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沙盘实验报告

经济学沙盘实验报告

经济学沙盘实验报告成都杰科力科技有限公司(家电B)学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班级: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C班指导老师:蓝舟琳组长:郭紫莹(总经理)组员:吴倩婧(采购总监)、李珊珊(财务总监)、陈晓杏(生产总监)、林蔓琪(财务总监)、高燕萍(人力资源总监)、叶瑞茵(采购助理)、李海燕(采购助理)、李嘉恒(营销总监)一、沙盘实训活动简介沙盘模拟旨在帮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和实际经营操作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应用所学到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尝试,使其获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几年才能感受到的经验和体会,弥补了理论教学方面的空白。

沙盘实验的开始是每个小组在钢铁A、钢铁B、家电A、家电B、家电C、家电D、汽车A、汽车B中挑选自己想要经营的产业,而后就是确定公司的总经理(1人)、生产总监(1人)、财务总监(2人)、营销总监(1人)、采购总监(1人)、采购助理(2人)、人力资源总监(1人)。

沙盘的基本流程是①录入组员信息②现金管理③原料与要素供给④市场需求竞标⑤厂商生产支付与技改⑥政府管理⑦填写损益表⑧填写资产负债表了解沙盘规则和流程后,进而开始为期六年的企业经营,其中有政府竞选和企业经营过程所需要进行各种决策,包括宏观和微观方面:①宏观:经济指标,经济环境,政府的目标,政府的经济措施②微观:市场竞标、资金竞标、土地竞标、劳动力竞标、原料价格谈判、最优产量计算、产成品定价、技改时机下面是沙盘实验中我们以第二年为主要分析年份来进行宏观和微观两部分的分析。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年的宏观经济目标:平均价格涨幅CPI 5.00%;实际GDP 涨幅5.00%;失业率8.00%;个人总收入增长值7.00%。

第一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顺利的达到了第一年的宏观目标。

(一)第一年宏观经济指标与第二年宏观经济指标对比表一(二)本年经济环境预计可贷资金总量(万元):70600预计国内消费总金额(万元):78000家电汽车实际出口额(万元):30000进口钢铁现货价(万元/万吨):7500进口钢铁期货价(万元/万吨):7000汽车销售最高价(万元/辆):16.00家电销售最高价(万元/台)1.60进口铁精粉最低报价(万元/万吨):200第二年,我们组担任政府。

与第一年的相比,第二年的各项外围经济数据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较大的是预计可贷资金总量和预计国内消费总额。

总体来说,第二年的经济环境较好,对于各企业都是有利的。

(三)经济措施1、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第一年的CPI涨幅相比,我们指定的CPI涨幅为4.00%,为了达到这一指标,我们新增货币供给量2000万元,我们考虑到如果新增加的货币供给量过多,可能会导致CPI的涨幅过大,也可能会导致下一年的通货膨胀,使得经济过热,影响到下一年的经济环境。

同时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可以让企业获得资金更容易,从而可以更好的增加投入、扩大产量,增大GDP得涨幅。

2、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①、发放政府补贴:第二年政府向每家企业发放5%的补贴,总共可以发放补贴的金额总量达到6400万元,从而刺激这一年各企业的生产。

①、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第二年我们上调了年最低工资,上调至10万,收入增加了,个人总收入增长率、实际GDP涨幅、平均价格涨幅CPI都会上涨,同时工资越高,招到的工人也会相应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第二年的失业率,有利于营造较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完成第二年的指标。

(2)紧缩性财政政策:上调增值税率: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我们制定的税的税率是不变的,保持在25.00%,而增值税上调至18.00%,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场上通货膨胀的出现。

3、土地拍卖:考虑到有企业可能想要扩大生产,所以在这一年,政府投入200亩的土地供企业进行拍卖。

(四)宏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二第二年我们小组担任政府,制定这一年的宏观经济指标。

第二年的平均CPI涨幅控制在了4.00%以内,实际GDP涨幅、失业率、个人收入增长率都达到了政府计划的指标,这一年我们也没有出现财政赤字。

(五)对下一年的政策建议第二年我们制定的政府政策较为合理,顺利完成了这一年的计划,在下一年政府可以增加一定量的货币供给量,提高CPI的涨幅,但要控制一定的供给量,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容易出现超出指标范围。

第三年的政府可以适当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降低失业率,提高GDP,加快第三年的经济增长,继续为第四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三、微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以第二年为主)产成品定价报价策略取决于供给需求关系和本公司的生产成本。

我们在决定产成品定价时,参考了当年所用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及政府的最高限价等因素。

分析:以第二年为例进行分析,从表中可知政府的最高限价为1.6万,第二年我们家电B公司总共有钢铁1.6万吨,其中1万吨为上年预定的原材料,价格为7000万;0.6万吨为本年现金购买的新材料,价格为3600。

经计算我们第二年的定价为1.5万(同时参考了第一年的报价),同理得其他年份也如此定价。

市场竞标从第二年开始,家电行业总需求与企业平均售价有关。

广告会引导消费者偏好,从而引起需求曲线移动。

公司的订单取决于品牌效应和报价(即产成品定价),品牌效应=上年销售额*0.1+本年广告费。

品牌效应越大,订单越多;报价越低,订单越多。

分析:以第二年为例,由于第一年是统一操作的,所以第一年的销售额是一样,所以第二年的品牌效应主要取决于广告费。

第二年我们经计算商品报价为1.5万,同时也考虑到刚开始运营应先以稳为主,所以广告费也就比第一年的高了一点,订单量也和第一年差不多。

从表三中可看到我们公司第四年投入了很高的广告费2000万,也是投入广告费最高的一年。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决定呢?原因如下:(1)第三年的订单量没能达到导致第三年的销售额较低,进而影响到品牌效应。

