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第八单元一、教材解读本组共有4篇课文,采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描绘大自然的现象,并以通话故事的形式呈现最常见的天气现象。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背诵古诗和了解天气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探究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研究目标:1.认识6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读3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发现生字归类研究的方法。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好惯。
5.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的本领,提高朗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朗读感悟、识字、写字。
四、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五、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六、课时安排:22古诗二首2课时23雾在哪里2课时24风2课时25雪孩子2课时语文园地八2课时共计:10课时22古诗二首一)学材准备:1.教材分析:《夜宿山寺》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XXX。
《敕勒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研究古诗,重在吟诵。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夜宿山寺》《敕勒歌》是二上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
2.教学准备:师:识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1.预——朗读古诗,不懂的地方用铅笔标出来。
2.搜集有关李白的古诗。
3.观察夜晚的天空。
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背诵诗歌。
2.学生认知起点分析:本篇课文是学生二年级以来研究的第三首和第四首古诗。
研究的前两首古诗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篇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新课标》中指出,对于一二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感情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三)研究策划:三标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预设目标一:认识“宿、寺、危、辰、恐、惊、庐”等12个生字。
会写“野、茫”等8个字。
目标二: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目标三: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先研究一些生字和词语。
这些生字包括“宿、寺、危、辰、恐、惊、庐、似、笼、盖、苍、茫”,我们要学会认读和书写它们。
在识字环节,老师会范读全诗,学生要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然后,学生可以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或者由小老师领读。
接下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教一教去拼音的生字,展示读,或者用“开火车”的方式读。
在检查认读生字的环节中,小组可以相互检查。
最后,老师可以进行猜字游戏,让学生猜生字。
目标二: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研究《夜宿山寺》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先了解诗意。
通过插图,我们可以找到山寺的位置。
然后,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感受它的气势。
在朗读前两句诗时,老师可以配乐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或者全班配乐齐读。
我们要理解前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峻峭挺拔。
在朗读后两句诗时,学生可以自由读,指名配乐读,或者全班配乐齐读。
我们要了解后两句诗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感受作者在危楼之上的恐惧和不敢大声说话的心态。
最后,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老师可以配乐描叙诗境,学生可以想象画面,自读整首诗,或者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师生可以合作配乐读。
在研究《敕勒歌》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品读古诗,熟读成诵。
通过研究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草原上的生活和民族文化。
在朗读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抑扬顿挫,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我们可以借助插图,了解诗意,或者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我们要背诵这首古诗,让它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巩固研究1.出示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并拼写出来。
2.分组比赛,谁能最快速、正确地读出生字,给予奖励。
达成目标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环节三:朗读课文1.播放配乐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
2.分组朗读比赛,谁能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予奖励。
3.自由朗读,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并朗读课文。
环节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神奇。
2.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所揭示的道理:我们要学会保护自然环境。
3.自由发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23雾在哪里雾孩子淘气顽皮五)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了新的生字,掌握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技能,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但是,下次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材分析:《风》是XXX先生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
通过研究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风的调皮可爱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准备:老师需要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磁带;学生需要预课文并圈出生字。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所吸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感受等方式,达到情感共鸣。
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预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识字问题。
研究策划:预设目标一:学生能够认识12个生字,包括“悄、试、衬、衫、制、彼、此、模、喘、哎、哟、帕”;能够写出“裙、互、弟”等8个字。
预设目标二: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风的调皮可爱特点。
预设目标三:学生能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激发热爱、探究神秘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达成目标一: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自主识字、同桌互读、指导书写等方式,让学生成功认识和写出目标生字。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谜面、介绍新朋友等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对风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环节二:探究方法、自主识字。
教师可以通过拼音自由读课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同桌互读、指导书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重点指导语气词“哎哟”的读音。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模仿发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表达。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划,学生可以在感受风的特点、体会诗歌韵味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兴趣,激发热爱、探究神秘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具准备:PPT、黑板、彩笔、图片、小白兔玩偶、模拟雪花、水杯、冰块等。
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故事中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雪孩子的身份和能力。
呈现故事:播放PPT,让学生跟着连环画的形式阅读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
讲解生词:解释生词“雪孩子”、“雪花”、“融化”等,并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
情感体验:通过模拟雪花和水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雪孩子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产生对雪孩子的情感认同和同情。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创意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各种材料制作雪孩子和小白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感受雪孩子的变化过程,掌握生词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隐喻和寓意,表达自己的情感认同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雪孩子雪花融化五)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认同需要时间和沉淀,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加深和巩固。
教学准备:老师需要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磁带,学生需要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老师需要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多数学生已经解决了识字问题。
研究策划: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进行三次标准备课和两次备课。
预设的目标有三个:1.学生会认出“累、添、柴、旺、渐、冒”等15个生字,并且会写出“唱、旺、浑”等8个字;2.学生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雪孩子在救小白兔时的勇敢无畏;3.学生可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达成目标一:老师需要进行三个环节来达成目标一。
首先,在激趣导入环节中,老师可以出示雪孩子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
接着,老师可以板书“雪孩子”,并齐读课题。
学生需要研究“孩”,并认识偏旁“孑”。
接下来,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老师需要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老师可以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主识字。
同时,老师需要注意读准“让、往、烧、知”四个字和多音字“着”的读音。
在交流识字方法的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以及怎么记住的。
学生可以通过偏旁表义、加一加和组词等方法来记忆生字。
在指导书写环节中,老师需要出示“我会写”的字,包括唱、赶、旺、旁、浑、谁、轻、汽。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老师需要示范写,并边写边指导。
例如,在书写赶这个字时,老师需要注意“走之底”的第七笔是捺;而唱、旺、浑、谁、轻、汽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学生需要描红练书写,老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达成目标二:为了达成目标二,老师需要进行两个环节。
首先,在指名读课文的环节中,老师需要让学生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需要看文中插图并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接下来,在研究第一自然段的环节中,学生需要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并从中理解雪下得大的情况。
老师可以出句子“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老师需要让学生试着读出让我们感受雪很大很美的句子。
达成目标三:为了达成目标三,老师需要在环节二中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技能,但还需要加强对词语之间联系的理解和记忆。
写话能力还需要提高,需要引导学生多加练,提高表达能力。
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避免分散注意力影响研究效果。
三)教学过程:1.识字加油站1)引入:出示识字卡片,让学生读出每组词语,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组的第二个词语都是生长在第一个词语上的植物;每组的第三个词语都是生长在第一个词语上的动物。
3)巩固:播放课件,让学生跟读并默写每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