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专题七 跨学科综合题与探究综合题 鲁教版

初三化学专题七 跨学科综合题与探究综合题 鲁教版

初三化学专题七跨学科综合题与探究综合题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七:跨学科综合题与探究综合题(一)跨学科综合题与探究综合题的特点1. 与语文综合的化学难题例1. “……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摘自:仇春霖《万紫千红的花》)小红在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她又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1)肥皂水的pH_______7(填“>”、“<”或“=”)(2)小红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____________(3)喇叭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_____性质相似。

答案:>;食醋;石蕊试液例2. 已知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下表是教材中的图表。

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的规律,除此以外,还能总结出的规律有:(每条线上只能填写1条规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3)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 与物理综合的化学难题,两门学科联系较广。

3. 与生物综合的化学难题(或动物生理知识)热点:(1)血液与体液的酸碱性(2)食盐等与人体生理的关系(3)饮食与人体健康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等知识的热点:(1)植物及种子等生物体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和光存在的条件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并放出氧气。

例3. 为了验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实验室采用了下面一种装置(见图),并将它置于适宜的温度(25℃~35℃)环境中,几天后,发现位于水面以上与位于水面以下的种子没有萌发,只有位于水面处的种子萌发了,由此说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__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时会发生呼吸作用,由此可观察到小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和适宜的温度,需要空气(或氧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 OH CO CaCO H O ()2232+=↓+4. 与环境、社会实际综合的综合题例4. 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1)2005年5月x 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2)(1)上述城市中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形成酸雨的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依据表1和表2中的内容,确定当日天津的空气质量级别并填在表2的空格里。

答案:(1)昆明;SO NaOH Na SO H O 22322+=+例5. 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大量清洁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清洁燃料车CNG 的燃料是天然气,CNG 的主要成分是( )A. 一氧化碳B. 甲烷C. 氢气D. 氧气答案:B5. 探究综合题是近年才推出的新型中考试题例6. 实验探究已知在NaOH 溶液中存在H 2O 、Na +、OH -三种粒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研究:NaOH 溶液中哪一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下表实验步骤可不填满,也可增加。

(二)跨学科综合题与探究综合题的解题关键1. 与语文综合难题的解题关键例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 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 2,并放出大量的热,O 3的氧化能力比O 2强得多。

若将O 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 2中含有约3%的O 3。

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km 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CO 、CO 2、NO 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O 2和O 3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 2转变为O 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应采用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SO 2遇O 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SO 3,SO 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 2的理想方法,写出SO 2与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2)木条着火,且比氧气中燃烧更剧烈(3)3223O O 放电(4)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废气处理后再排放;严禁使用“氟里昂”等致冷剂。

(5)33233SO O SO 微热2. 与物理综合难题例2.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粒不跟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处理废电池得到的锌片放入杯中,该同学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位置与原来相比__________(不变,上浮,下沉)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气泡产生;上浮;阿基米德原理、氯化锌溶液的密度比原来盐酸的密度大3. 与生物综合的难题解题关键例3. 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着木排在海洋上漂流,他用完了淡水,仍感到异常的口渴,虽然周围的海水十分清澈,但他不喝海水,因为他知道喝海水会致命,理由是()A. 海水有苦涩味,根本喝不下去B. 海水中含有多种盐,能使肠胃腐烂致人死亡C. 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致人死亡D. 海水会造成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来,进入肠胃中,使人脱水死亡答案:D4. 与环境、社会实际综合的难题的解题关键例4. 某重点高校学生在化工厂实习,药品库中存有容量相同的盐酸和浓硫酸,工人师傅让某学生去取一瓶浓硫酸,由于药品库的空气中酸度较大,试剂瓶上的标签早已被腐蚀掉了,该学生无从下手,而工人师傅则伸手便把浓硫酸取了回来,你知道工人师傅是怎样辨认盐酸和浓硫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比较浓度,浓度大者为浓硫酸,再看一看液体的黏稠度,黏稠的液体是浓硫酸。

5. 探究性综合题的解题关键例5. 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在稀盐酸中存在着H2O分子,H+离子和Cl-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解:方法一:分别取少量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等酸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三只试管中的溶液都变红,三只试管的溶液中均有大量H+,因此可能是H+使石蕊变红。

方法二:用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均不变色,说明H2O分子和Cl-均不能使石蕊变红,因此,可能是盐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方法三:用试管取少量稀盐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试管中的溶液由红变紫,最后变成蓝色。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2O分子和Cl-离子依然存在,而H+则转化成了H2O分子,说明H2O分子和Cl-都不能使石蕊变红,可能是稀盐酸中的H+使石蕊变红。

(答题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1. “无水CoCl2为深蓝色,吸水后能变为粉红色的水合物CoCl2·6H2O,CoCl2·6H2O一旦受热后又会变成无水CoCl2,故常在实验室中用做空气湿度指示剂。

”上述短文中没有描述CoCl2的()A. 物理性质B. 物质组成C. 提纯原理D. 用途2.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A. 冰、干冰、水B. 烧碱、火碱、纯碱C. 大理石、石灰石、生石灰D. 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3. 下列认识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A. 空气是地球的保护伞B. 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C. 天然气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D. 酒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4. 在调味品中,有一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为+11 2 8,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粒子为阴离子B. 属于稀有气体元素C. 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D. 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5.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 水分子B. 氢原子C. 氧原子D. 氢原子和氧原子6. 在日常生活里,下列做法不会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是()A. 为防寒将居室的门窗密闭后,长时间使用燃气热水器,进行多人次洗浴B. 用蓝矾对饮用水进行杀菌消毒C. 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D. 在发酵的面团中加适量的纯碱溶液使馒头疏松多孔7.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 碘酒B. 墙体涂料C. 汽水D. 糖水8. 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铁锅,这是因为铁锅()A. 是单质B. 含碳、属于混合物C. 化学性质活泼D. 易使食物中含人体所需的铁元素9.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10. 下列实验操作中,两者必须接触的是()A. 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B. 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试剂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C.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酒精灯D.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手11. 某环境监测兴趣小组的同学监测到某市近1/3的降雨pH<5.6,这种雨水()A. 显酸性B. 显碱性C.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12. 下列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不可行的是()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 用锌与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D. 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13. 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可燃物质,是在加压不高的条件下即转变为液态而便于储存于钢瓶中,当打开钢瓶阀门(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