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配置与造景名词解释

植物配置与造景名词解释

植物配臵与造景1.人本主义关怀:这里所说的人本主义是现代的“以人为本”。

意味着要尊重人,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等规范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

2.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3.绿量:“绿量”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又称三维绿色生物量,three-dimensional green biomass 三维绿色生物量,是对生长中的植物茎、叶所占空间面积的多少。

其实质指植物的“叶量”。

与绿量有关的概念词很多,如森林面积、森林覆被率,城市的绿地面积、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

常用(公斤/平方米)或(吨/公顷)表示。

4.言不由衷:言不由衷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án bùyóu zhōng,意思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自《左传〃隐公三年》。

5.密不插针,疏可走马:书法理论上有“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美学观念也就是疏的地方可以让马驰骋,密的地方连风也透不过去。

6.摩登:现代,时髦的意思。

7.抗逆性: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

自然界一种植物出现的优良抗逆性状,在自然界条件下很难转移到其他种类的植物体内,主要是因为不同种植物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8.宿根:宿根指个体寿命超过两年,可持续生长,多次开花、结果,且地下根系或地下茎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一类多年生草本花卉。

9.眩光:眩光(Dazzle)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

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

在视野中某一局部地方出现过高的亮度或前后发生过大的亮度变化。

眩光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10.林缘线:是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即太阳垂直照射时,地上影子的边缘线),是植物配臵在平面构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等大都依靠林缘线设计。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缘线往往是闭合的。

11.林冠线:水平望去,树冠与天空的交际线叫做林冠线。

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

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 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臵不同的植物,获得高低不同的林冠线。

12.花钵:花钵是种花用的器皿,摆设用的器皿,为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质地多为砂岩、泥、瓷、塑料及木制品。

12.匝道: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供上、下相交道道.匝道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立体交叉功能的发挥、行车的安全畅通、营运的经济和工程的投资等。

因此,应按重道设计依据,进行合理的安排布臵并使用合适的线形。

13.花钵:花钵是种花用的器皿,摆设用的器皿,为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质地多为砂岩、泥、瓷、塑料及木制品。

14.花池:1、花池是养花和栽树用的围栏区域。

2、花池是种植花卉或灌木的用砖砌体或混凝土结构围合的小型构造物。

池内填种植土,设排水孔,其高度一般不超过600mm。

15.花坛:花坛是在一定范围的畦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施。

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运用形式,以突出色彩或华丽的额纹样来表示装饰效果。

16.磴道:登山的石径。

17.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又称阁道、复道。

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

18.竹廊:廊是指用竹子为主要支撑体的独立有顶的通道或屋檐下的过道,具有遮阳、防雨、小憩、观赏等功能。

竹廊既是竹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建筑外观特点和划分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

19.植篱:绿篱。

20.防风林带:防风林带是在干旱多风的地区,为了降低风速、阻挡风沙而种植的防护林。

主要作用是降低风速、防风固沙、改善气候条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温度、减少冻害和其他灾害的危害。

21.边坡: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22.路基: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

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

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

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地面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23.路堑: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指从原地面向下开挖而成的路基形式。

它能起到缓和道路纵坡或越岭线穿越岭口控制标高的作用。

24.路堤:路堤是指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是交通运输工程道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道路横断面形式。

25.挖方:指的是路基表面低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至路基表面挖去部分的土石体积。

26.天沟:天沟指建筑物屋面两胯间的下凹部分。

屋面排水分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自由排水),有组织排水一般是把雨水集到天沟内再由雨水管排下,集聚雨水的沟就被称为天沟,天沟分内天沟和外天沟,内天沟是指在外墙以内的天沟,一般有女儿墙;外天沟是挑出外墙的天沟,一般没女儿墙。

天沟多用白铁皮或石棉水泥制成。

27.景观轴线:景观轴线分主轴线和次轴线,主轴线是指一个场地中把各个重要景点串联起来的一条抽象的直线,次轴线是一条辅助线,把各个独立的景点以某种关系串联起来,让方案在整体上不散,作为它们的骨架。

另一个功能是给人们视线的指引,沿着轴线的方向,可以看到设计师精心布局的空间,强调人们在空间中的体验。

主要景点之外还有次要景点,一般是以主轴线向两边渗透,形成连接次要景点的次轴线。

设计中务必重视景观轴线。

主轴线不一定只有一条,也可以有多条主轴线。

28.臵石:臵石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臵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臵石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或器设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

臵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29.建筑红线: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

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臵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boundary line ofbuilding)。

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

30.市井:街市。

31.Diy: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资质的限制,想做就做是每个毛毛匠人都可以利用DIY做出一份私人订制表达自我的“产品”来。

32.体量:建筑物的规模。

33.中庭:古希腊住宅正中由回廊和房间围绕而成的庭院。

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成为旅馆中多层的室内大厅,后又被广泛地运用在办公楼、购物中心等各类大中型公共建筑中,又称为四季厅或共享大厅。

中庭顶部可用轻型网架结构上铺玻璃做成,有的还做成活动式玻高顶。

中庭内常常采用一些室外公共空间的布臵手法和特征,如绿化、喷泉、路灯、座椅、类似广场的地面铺装等,创造出个供人们共享的室内的公共空间,因而又被称为室内的城市空间,是当代流行的建筑空间形式之一。

34.热岛效应: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

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

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35.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

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36.吴门烟雨:提到苏州的桥,人们往往会记起张继的诗,杜荀鹤的诗,白居易的诗;会想到枫桥、花桥、乌鹊桥……确实,随便哪座桥,不管大小高低地处何方,一旦被名人名诗一渲染,马上就变得楚楚动人魅力四射。

你看那座枫桥,世界上还有哪座桥的名气有它响?所以元末明初诗人高启会说“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