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小短文。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眼睛里的春天,表达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孩子们眼里,春天就是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更是要激发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发现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能够在多媒体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设计理论依据
识字和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紧扣“会读、会认”两个要求,强化指导,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语言中流淌的情感,使
“情”“文”“声”三者融汇贯通,碰撞结合,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文学气息。
通过朗读与想象,调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体察到语言的意蕴和质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合作与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指导。
(四)通过标识框自
己标画结构安排,独
立观察生字占格,提
示重点笔画。
(五)学生书写,评
价后修改。
评价
学生能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
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举手发言,都有自己的见解,小组善于合作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作业书写认真,质量高。
教学反思
《找春天》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小短文。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眼睛里的春天,表达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孩子们眼里,春天就是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更是要激发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发现春天。
为了备课我特意在偌大的校园转了一圈,希望能真实的感受文章中的描写。
也许是因为今年冬天特别寒冷的缘故吧,我发现今年的春天来得有点儿晚,现在一切都还是冬天的样子。
看来课前无法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
课还是要上的。
翻看一年级课本,已经学过几篇关于春天的课文,如《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春晓》等,孩子们已经对春天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生活积累同样可以让孩子们对这篇课文有很好的感性认识。
于是,我课前先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生活经验,联系以前所学课文,回忆春天的有关特征。
课上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美感,积累语言。
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欣赏春天的美景,使学生对春天的景象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
上完了这一课,感觉已经按既定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较活跃。
需要改进的是在“说”的环节,如果能为学
生提供句式,降低说话的难度,会让他们容易产生成就感,对说话会更加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