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方案

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方案

审批表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字:日期:年月日总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字(公章):日期:年月日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意见:签字(公章):日期:年月日施工单位审批意见:签字(公章):日期:年月日置信·花园城基坑支护、降水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四川地旺建设有限公司(置信花园城工程项目部)2018年8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1)3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3.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3.2地层结构 (2)3.3水文地质条件 (3)4基坑降水设计 (4)4.1参数选取 (4)4.2降水井计算 (4)4.3降水井设计 (6)5基坑支护设计 (6)5.1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6)5.2基坑安全等级 (7)5.3支护方案分析 (7)5.4计算方法 (7)5.5钻孔土钉支护 (7)5.6防排水措施 (8)6基坑监测 (8)6.1目的和任务 (8)6.2基坑监测项目 (9)6.3基坑监测措施 (9)6.4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0)7其他 (11)附件:1、计算书2、基坑支护图1工程概况置信·花园城项目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彰明镇明月村村名委员会旁。

用地面积:21065.91m2,规划总建筑面积:81876.83m2,设一层地下室。

主要为4栋17F~27F 高层住宅及1F~2F 商业建筑。

主楼拟采用框剪结构,筏板基础;商业及纯地下室部分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该项目由四川蜀西地质工程勘测院承担岩土工程勘察任务,由四川同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担结构设计工作。

拟建物性质(根据地勘报告)详见下表:拟建物性质一览表建筑名称高度结构类型层数±0标高(m)拟采用基础形式1#楼9.6m 剪力墙2F 522.400 独立柱2#楼79.95m 剪力墙27F 522.900 筏板、独立柱3#楼51.30m 剪力墙17F 522.900 筏板、独立柱5#楼51.30m 剪力墙17F 522.900 筏板、独立柱6#楼79.95m 剪力墙27F 522.900 筏板、独立柱7#楼9.6m 剪力墙2F 522.400 独立柱地下室- 框架-1F 522.900 独立柱/条形基础该项目±0.00标高为522.9m,基础底板顶标高-5.050m,抗水板厚300mm,垫层厚100mm,基础底标高516.55 m,基坑开挖深度暂按4m考虑。

为确保该项目施工的安全、正常进行,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该工程地下室基坑降水、支护和土方开挖进行设计,以此作为后期基坑工程施工的依据。

2设计依据1.《岩土土钉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3.《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 111-2016)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6-2007);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8.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建筑设计文件;9.《江油启新辉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置信·花园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蜀西地质工程勘测院)。

3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3.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勘察场地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彰明镇明月村村名委员会旁,交通便利。

勘探点孔口高程介于519.66~521.34m,高差1.68m。

场地地貌单元属四川盆地第二大平原——江彰平原。

3.2地层结构根据对比孔及其它钻探揭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堆积(Q4ml)素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的粉土、砂卵石等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S)砂岩、泥岩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 素填土(Q4ml):灰黑色,松散,湿,主要由粘性土、粉土、粉砂等组成,含少许砾石、砖瓦碎片及植物根须等。

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 0.40~0.90 m。

2). 粉土(Q3al):灰黄色,稍密,湿,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氧化物,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 0.90~2.20 m。

3). 中砂(Q3al+pl):灰黑~灰黄色,湿,松散,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少量云母片。

该层呈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中,N120 锤击数 1.0~3.0 击,层厚 0.20~1.80m。

4. 卵石(Q3al+pl)深灰~灰黄色,湿~饱和,松散~密实。

卵石成分主要由岩浆岩组成,呈亚圆形,一般粒径 20~60mm,最大达 400mm,含少量漂石,微~中风化,少量卵石呈强风化,充填物主要为中细砂。

卵石层中下部分布有中砂透镜体及夹层(层厚 0.30~0.70m)。

根据 N120 击数和卵石含量,卵石层划分为四个亚层:4.1 松散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中部,充填物以中砂为主(局部夹中砂透镜体),卵石含量 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多数不接触,N120 锤击数 3~击/10cm,层厚0.30~0.9m。

稍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中部,卵石含量 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N120 锤击数 6~9 击/10cm,层厚 1.20~2.50m。

4.3 中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下部及中部,卵石含量 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 锤击数 10~14 击/10cm,层厚列,大部分接触,层厚 1.30~3.20m。

