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政治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 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 分奠定了初步基础.
行省的设置
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 1.秦至宋: 郡县两级
路、州、县
州郡县三级 道、州、县
2.元朝: 3.明清:
行省
(路、府、州、县) 省、道、府、县
省、府、县
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
分为三。三省合作,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 减少决策失误,提高 行政效率; ②对后世:是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 造,以后历朝基本沿 袭这种制度。
户
刑
刑 狱
工
程国 建家 设的 工
地户 科主 、籍 举管 赋、 等礼 税土 仪
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集 军 权
A.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a、三衙—禁军统领机构
B.收精兵 b、枢密院—发兵权
c、“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的部兵原则 集 政 权 集 财 权
A、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中央 B、节度使、武将
削实权
文臣担任 枢密使---割军权 C、州郡长官 受通判监督 计相----割财权 制钱谷 自留少许,其余由中央掌握 宰相-----仅有行政权
(3)北宋后期:
①主要问题:政治腐败和面临金的进攻。 ②解决措施和结果:进行抗金,多次打退金兵进攻,1127年被金灭亡。
(4)南宋:
①主要问题:第一,偏安于中国南部;
第二,民族矛盾突出:前期面临金的威胁;后期面临蒙古 与元的威胁。
②解决措施和结果:
第一,前期进行抗金,多次打退金兵进攻,但也妥协苟安, 在1141年签订绍兴和议,此后,双方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状态; 第二,后期抗元,但实力不敌,1276年被元灭亡。
(2)北宋中期: ①主要问题:
第一,冗兵、冗官、冗费现象,形成积贫积弱局面;(财政危机) 第二,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政治危机) 第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民族危机/边疆危机)
②解决措施和结果:
统治集团为了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进行了两次改革,即“庆历 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最终都失败了。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课标、考纲要求: 1、宋元时期的政治:了解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与更替;掌握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中央官制、选官制度、监察、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度);把握政治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 (政治)
2、宋元时期的经济:知道宋初的土地政策与租佃关系、北
民南迁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列举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概貌
⑵原因: 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让郡县和王国相互牵制
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⑶解决: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一. 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二) 唐朝:设置节度使
藩镇割据
探究二:阅读教材P12《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
出行图》,从中我们能够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唐朝节 度使享有哪些权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原因: 地域广阔
措施:
实行行省制度
1.地方设路、府、州、县
2.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实质:
分权给地方,受中央节制
一. 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四) 元朝: 行省制度
行省的主要职能
民政事务 军政要务 赋税征收 调动军队 必须呈报中书省
执行
太
2.运作程序: 3.影响:
相权一分为二; 削弱相权,加强 皇权。
尉
九
卿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1.源流:
皇帝 门审 中决 下议 书策
吏
免官 和吏 考的 核任
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
2.运作程序
尚 执 行 书
礼 兵
军 政
3.影响 ①对当时:A、相权一
1.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 计,其道何如?”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2.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 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 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3.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小结: 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朝代 秦
汉初 汉武帝
地方管理制度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发展 为藩镇割据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 设通判;转运使掌控赋 税
对中央集权影响 加强
唐
宋
元
趋势: 中央权 加强 力不断 削弱 加强; 加强;但三冗; 地方权 力不断 积贫积弱 削弱
加强,重大 变革,省制 开端
北宋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
趋势: 相权不 断削弱, 皇权不 断加强
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削弱,相权反弹
总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与相权: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与地方: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选官制度:
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官 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时代特征: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
政治:1)由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得 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到两宋与辽夏金 蒙古的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的统一)。 2)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北宋从中央到地方分化 事权、元创立行省制度)。 3)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而北方少数民族 政权势力发展并统一全国 4)汉族先进的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促 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均超过前代水
削弱
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探究: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体现的趋势?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两汉:中外朝制度 皇 帝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1.调整原因:
丞相位高权重, 威胁皇权。
决策
常 侍 有事上报
外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相权 和 (即如何加强君主专制)。 君权
之间的矛盾
和 地方分权 之间的矛盾 (即如何加强对地地方管理)。
中央集权
一. 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一)汉: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探究一:刘邦建汉后确立的地方管 理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为什么? 最终是怎样解决的? ⑴异同: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行制度
平;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反映商业的高度发 展;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时代特征: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
民族: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新的民族产生。(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了我国历 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对外:宋代局部性统一,北方丝绸之路受阻,主要以南方的 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并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元代 大一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马 可波罗来华;宋元时期,三大发明西传(东学西传),即印 刷术.火药.指南针. 文化:传统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科技又有新的发展,不仅在 国内的军事和生产、生活领域得到应用,而且传向世界, 对欧洲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以诗词创作、理 学兴起、元曲兴盛为代表,传统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阶 段性变化) ;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 民族对祖国文化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四)元朝中书省---相权反弹
皇帝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小结: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秦 汉 隋唐 措 施 三公九卿 中、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使分割相权
对君权的影响 加强,但相 权仍很大
加强,相权 一分为二 加强,相权 一分为三
加强,相权 被分割
第
三
课
宋元时期的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秦 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的发展
从汉到元
从明到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的顶峰及衰落
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 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 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矛盾:
唐玄宗 广设藩镇
节度使拥兵自重
安史 之乱
中央集权削弱
藩镇 割据
继 续 发 展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三)北宋: 探究:
材料1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 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 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3) 利: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 (4)要适当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地方权力过大则会 集权;②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 危及中央集权,地方权力过小则使地方积极性难以发挥。 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济的恢复和发展。 ⑵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地方权力太重、君弱臣强 (1) ①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 。②武将权力过大容易 弊 :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 危及皇权 的局面? 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措施:①军事上:削夺兵权,削减节度使权力,守内虚外, ⑶地方收权带来什么影响? 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③财政 上:设转运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运至中央掌控 ⑷你得出了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