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世纪生物学专业从事教案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努力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运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能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案、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植物学()①作物生理生态以省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的应用基础理论及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中原经济区循环农业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作物节水节肥与均衡增产、持续高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农田污染减控关键技术研究等,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作物生长生理研究。

②药用植物生物技术以四大怀药等豫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离体保存、基因分析及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脱毒快繁及产业化、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③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化学调控以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对我省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进行花期调控、植物生长物质的筛选与优化,同时对我省主要园林观赏花卉和药食兼用花卉品种进行品种改良。

④药用植物学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植物细胞分化与药用成分产生的关系,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保护利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遗传背景分析等研究。

.动物学()①动物生态与分子系统学主要开展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及生态研究,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数据,从分子和形态学水平研究野生动物的物种形成、种及种群的系统发生,比较种间的系统地理结构差异,结合当前的分布格局和栖息地特征,估计物种形成的时间,确定其分类地位。

②中国淡水涡虫系统学、毒理学及其再生的分子机理主要开展我国淡水涡虫资源调查以及淡水涡虫生态学、毒理学及其再生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

.生理学()主要开展:()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与应用研究甲壳动物的生长与周期性的蜕皮密切相关,该方向主要研究蜕皮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咪唑类物质对上述基因的调节效应及其分子机理,咪唑类物质在经济甲壳动物增养殖中的应用。

()细胞免疫学研究主要研究炎症反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巨噬细胞的极化与癌症发生,皮肤创伤与修复,植源性抗炎药物的调控机制。

.水生生物学()①水生生物资源与保护利用研究重要经济鱼类和濒危鱼类自然居群的生态习性、生理特点、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②鱼类发育遗传学与鱼类功能基因组在基因、基因表达、表达产物、生理代谢、细胞生物学、组织及器官等不同水平上,研究鱼类重要养殖性状(产量、抗逆性、抗病性、营养高效和品质等)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及对环境条件应答反应的遗传学基础。

开发新型分子标记,鉴定标记重要养殖性状基因;研究构建基因高效表达载体、高效转化体系及定点转化的方法;建立高效转基因育种新体系,培育新种质与新品种,创造育种上可利用的有价值的育种材料及遗传研究材料。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方法,研究鱼类功能基因序列变异与功能调控,表型变化和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

③藻类生物技术藻类能够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及氮等无机物转化成人类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同时藻类所特有的色素(藻红素、藻蓝素、伪枝藻素)及一些重要的次级代谢物(虾青素、类菌胞素氨基酸)成为大自然馈赠人类重要的生物源物质,通过微藻藻种的筛选、微藻种子库的建立及高密度大规模培养等研究工作,结合分离纯化工艺进行相关生物制品的研制与开发。

④水生态毒理学该方向重点研究蓝藻水华发生的生态学原因和机理、蓝藻水华的控制方法与技术、蓝藻毒素及其生态毒理学。

主要从事城市居民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蓝藻水华、蓝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与人类健康安全的关系、蓝藻水华和蓝藻毒素的生态安全以及蓝藻毒素的降解与消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微生物学()主要开展环境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三个方向的研究,包括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和应用、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抗生素污染与基因水平转移、土壤连作障碍、微生物酶资源和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微生物原料药发酵控制技术研发、基因工程制药、微生物动物饲料研发等方面的容。

.遗传学()①植物分子及细胞遗传学主要开展经济植物尤其是雌雄异株植物的遗传背景分析,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的研究;重要经济作物的转基因技术和育种研究。

为这些植物的栽培、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②动物分子遗传及生物技术主要利用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重组技术等手段开展动物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尤其是性别决定和分化)重要基因的分离和克隆、染色体定位和时空表达的研究;同时开展遗传型性别决定、环境性别决定、单性群体的培育、单性生殖和雌核发育的分子机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发育生物学()①动物细胞分化机制主要研究肝脏再生中组织特异性蛋白的组成和表达差异、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以及再生肝细胞的增殖和调控,揭示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

②生殖免疫学以母胎免疫耐受机制为研究主线,解读巨噬细胞及其功能分子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生物学调节作用和调控机制;基于母胎免疫调节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病理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研究新的诊疗方案及措施;根据母胎免疫调节机制的成果提示,研究抑制免疫、肿瘤免疫调控机制,并寻找突破点用于解决有关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问题。

③中药免疫抑制剂研制与应用利用开发研制的数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研究其免疫抑制作用机理,并探讨其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等疾病中具有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

④血发生及其调控机制主要开展红景天苷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影响的实验研究、红景天苷对失血性贫血小鼠造血影响的实验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失血性贫血小鼠造血恢复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①细胞分化调控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观念、知识和技术,从研究肝脏的发育和再生入手,系统研究肝脏发育和再生中细胞的分化及调控机理,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方法,为肝组织工程和人工肝脏构建奠定基础。

②发育与再生的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用现代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新概念、新方法,研究组织、器官发育和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及其调控,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活性变化,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从组学角度阐明组织、器官发育和再生的分子机理。

③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从组蛋白修饰、甲基化等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入手,研究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肿瘤发生、组织器官发育及再生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

④细胞信号转导及生理功能用分子、细胞等现代生物学手段,研究生长发育、逆境应答、基因表达调控、肿瘤发生、组织器官再生相关信号通路的“开关分子”及调控网络,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生理功能。

⑤细胞工程与组织工程用分离、培养干细胞及分化细胞,诱导细胞分化、去分化及再分化等方法,构建组织、器官、个体,建立现代品种创制技术体系,为发掘重要基因、遗传改良、器官克隆、培育优良品种等提供新的途径。

⑥重大疾病的药物设计与筛选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细胞组学等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筛选、鉴定、设计和开发具有治疗肿瘤和肝脏疾病作用的药物,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①酶功能与应用研究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病理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和作用,酶的分离纯化、性质和应用研究。

②应用生物化学主要从事医药、生物制品等方面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研究容包括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蛋白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③环境生物化学研究在干旱、盐害和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及植物对环境因子应答的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技术。

④分子生物学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或动物重要生物学现象和生理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表达。

⑤生物材料研究生物体存在的具有生理及生化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性质、分离与提取;从仿生学角度合成和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物质功能的生物材料。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研究和论文工作为主;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本专业(方向)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接收。

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年,每年应完成的助教工作量。

在职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学分(不包括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分合格,选修课程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补修成绩以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大学期间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研究生外语,但必须参加过关考试。

开设课程简介附后。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导师组成员以本校教师为主,也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审核研究生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协助作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计划的确定:入学后三个月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课程学习:对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研究生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和方向课并取得学分。

同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按规定选修相关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在更为宽广的学术领域里学习。

.科研和学术、教案活动:研究生需结合导师科研活动加强科研实践锻炼,鼓励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