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戏》教学反思

《社戏》教学反思

《社戏》教学反思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袁霞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根据文章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能力的传授,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对教材的处理,我也一直坚持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原则。

在上《社戏》这篇课文时,我也是这样做的。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充分考虑教材特点。

本篇文章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本单元课文,揣摩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但这篇文章,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

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

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充分考虑文章特点。

有人说教《社戏》课文最后一段是理解本文的钥匙。

在备课的时候,我也在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文中的戏和豆说的那么好?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作者对童年生活回忆。

大抵来说,回忆的总是美好的事物。

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这篇文章呢?从《社戏》文章来看,那晚的戏并不好看,豆呢也仅仅是水煮豆。

而作者呢,却说是:“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为什么作者如此难忘呢?
三、在教学过程的落实上,充分引导学生参与。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堂课我十分注重让每个学生全员全程参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文眼,即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引发学生去认真读书,充分地和文本进行对话,去思考、讨论、交流。

我尝试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如果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质疑,我相信,学生质疑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提高。

会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和发现的乐园。

当然,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没有足够的重视。

虽然有要求,但是学生是否认真落实没有认真的去检查,也没有去细致的去搜集学生的疑问,以致于在课堂上不可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中很有价值的问题。

二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与作者的生活的时代差异,整个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教学要求有些拔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