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学导论 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导论 PPT课件

(一)古典区位理论
2.工业区位论 •背景:19世纪末,德国工业的 大发展 •韦伯建立了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韦伯理论的基本框架
•聚集经济效益
(1)运费指向论 运费主要取决于重量和运距,工业生产与分配中 的运输重量主要来源于原料(包括燃料)以及最 终产品的重量。 按原料的空间分布状况可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 料。遍在原料即为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例如 普通砂石等;而那些只有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 料,例如,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则为局地原料。 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不同,将其 分为纯原料和损重原料。纯原料即在工业产品中 包含有局地原料的所有重量,而损重原料则为其 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终产品中。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宏观、中观、微观。 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 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 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第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千差万别。 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 府将在很长时期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 一主体的重任。
东盟十国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二、区域经济学
狭义的区 域经济学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 际关系的科学。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 的科学
区域 经济学
广义的区 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 学与地理 学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 学相结合的产物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三、区域开发
定义: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 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 发展的过程。 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 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 发展,如果是伪科学的、不 合理的,就会限制 区域经 济的发展。 与区域经济发展之不同:三点 与区域规划之不同:两点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区域经济 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区际关系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 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区域开发
例: 嵩明县规划和嵩明县区域开发。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关键词及思考题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经济学和地 理学 广义的对象: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狭义对象: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 区际关系的科学。 如何突出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
传统意义 上的区域
区域经济学 研究的区域
请介绍一下 你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乡所在的 区域。
地理学上的区域: 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行政区域:以国家行政机构所管辖的范围。
中国行政区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 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
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 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 对较大的空间范围。这样的区域小至县、 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 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比如亚太 地区、东北亚、南极、太平洋等等。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关键词及思考题

重点问题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流派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
全国国土,一 国范围内特定 的区域,以及 跨国界的特定 区域
中国区域经济学 的特殊历史使命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关键词及思考题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二、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一)古典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论 为解决两 个问题
《孤立国 同农业和 国民经济 的关系》
杜能
理论的四 P=V(E+T) 个假设
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 全取决于利润(P),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 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 个因素决定的。 其数学表达式为: P=V(E+T)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二、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3)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 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与此相反, 分散因子则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 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 。
区域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如何突出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
第一,要对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产 生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而这些 问题不仅仅限于狭义区域经济学的内容。 第二,要为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问题的解决 提供思路和方法,需要了解、总结国内外 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揭示中国半个世纪以 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也即需要对中国 区域经济运行作实证分析。突出这两点, 正是本书的基本特点
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 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 区位法则: (1)原料指数(Mi)>1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Mi)<1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 都可(自由区位)。
练习题
啤酒厂应布局在 A.大麦产地 B.有优质水源的地区 C.靠近市场的地区 D.空气洁净地区
(2)劳动费指向论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 于节约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即在低 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费用节约额 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费增加额大 时,劳动费指向就占主导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