4.4 密实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卵石含量大于 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 锤击数大于 14 击/10cm,层厚 0.40~2.70m。

5.泥岩(J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S)泥岩、砂岩紫红色,稍湿,薄~中层厚状构造,泥质结构,根据其风化程度可为两个亚层:强风化泥岩:紫红色,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部分风化成土状(层间夹有厚度不均的中风化泥岩),层厚0.60~2.20m。

中风化泥岩:紫红色,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石相对完整,质地较硬,岩芯呈短柱~长柱状,层间夹有厚度不均的强风化泥岩。

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5、水文地质条件1). 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局部地段人工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具微承压性)组成;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孔隙潜水主要受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都以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为主。

2). 地下水位本次勘察测得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2.31~3.29m,平均埋深 2.63m,相应标高为517.10~518.1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丰、枯水期年变化幅度为 1.50~2.50m,常年地下水位标高约为 517.5m。

地下水抗浮计标高可按520.0m 考虑。

3).地下水渗透性及其腐蚀性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有成功的降水设计与施工经验分析,砂卵石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属强透水层。

本场地地下水渗透系数 K 取 35m/d,场地环境为二类。

3.3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局部地段人工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具微承压性)组成;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孔隙潜水主要受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都以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为主。

2. 地下水位本次勘察测得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2.31~3.29m,平均埋深 2.63m,相应标高为517.10~518.1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丰、枯水期年变化幅度为1.50~2.50m,常年地下水位标高约为517.5m。

地下水抗浮设计标高可按520.0m 考虑。

3.地下水渗透性及其腐蚀性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有成功的降水设计与施工经验分析,砂卵石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属强透水层。

本场地地下水渗透系数 K 取 35m/d ,场地环境为二类。

4基坑降水设计根据地勘报告,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孔隙水、裂隙水,勘查期间由于周边施工工地正在降水,对本场地地下水位有影响,降水设计时地下水位标高按常年地下水位517.5m 考虑。

为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结合本项目场地地质条件,考虑采用管井降水,具体降水设计如下。

4.1参数选取该项目基坑底标高为516.55m ,地下水位高程按520m 考虑,基坑地下水位要求降至基坑底标高以下1.90m (考虑电梯井深度),则设计降水最大深度约为:s=520.0-516.55+1.90=4.95m 。

相关的设计参数分别为: 基坑深度:1w H =6.00m渗透系数: k =70.00m/d 潜水含水层厚度: H =5.0m 基坑地下水位设计降深: d S =4.95m井水位降深:w S =10m (小于10m ,计算时按10m 考虑)降水井分布范围面积: 'A =75914.48m 2 降水井分布范围周长: 'L =623.58m 含水层影响半径:2w R S kH==392.43m降水井分布范围等效半径:r 0’=L ’/(2π)=99.25m4.2降水井计算(1)降水井深度设计123456w w w w w w w H H H H H H H =+++++ 式中: 1w H ——基坑最大深度(6.00m );2w H ——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距离(1.90m );3w H ——30'w H ir ==0.00(m )(设计降至基岩顶面); i ——水力坡度(取1/20); 0'r ——降水井分布范围等效半径(99.25m );4w H ——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变幅(水位已按最高水位计算,本次水位变幅取0.00m ); 5w H ——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0.70m );6w H ——沉砂管长度(2.50m )。

经计算Hw=11.1m ,选择井深12.50m 。

(2)基坑涌水量计算根据现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知,本次设计降水井为潜水完整井,其涌水量计算公式如下:)1ln()s s -2(πQ 0dd r R H k+= 经计算,基坑涌水量Q=2610.2m 3/d 。

(3)单井涌水量(出水能力)计算30120s q r L kπ=式中:s r——过滤器半径(0.15m );L 有效——过滤管进水部分长度(0.70m );k ——渗透系数(70.00m/d )。

经计算,单井涌水量(出水能力)0q =163.14m 3/d ,实际单井涌水量q=80%*q 0=130.51m 3/d 。

水泵采用20~40m 3/h 的水泵。

(4)井点数计算01.1Q n q =⨯=20故n=20(口)。

(5)井点间距计算'L D n ==31.2m式中:D ——井点布置间距(m );'L ——降水井分布范围周长;n ——井点数(20); (6)涌水量验算当n=20时,总涌水量:'Q nq ==20×130.51=2610.2m 3/d > Q=2610.m 3/d ,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