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萌芽于夏、商、周,兴起于先秦时期,繁荣于春秋、战国,定型于汉、唐,止步于宋、元,盛行于明、清,衰落于清末。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般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顺“道”
“道”,是指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和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而在管理角度上讲,“道”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则、法则,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

早在《荀子·哀公》中就有提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人和
“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

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人和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管理者要从自我管理入手,才能实现人和。

4、守信
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办一切事情都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诚信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5、利器
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提高利用工具水平的过程,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发明了前所未有的机器设备,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

6、求实
办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切行动的方法和行为准则。

即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做事情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

7、对策
任何事情都要事先进行统筹谋划,制定正确的对策,然后再去实施,才能取得成功。

制定对策,一是预测,二是运筹,即我们常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8、节俭
我国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持家。

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9、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和市场法制等。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国外的管理时间和管理思想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有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主要提现在宗教活动、军队管理和治国施政活动上。

1、西方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在古埃及,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是值得撑到的管理实例。

为了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法老设立了宰相,由法老掌管宗教,社会事务交给宰相管理。

这明显具有分权的含义。

宰相是当时社会的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决策者。

在宰相下面设有复杂的官僚机构,由它来衡量尼罗河水位上涨的情况,预测农业收成和国家总收入,再将这些收入分配给各政府部门,还要管理全国的工商业。

2、西方工业革命后管理思想的发展
西方管理思想革命性的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从以家庭为单位转变为以工厂为单位,因此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一时期管理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也将这一时期称为“管理理论的萌芽期”。

此时形成的管理思想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对管理职能、管理原则的思考,另一类是对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的总结。

3、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从中提炼出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原理,即管理的基本理论。

这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指导
管理活动,同事管理活动又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就是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纵观管理理论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早期管理思想阶段,其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

二.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

三.行为科学理论阶段,行为科学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群关系理论或人际关系学说,逐渐发展成行为科学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中叶,又发展成组织行为学。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等。

四.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一时期管理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

这些理论和学派相互影响,被形象地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后面的帖子会详细给大家介绍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这些理论的代表性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