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小说的故事内容。
2、赏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3、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教学重点】人物、语言、主题【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加工能力,让阿Q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鲜活起来【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习检测1、词语解释行状:旧时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体,这里泛指人的经历。
崇奉:崇敬奉承口讷:嘴笨,言语迟钝虫豸:小虫的通称。
用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
非常:非同寻常口碑: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托庇:依赖长辈或者有权势者的庇护穿凿:附会,牵合意义,使之勉强相通。
所以者何: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2、注音舂米口讷撩虫豸穿凿醉醺醺络腮踉踉跄跄奚落小觑刹那确凿唾骂敌忾面颊二、作者简介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且介亭集》等(共16篇),被誉为投枪和匕首。
补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中国现代白话小说成熟的标志是《呐喊》《彷徨》中国第一部被介绍到外国的现代小说是《阿Q正传》鲁迅笔下的人物有落没的知识分子孔乙己,城镇贫困百姓《药》,饱受凌辱的《故乡》等等,今天,我们要接触一个新的人物,他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符号,阿Q。
(打开课题:阿Q正传)三、《阿Q正传》故事梗概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为什么课文节选了第二、三章的内容?根据小说的阅读要求以及它在全文中的地位来看:二、三章集中刻画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
在内容上,作者用最能体现阿Q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细节和场面,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使作品的脉络伸展到广阔的生活领域阿Q的性格特征。
因此:学好这两章是理解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的关键。
四、阿Q的档案阿Q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完成他的基本档案。
年龄:三十出头籍贯:不详身份地位: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工作:打零工外形特征:头上有癞疮疤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负小尼姑生平最恼火的事:1、向吴妈求爱,被拒2、让小D抢了饭碗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进过城并看过杀头最受人欢迎的时候: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日子生前最后一句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口头禅:妈妈的……这就是阿Q,可怜而又可笑的阿Q!为什么鲁迅要塑造这么一个矛盾的人物呢?五、为何写阿Q?《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成功地塑造出阿Q这个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形象。
当它于1921年在北京《晨报副刊》上连载不到一半的时候,茅盾先生就敏锐地指出,它“实是一部杰作”。
郑振铎更预言它“将成为世界最熟识的中国现代的代表作”。
当它一收笔,便被介绍到英、法、日、俄等十多个国家,至今已有四十多种不同文字的译本。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
法国大革命时也曾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
”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有两点: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阿Q正传》从它诞生至今,已过去八十多个年头了,“阿Q”已成了常挂在中国人民口上的一个常用名词,“阿Q精神”也成了我们自嘲或讽刺他人的用语。
但是,《阿Q 正传》这篇小说究竟有什么深远意义?阿Q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形象?阿Q精神包括哪些内容?等等。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六、阿Q轶事1、自吹“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2、讥笑未庄“不见世面”3、“癞疮疤”的故事4、“押牌宝”的故事5、挨赵太爷打6、检虱子的故事7、挨“哭丧棒”8、调戏小尼姑(看相关电影视频,加深理解)第二课时重点:阅读课文二、三两章,看一看阿Q说了哪些精妙的言论,想一想体现了阿Q哪些性格特征?一、阿Q名言示例:“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讨论评析:下文这种阿Q式的名言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迅速标划出来,互相讨论,品味他的精神胜利法。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你还不配……”“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你算是什么东西”……二、探讨问题:第二章优胜记略1.“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之类的名言,表现出阿Q怎样的心态?提示: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市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里人”,这又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态?提示:前者是对于未庄人而言,表现他的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庄人没有见过的东西;而“鄙薄城里人”则表现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
阿Q自然乐意,因为这种矛盾可以使他两面获胜。
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什么心理?提示:表现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从而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一心态。
4.“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阿Q这一投降怎样理解?提示:这是阿Q的又一发明创造,实在打不过就自轻自贱,如果别人因此放了自己,也就获得了胜利。
这又是阿Q的独特之处,他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了,他是不同于一般奴才的万劫不复的奴才,他不得意谁得意。
5.“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这一句中“不幸”“倒”“几乎”这几个词的意思怎样理解?提示:“不幸”指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起源了,可见那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倒”强调赢钱反遭更大的创痛,“几乎”表明阿Q这一次失败千真万确是事实,但他竟然还是用精神胜利法——把自己挨了打,想象成是别人挨打——使自己“逃”过一“劫”。
6.“他睡着了”有何深意?提示:指他已经彻底麻木,没有思想了。
三、探讨问题:第三章续优胜记略1.开头一句中“蒙”这个词有何含义?提示:挨打像荣幸地蒙受恩惠。
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Q以及看客们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2.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筹了”?提示:又是精神胜利法做怪,因为他自认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
再者赵太爷越高人一筹,他自然就越荣耀了。
3.“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提示:他得意因为曾经受过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敬”。
实际上这是一种可悲的奴相。
4.阿Q见自己的虱子比不过王胡的,“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这是为什么?提示:这又是他麻木愚昧的表现,美比不过别人,就同别人比丑,赢了也算是一种莫大的胜利。
5.“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中“照例”一词说明什么?提示:说明并非第一次了,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6.阿Q“耸了肩膀等候着”“假洋鬼子”来打,“等候”一词妙在何处?提示:不仅表明了阿Q的奴隶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了他主动地接受惩罚。
这种奴性人格,变成某种受虐狂,实在让人诧异。
四、精读“阿Q调戏小尼姑”这一情节,合作探讨:1、阿Q“摩着”小尼姑的头“呆笑”,对刻画阿Q起何作用?提示:“摩着”一词是来回摩擦,用力不大,充满色情成分;“呆笑”,极尽阿Q的下流相,尽显阿Q欺软怕硬的丑态。
2、与阿Q的“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有“九分得意”?提示:“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词语,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个个有着一颗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动脚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隐,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
这表明当时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五、精神胜利法的分析:引用林兴宅的讲法:(1)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2)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3)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4)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5)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6)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7)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8)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9)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10)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每一点均要求学生在原文找出相应的语言与动作。
☆总结:什么是精神胜利法?它有那些表现?所谓“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
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发展的历程:受践踏→自尊→反抗→怒目主义→腹诽战术→在假想中克敌制胜以转移痛苦→欺凌弱小以转移痛苦→自轻自贱其实质就是屈服和逃避、麻木和健忘,就是愚昧和怯弱。
无聊,狭隘,善于忘却、受人欺凌、却又欺凌弱小。
是羊而同时又是凶兽。
可憎可恨“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坟。
灯下漫笔》)这种化解尖锐冲突的方式即“精神胜利法”。
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这是一个变态的灵魂六、课堂讨论1.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2.寻找我们周围的“阿Q们”,检讨我们生活中精神胜利法的翻版现象。
第三课时重点:解答课后习题一、把课文中表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细节一一找出来,说说你对“精神胜利法”的理解。
明确:细节描写①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②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容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
③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④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
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