(2)由于第三年的亏损,决定第四年开始扩建,于是竞标了土地,买了生产线,所以需要较多的订单量。

表三原料价格谈判过程:第二年由于我们家电B当选政府,钢铁B表示想要扩大生产线,希望我们能一次性放出所有土地(200亩),我们希望利用这一点决定从钢铁B采购大量钢铁。

我们首先表明需要预定第三年钢材1万吨,钢铁B公司第一次出价6000万,但我公司表示由于钢铁B公司需要竞标200亩土地,我们可以先预付一半现金,希望钢铁B公司给予更低的价格,并表示愿意长期合作。

此外,由于钢铁B公司第二年还有0.6万吨库存,我们公司决定一并购买。

最终家电B公司从钢铁B公司以第二年0.6万吨3600万,第三年1万吨5500万的价格购得1.6万吨钢铁,共9100万,其中第二年支付6600万,第三年支付2500万,至此交易完成。

分析:家电B利用钢铁B急切的扩张需求,并还通过层层试探,摸清了钢铁B的底线。

家电B通过土地与现金给钢铁B,钢铁B提供钢材给家电B。

这是利用对方需求提高自己谈判筹码的一种方法。

技改时机分析家电B公司第四年以1500万现金提高第二条生产线百分之20的产能。

即投入同样多员工的情况下可以多生产百分之20的产品。

由于我们的订单越来越多,为了最求效益最大化,我们需要从员工或者钢材处着手,两家钢铁公司形成了合作,统一定价,我们也没有好的谈判筹码,那么我们只能从员工着手,随着最低工资的提高,员工工资不停上涨,工资太低有可能会导致招不齐员工的窘境,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也就是技改。

经过计算,我们的平均工资为15万,一条生产线没技改时生产1万台家电需要1万吨钢铁和220人,经过1500万技改后只需要1万吨钢铁和180人,减少了40人。

40×15=600万,技改后生产一万台家电相比技改前减少了600万,因为订单越来越多的原因,我们的2号生产线生产占比越来越多,不会少于2.5万台,只要超过2.5万台,技改就会产生利润。

资金竞标分析根据预算,本年家电B生产所耗用原料成本预估为10644,百万向上取整为10700,广告费以及工人工资费用加总为5000,企业资金足够,再者与钢铁B公司协定,不参与本年土地竞标,因此不需要投资。

考虑到下一年企业可能会扩大规模,决定本年贷款小额数目。

而第二年的贷款利率上涨了百分之一,由于我们贷款数额小,只需按最低利率7%计,预计可竞标贷款2000。

竞标结果:贷款成功。

土地竞标分析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家电的市场需求也在增长。

考虑到企业若依旧按之前的生产线生产商品,不仅效率低,成本高,产能跟不上。

市场上生产家电的企业大部分都会有扩大生产线的可能,因此多家企业会进行土地竞标。

经过企业之间协商,参与竞标的企业竞标价大概会在12万左右。

但根据博弈论分析,由于我们企业间相互不信任彼此,各企业都担心其中某个企业会提高竞价使得其他企业无法竞争到理想的土地数量。

最终都提高了竞价,以15万竞标到土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最优产量计算一、经产能计算表计算,取有代表性部分,得出下表:二、由于不同劳动力人数带来的相同产能,我们以最低劳动力人数带来最高的产能为依据,取上表中每个产能所对应的最少劳动力人数,得出下图:三、故得出结论:1.刚开始时,由于设备多、劳动力少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增加劳动力人数带来的产能的提升呈现边际递增效应2.达到最大产能后,设备少、劳动力多的状况,使得多个人干一个人干的活,劳动力成本提高,这时增加劳动力人数带来的产能的提升呈现边际递减效应3.不同的劳动力人数可以带来相同的产能,所以在决策时需选择最低的成本(即最少的劳动力人数)来达到最优的产能4.无加班和技改的前提下,增加到410个劳动力,产量最大。

四、分析:以第二年为例,还没有发生技改,竞标的订单数量为13000台。

达到产量13000台,不考虑技改:无加班:需330人有加班:(1)加班费:10%,需300人加班费:(2)20%,需280人(3)加班分:30%,需260人(4)加班费:40%,需250人劳动力人数(从多到少):无加班> 加班费10% > 加班费20% > 加班费30% > 加班费40%设劳动力的工资为X万元/人计算劳动力成本(万元):1、无加班:330X万元2、有加班:(1)加班费:10%,330X万元(2)加班费:20%,336X万元(3)加班费:30%,338X万元(4)加班费:40%,350X万元劳动力成本(从高到低):加班费40% > 加班费30% > 加班费20% > 无加班= 加班费10%故为达成以最低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的目的,根据劳动力成本,我们选择不加班的前提下,招聘330人。

劳动力竞标根据最优产量计算,我们得出需招聘的人数为330人。

为了能够招聘到330人,我们参考了政府的宏观政策最低薪酬为10万元,11~12万元可能会招聘不了需要的劳动力人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