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涵洞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新建格库铁路GKQHZHQ-6标涵洞首件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二零一五年十二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范围 (1)三、工程概况 (1)四、工期安排 (2)5.1 基坑开挖 (3)5.2 箱身主体施工 (3)5.3. 模板工程 (3)5.4 钢筋的制备 (4)5.5混凝土浇筑 (4)5.6 防水层、保护层施工 (6)5.7 沉降缝施工 (6)5.8 涵身主体施工工艺流程 (7)5.9翼墙施工 (8)5.10出、入口施工 (9)六、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0)6.1质量目标 (10)6.2质量管理机构 (10)6.3质量保证措施 (10)七、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 (12)7.1安全目标 (12)7.2安全保证措施 (12)涵洞首件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原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章制度。

(2)新建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青海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清单和补遗(答疑)书。

(3)本阶段设计图纸及工程数量。

(4)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的有关铁路建设施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方面的有关文件、通知。

(5)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6)我单位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劳力,以及在同类铁路施工中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7)本项目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二、编制范围本框架涵首件工程施工方案编制范围为新建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青海段)DK335+185框架涵。

三、工程概况DK335+185框架涵,1-3米,与线路正交,涵高4.2米,涵长29.12米,共7节,填高5.78米。

本涵主要工程量:HPB300钢筋0.21t,HRB400钢筋21.3t;总重21.51t;混凝土308.9方。

机械人员、设备配置投入主要人员表序号职务单位人员数量备注1 现场负责人人 12 技术主管人 13 技术员人 14 测量员人 25 安全员人 16 质检员人 17 工人人10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电焊机BX1 台 22 柴油发电机SCT-30 30kw 台 13 模板 1.5×1块564 模板 1.5×0.2块85 模板 1.5×0.5 块8模板 1.5×0.63 块16模板 1.5×0.28 块16四、工期安排DK335+185 涵洞计划工期为:基础施工工期为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3月20日;涵身施工工期为2016年3月21日至2016年4月5日。

翼墙施工工期为2016年4月6日至2016年4月11日。

五、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涵洞主体采用现浇法施工,施工顺序为:先正线后两侧,先主体后附属,先主体框架后出入口.具体施工顺序如下步骤:5.1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并辅以人工清底找平,基坑的开挖尺寸据据涵洞底版的尺寸、支模及操作的要求进行确定。

基坑的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

根据现场土质,一般采取设计及规范要求边坡。

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采用1:2砂石换填,换填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基底承载应力。

涵内及出入口泄床顶设20cm厚C30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顶面设钢筋网片,采用HRB400Φ12钢筋,间距10cm×10cm,钢筋净保护层6cm,施工时注意。

5.2 箱身主体施工箱身主体分节施工,每节长度按设计图纸的分节长度而定。

浇注箱身混凝土分两部分施工,先浇注箱身底板至边墙下梗肋部,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再浇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边墙与底板混凝土接榫处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后涂纯水泥浆,再浇注上部混凝土。

5.3. 模板工程5.3.1模板制作涵身主体模板采用钢模和木模结合,根据施工进度及设计台型进行加工改装。

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

5.3. 2模板及支架安装模板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

模内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

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均应安装牢固,并能抵挡振动时偶然撞击。

支架立柱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必须安置在可靠的地基上。

模板支撑好,刷脱模剂,经监理工程师对模板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4 钢筋的制备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厂加工成半成品,运到现场后进行绑扎和焊接。

5.4.1钢筋半成品加工基本要求(1)、钢筋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2)、钢筋表面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腻、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3)、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

(4)、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4.2成型安装要求(1)、钢筋骨架绑扎适量的垫块,以保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2)、按设计图纸要求,做好综合接地钢筋的设置。

5.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和机集中拌和,砼输送车运输至现场,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捣固。

5.5.1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1)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2)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3)浇筑混凝土使用的脚手架,应便于人员与料具上下,且必须保证安全。

