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机构的变迁..
1、以苏联为主。两极格局下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 营尖锐对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苏结盟 2、在国际两极格局冷战对立、国内政权不稳定的背景 下,建立情报司可以更好地搜集到海内外情报,维护国 家安全,统一祖国,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加强国际联 系。
新时期的外 交决策
系统结构设计示意图
1、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新时期我国外交决策特点? 2、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
参考答案
1、特点: 第一, 外交决策的参与部门更加广泛, “大外交”决策机制基本建立。 第二, 决策咨询渠道更加完善,“官方- 学术界- 民间”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 民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外交决策的制定权和影响力从过去 基本上集中于个人层面逐级转移到参与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各种组 织机构中来。
新中国外交
部门名称 部门主管
办公厅 苏联东欧司 亚洲司
西欧非洲司
王炳南(主任,曾任中共中央外事副主席,40岁) 伍修权(司长,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参 谋长,40岁) 沈端先(司长,时任上海军管会文化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48岁) 宦乡(司长,曾任政协会议副秘书长,39岁)
美洲澳洲司
国际司 情报司 条约委员会 外交政策委员会
柯柏年(司长,曾任中共中央外事组研究处处长, 44岁) 董越千(司长,兼,34岁) 龚澎(司长,曾任香港《中国文摘》主编,34岁)
章汉夫(主任委员,兼,42岁) 周恩来(主人委员,兼,54岁)
1、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重心是什么? 为什么?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外交部设置情报司的意义。
2、俄国与中国北部地区有领土接壤;俄国对我国北方地区扩张; 北部地区是满族发源地。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不利于两国 的正常交往,不利于对俄国的认识,不利于对俄国侵略扩张的防范。
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1861年)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总理 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 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举凡外交及与外国有 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无不归该衙门管辖,成为 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1863年总理衙门下设的总税务司由英国 人赫德继任,赫德在长达45年的任期内参与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事 务,凡事有关订立条约、对外交涉都得和他商量。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总理衙门的地位和性质。 2、据材料概况指出,总理衙门成立的作用。
2、学者李兆祥认为说,民国初年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基本完成。 试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结论的看法。
5
探讨:中国外交观念和外交机构的近代化历程
外交观念的演进(夷务—洋务—外务—外交): 从天朝上国到地下世界(中国的世界到世界的中国) 国际秩序观念的的转变 国家主权与主权平等 民族国家的构建
专业外交群体的出现 外交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外交官的任用:包括任用资格、考绩、升迁、调任的办法以及薪 俸的保障等。
2、法律赋予的权威性、专业性的常设外交机构,更适应列强的侵 略。
材料四:民国初年外交部的改组 1912年确定使用“外交部”这个名称。第一任外交总长为陆徵 祥.他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锐意改组外交部。 首先,对外交机构进行全面改革。陆徵祥拟订外交部组织法,并据 此制定了《外交部官制》,设总长、次长各一名, 秘书处,四位秘书 擅长不同语种。,对地方涉外机构进行改革,使外交事权更加集中于 中央,扩大了外交部的权威。 其次,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建立起一套 行之有效的规章。明确了选拔外交官原则和标准。建立驻外使领馆 制度、外交官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 使领馆人员一律由职业外 交官充任。再次,厘订使领馆经费管理规章。陆徵祥规定使领馆的经 费开支必须编造预算,报部批准。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外交机构的改组有何特点?
1、中国第一个近代外交机构,也是清政府最重要的决策机构, 权力很大。其性质为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外交机构。
2、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 动),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也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控 制,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
三、外务部(1901年)
材料 由于中日战争的惨败,总理衙门所积极倡导和主持的洋务 运动宣告彻底失败,总理衙门的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认为总理 衙门机构臃肿已不能有效地处理突发外交事件,不再适应他们的需 要。因此在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 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同时, 按照列强的要求,清政府陆续增设了商务、学部、实业部、铁路局、 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从而使各机 构更加专业化。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外务部设立的背景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务部有何特点? 1、总理衙门的权威下降;总理衙门机构臃肿不专业,不能适应列 强的侵略需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
2、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 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旅游等各 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外交需要综合考虑。 第二、政治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民 众参与意识的增强 第三、互联网等传媒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外交变化的基 本线索?你认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应依 据哪些原则? 1、线索:“朝贡外交”—--- “两半”社会外 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原则:其一、依据国情;其二、依据世界局势 的变化;其三、维护国家利益;其四、维护世界和 平与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中国外交机构的嬗变
六安一中刘杰
一、中国古代-------理藩院 材料 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随着清廷全国政权的建立,更为总管 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清统治者通 过理藩院实施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在清 代前期,理藩院还负责部分外交事务,主要是兼管位于西、北两个 陆地方向的与清朝相邻国家的外交事务。其中,处理和俄国的关系 是理藩院外交事务的重要内容。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理藩院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理藩院初期兼管外交只注重与俄国的关 系?它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理念?有何危害? 1、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和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