族工业体系。
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7.2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3.57亿元。
现有农业耕地面积8598公顷,有效灌溉面积752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222公顷,全市农业年产值3.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3元。
市内交通发达,通讯设施先进,境内乡村公路基本贯通,水上运输极为方便;320、214两条国道穿越市境,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陆路交通枢纽和借道通往四川、西藏、东南亚国家的桥梁;大理飞机场已建成通航,开通了昆明、天津航线;广通至大理铁路、"昆楚"二级汽车专用线的延伸段楚雄至大理一级汽车专用线和大理至丽江的准二级公路于1998年建成通车。
1996年完成货运量11.95万吨,客运量24.45万人次。
通讯传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已建成无线电寻呼台、光缆传输系统、移动通讯系统等通讯枢纽,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2万门,可直拨国内各省市和世界各地。
[8]第一产业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农业州,大理州山区面积占大理州国土面积的93.4%,山地农业是大理州农业的一大特点,州内最低海拔730米、最高海拔4295.3米、海拔高差3565.3米,具有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雨热同季、干冷同季,立体气候明显。
在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大理州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稻谷98万亩、包谷103万亩、小麦25万亩、大麦69万亩、蚕豆43万亩、马铃薯25万亩、大豆3万亩、芸豆15万亩、荞麦10万亩等品种;重点经济作物有烤烟50万亩、甘蔗5万亩、油菜25万亩、蔬菜55万亩等;特色作物有核桃450万亩、茶叶18万亩、蚕桑25万亩、果药45万亩等;优势水果以柑桔、葡萄、梨、梅子为主;大理州各地粮经生产受海拔、交通、科技水平和基础条件制约、发展极不平衡:州内中部、东南部1800米以下海拔盆坝粮、烟、菜、桑、蔗、果产区,种植的水稻主要为籼稻品种,亩产达6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有1982年宾川县“桂朝2号”亩产达1055.8公斤,烤烟亩产达180公斤左右,亩产值2500元左右;每亩桑园养蚕产鲜茧30公斤左右,高产示范田块亩产茧可达80公斤以上;甘蔗亩产6600公斤,高产田块达11000公斤以上,宾川坝子种植的柑桔、葡萄亩产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5000元以上,高的接近万元,区内以大蒜、香葱、番茄、茄子为主的冬春早菜亩产量达2500-5000公斤,亩产值3000-8000元,农民生产效益高低直接受市场价格影响,呈现同期性波动。
中北部1900-2200米以上海拔温凉坝区适种作物多,产量偏低。
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包谷、麦类、蚕豆、马铃薯、芸豆、蔬菜、梅子等。
种植的稻谷以粳稻品种为主,亩产550公斤左右,1993年大理市粳稻“合榆一号”品种1.11亩攻关田创亩产1024.64公斤高产记录;包谷、麦类、蚕豆是该区的当家粮食作物,亩产均在500公斤左右,2008年大理市玉米攻关田亩产达986.9公斤,种植的菜用型马铃薯亩产2500公斤,高产田块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