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和喂养管理
➢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促进各组织器官的成熟 ➢预防营养缺乏和过剩 ➢保证神经系统的发育 ➢有利于远期健康
早产儿营养管理的三个年龄阶段
分期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转变期生后7天内
稳定生长期 临床状况平稳至出院
出院后时期 出院至1岁
维持营养和代谢的平衡 达到宫内增长速率 完成追赶性生长
➢ 不同体重标准反映了出生前宫内营养储备的差异, ➢ 不同的年龄阶段则反映了随着生后的成熟其生长和代
直接喂养者。
管饲喂养可采用间歇推注或持续输注法。
乳类选择: ➢ 首选母乳 母乳优点:蛋白含量高,乳清蛋白比例高,容易消 化、吸收;包含各种免疫因子及促进神经发育的成 分;减少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几率(肥胖、高血 压、II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 母乳不足:不能提供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要素。 ➢ 最理想的选择是母乳+母乳强化剂(国内没有)
早产儿出院时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体格生长迟缓 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骨发育不良 造血物质不足
体格生长迟缓
➢ 宫内生长迟缓(IUGR):早产儿存在宫内生长迟缓(IUGR) 的比例较高,即出生时为小于胎龄儿(SGA)。
➢ 宫外发育迟缓(EUGR)定义:出生后体重、身高或头围 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百分位。
尽早喂养意义:(有利于刺激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动力, 尽早脱离肠外营养减少并发症)
出生体重>1500g、病情相对稳定者可于出生后12小时内开 始喂养(2小时即可开始喂养)。
有窒息、应用消炎痛、脐动脉插管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可适 当延迟喂养。
喂养方式选择: 取决于吸吮、吞咽、呼吸三者协调的发育成熟度。 直接哺乳:病情稳定、胎龄>34周、呼吸<60次/分 管饲法:<32周早产儿或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上的因素不能
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 早产儿体内糖原和脂肪储备很少
➢ 若无外源性蛋白质补充,必将导致内源性蛋白丢 失或分解,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影响头 围生长。
➢ 头围的生长情况反映大脑的发育状况,对早产儿 以后的运动、感知和智力等各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骨发育不良
体内矿物质储备较少
➢胎儿期 80%的骨形成发生于妊娠末期 3 个月,胎龄 24 周时胎儿体内骨矿物质含量仅为5 g,到妊娠 40 周 时可增加到 30 g。孕 24 周至足月期间获得大约 80% 的钙、磷和镁,
1.出生时为适于胎龄儿(AGA),但因疾病因素或/和营养管理 不当,出院时生长指标低于同胎龄 早产儿生长曲线第 10 百分位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EUGR越高
2.出生时小于胎龄儿(SGA)而出院时仍然小于胎龄者。 生长迟缓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关键期很短,如果在生命早期
不能完成追赶性生长, 其后出现的机会极为有限。因此, 为了达到理想的追赶性生长,应加强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 管理。
。
误区五: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很重要,出院后可以 和足月儿一样喂养
早产儿出院标准: ➢ 体重达2000克左右并持续增长, ➢ 完全经口喂养 ➢ 在室温下体温和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早产儿体重到2000g以上,达到出院标准后立即
转为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喂养,则不 能填补早产儿生后早期在能量和蛋白质方面的累 计缺失,不能满足追赶性生长的需求。
须注意的是
➢ 此时大多胎龄小的早产儿还未到预产期
➢ 并发症多的早产儿由出生时的适于胎龄变成小于胎龄,这 种不理想的状态将影响远期健康和成人期慢性病的发生风 险
➢ 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不能填补早产儿的蛋白质 能量累计缺失无法满足追赶性生长需求
➢ 婴儿正常生长轨迹受遗传学和性别的影响,而追赶性生长 则取决于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程度、住院期间营养和出 院前的生长状况
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和喂养管理
丽水妇幼保健院 戴巧群
概述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 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AGA、SGA、LGA、)。
我国每年大约有100多万早产儿出生,发生率已经 达到8%左右,有增多趋势
早产儿先天营养储备不足,出生后又不能满足早产 儿对营养的需求,极意生长发育迟缓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支持目标
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观点是:
➢当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后,营养支持的目标维持其 达到宫内生长速度,第 1 年内帮助其完成追赶性生 长,早产儿出院后应强化营养。
➢早产儿出院后强化营养:指以强化母乳、早产儿配 方奶和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进行喂养的方法
早产儿刚出生时,存在营养输入的暂时中断,尽可能 将其减少到最小是积极营养的第一个目标。
胎儿对氨基酸的摄取远超过自身蛋白质合成所需,其 中50%作为能量来源参与氧化,并产生尿素。
在开始PN后血尿素氮常常升高并非毒副作用的表现, 而是蛋白质或氨基酸摄取增加的正常伴随现象。
误区三: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目的就是满足生长 发育的需求,达到所需热卡就行。
谢的变化。
➢ 在制定营养方案时应根据每个早产儿、每个阶段的不 同特点来进行调整和规划,不可千篇一律照搬教条。
误区二:早产儿病情稳定后才能给予肠外营养
以往PN主张推迟到生后数日才开始。原因与VLBW分解 氨基酸的能力以及刚出生数日内普遍病情危重影响耐受 程度有关。
目前主张生后数小时就开始应用氨基酸是为了避免早 期营养不良。
➢早产导致部分或完全错过最佳矿物质沉积阶段
➢维生素D 也缺乏,加之出生后生长发育快,对钙、 磷需要量较大,如果矿物质摄入不足,容易发生 代 谢性骨病。
造血物质不足
早产儿容易发生贫血。
➢ 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骨髓造血功
能低下,不能适应出生后机体的快速生长发育。 ➢早产儿体内铁、铜、叶酸及维生素 E 等造血物质 储备较少, ➢住院期间 往往存在医源性失血
发育关键或敏感时期的营养状态将对机体结构或功 能产生长期或终身影响成年以后容易发生慢性疾病。
合理营养至关重要:一是提高近期存活率的关键环 节;二是影响远期预后
早产儿营养的误区
之一: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特点只是与足月儿有所不同。
早产儿营养支持目标:(实现追赶生长与足月儿有着明显不同) 提供给早产儿的营养水平应能够支持其生长达到近似于相同孕龄 的正常胎儿的生长速度,维持营养成分在血液和组织内的正常浓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