(4)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cm。

边墙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需对称分层浇注、振捣。

(5)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捣实。

振动器振动捣实,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层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②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6)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允许间断时间应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

(7)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测:在灌注过程中应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应立即校正并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

(8)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9)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并定时洒水养护。

5.6 防水层、保护层施工箱身防水分四部分:(1)其顶部先用M10防水砂浆垫成三角排水坡,坡度为2%。

(2)顶板顶面防水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上覆3cm厚C40细石纤维混凝土保护层,边墙背面防水均采用涂两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处理。

(3)涵节最小分花长度取2米,最大分节长度6米,分节之间设沉降缝。

(4)沉降缝在边墙范围内外贴50cm宽防水卷材(顶板拉通铺设),具体详见相关设计。

(5)基础四周及顶面喷涂两遍热沥青5.7 沉降缝施工沉降缝的施工,要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

5.7.1 沉降缝施工步骤为:(1)、安装钢筋支架和横筋在安装框架钢筋时,将钢筋支架和横筋与框架钢筋固定在一起,用以固定橡胶止水带(2)、固定橡胶止水带DK335+185框架涵橡胶止水带为中埋式,在涵节端部沿板厚中心线环形布置,若止水带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带,但不得截断涵节内钢筋。

(3)、浇注箱身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加强橡胶止水带周围混凝土的捣实。

(4)、填塞沥青浸制麻布当相邻两节箱身混凝土浇注完毕,在沥青木板箱身内侧填塞5cm青浸制麻布,用于加强沉降缝的防水。

5.7.2 沉降缝施工质量要求(1)、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2)、沉降缝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塞填密实,外表光洁。

(3)、沉降缝不得渗水。

5.8 涵身主体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8.1。

图5.8.1框架施工工艺流程图.5.9翼墙施工5.9.1 基坑开挖翼墙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经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翼墙基础施工。

测 量 放 线 绑扎底板及边墙下部钢筋 搭 设 支 架立顶板底模及边墙模绑扎顶板钢筋立顶板侧模及端模 浇注墙身及顶板混凝土 框架防水层、保护层 钢筋加工 制作混凝土试件立底板侧模及端模 浇注底板边墙根部混凝土 绑扎墙身钢筋 立 墙 身 模 制作混凝土试件5.9.2 翼墙及帽石这两座涵洞翼墙基础、墙身和帽石根据侵蚀环境的不同选用不同环境配比的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施工要求参照框架混凝土施工要求。

5.9.3 施工工艺流程翼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5.10出、入口施工出入口采用标准铺砌,根据地形实际情况改沟或顺沟使排水顺畅。

测 量 放 样基 坑 开 挖 基 础 混 凝 土 墙 身 混 凝 土 反 滤 层 泄 水 孔 墙 背 夯 回 填 墙身施工至设计高度 帽 石 混凝土配合比 制作混凝土试件 混凝土配合比 制作混凝土试件 基 坑 支 护 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六、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6.1质量目标本项目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争创优质工程。

6.2质量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作业班组质量责任,定期考核、奖罚,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创优积极性。

质量管理机构框图6.3质量保证措施6.3.1加强对职、民的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教育培训、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

6.3.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实行施工技术部门管理、质量检查部门监控的监管分立体制,执行三级检查制度,立足自检自控,确保工程创全优。

项目经理总工程师 安全质量监察组 质检工程师 班组质检员 物资、设备组 技术组 试验室6.3.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试验、外业测量、现场质量监督、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6.3.4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模式组织生产,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招标文件与施工合同条款对质量的要求制定各工序、各环节的操作标准、工艺标准和检查标准。

对工序标准的执行情况做好记录,使各工序衔接有序。

(1)对基坑、钢筋等隐蔽工程,认真作好检查和签证工作,未经检查不得隐蔽,签证资料及时分类整理。

(2)模板要求表面平顺,模板安装时,必须严格控制接缝宽度,同时,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混凝土浇注作业时模板不变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