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19谏太宗十思疏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

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

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

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课内挖掘】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

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

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

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

【课外运用】“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

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否也,我认为。

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

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

“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

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

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给“从谏如流”上把锁》)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明白)B.善始者实.繁(确实)春华秋实.(果实)C.振.之以威怒(震慑)振.臂一呼(挥舞)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解析:B项“春华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因.为诬上,卒从吏议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皆出于此乎C.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吾尝终日而.思矣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解析:A项,因:因为,介词。

B项,代词,它的/表揣测语气,大概;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解析: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B项中“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

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D项中“聪明”古义是两个词,灵敏;明亮。

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C.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解析:“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稳固”“使……安宁”“使……快”。

答案:B5.下列句子与“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董之以严刑C.青,取之于蓝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A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

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

解析:“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陈说的观点。

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唐太宗任人唯贤武德....,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末,魏征为太子洗马之谋。

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注],我任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

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平素,向来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C.非卿忠诚奉国..奉国:献身为国D.多所弘益..弘益:补益,增益解析:抗直:刚强正直。

答案:B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B.“太子洗马”中的“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谪”等。

D.“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

解析:“擢”指的是升官。

答案:C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征原是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解析:A项,无“动之以情”之意;B项,是难以理解;C项,没有感到惭愧。

答案:D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寻以疾乞辞所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2)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

(3)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

(4)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参考译文: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

太宗杀了太子以后,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众人都为他担心恐惧。

魏征慷慨自如,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祸。

”太宗听了很受震动,对他厚加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

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

太宗每次与他谈论,都很高兴。

魏征也很高兴遇到知己之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

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二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

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

他深谋远虑,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太宗曾对他说:“你的罪过比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更重,我任用你却超过齐桓公任用管仲。

近世君臣相互信任,哪里有像你我这样的?”贞观六年,太宗驾幸九成宫,宴请近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