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游人员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游人员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游人员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导游员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导游员也就成了旅游业中最积极最有代表性的从业人员。

导游员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有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表现为经济意义。

因为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导游员的工作,可以实现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可使旅游资源转化为财富。

但旅游业又是一项特殊的经济产业,旅游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社会现象。

导游员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又表现为其文化和审美意义。

通过导游的服务,旅游者可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

同时,由于旅游活动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导游员的作用,还表现为政治意义。

导游员在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游客面前,代表着祖国,通过导游员的服务工作,可以让世界各国的游客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风貌。

尽管旅游有其经济性、文化性和政治色彩,人们外出旅游,是出于不同的动机,但究其本质,旅游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满足人们对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欣赏和享受。

正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所说:人们旅游的目的不是有力无处使,有钱无处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因此,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正因为如此,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正确认识导游员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的地位,认真探讨其在旅游者综合审美实践中的作用和探究如何有效发挥其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导游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的地位旅游是一种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在大众化、社会化的现代旅游中,尤其是团队旅游中,导游员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旅游者旅游审美中直接的审美对象旅游者外出旅游时,最先和全程自始至终接触的是导游员。

旅游者从一接触到导游员开始,到旅游活动结束,都会对导游员从生理的角度(男女)、心理的角度(喜怒)、审美的角度(美丑)和伦理的角度(善恶)等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审美实践,导游员在旅游者旅游活动中又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旅游者自觉不自觉的会对导游员产生审美需求,要求导游员要从外表到内心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每一位旅游者都愿意在自己的路途中,有一位美的使者陪伴自己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因此,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导游员自然就成为旅游者旅游审美活动中直接的审美对象。

2、旅游审美信息的传递者旅游者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由于个性差异(素质、阅历、能力)、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板块、不同的文化圈)和语言障碍等因素的存在,对同一旅游审美观照物――景观,在旅游审美感受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旅游者,当他一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便不期而然地进入一场异质文化的精细而无声的碰撞;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有可理解的,也有不可理解的。

一般的说,异质文化既能满足人们的猎奇之心,又会带来莫名其妙的陌生感,甚至会把人引入一种懵懵懂懂、不知所云、手足无措的尴尬境地。

所以,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由于旅游景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旅游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事旅游这种综合的审美实践活动,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要获得旅游审美信息就需要借助中介力量进行有效的传递。

导游员便是旅游景观与旅游者之间的中介,是旅游审美信息的传递者。

在导游服务中,导游员必须通过自己的服务,为旅游者全面准确地传递出旅游景观所蕴含的美学信息,帮助旅游者感受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

人们常说的“没有导游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正是点明了这一意义。

3、旅游审美行为的协调者旅游审美活动说到底是在旅游者和旅游景观之间进行的。

旅游这种综合审美实践,审美的主体始终是旅游者,客体则是旅游景观。

旅游者离开常驻地到异国他乡从事旅游活动时,目的地的审美观照物很多,内容很丰富,但旅游者的时间很有限。

由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陌生,自己很难对当地的旅游景观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把握。

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就需要导游员结合旅游者的特点和当地景观内容来进行协调,精心地为旅游者做出旅游行程安排,并在旅游者实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指导协调旅游者的具体行为,以使旅游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审美满足。

二、导游员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导游员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是因其所处地位而产生的。

一切都是围绕满足旅游者审美需求而进行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塑造美的形象,展示文明风采,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由于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导游员是旅游者直接的审美对象。

这就要求导游员在自己的工作中,从外到内都按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全力塑造导游员美的使者的独特形象,为旅游者展示导游员是文明代表的职业风采,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这一作用的有效发挥,导游员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⑴、注重形体服饰、发型化妆,给旅游者以美的形象。

导游人员形象的美丑,是旅游者对导游员审美判断的重要因素。

形象美是由外在美和内在美综合组成的。

外在的形象美则主要由形体美、服饰美和发饰美等要素构成。

导游员应具有健美的形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形体美不仅是艺术家所珍视的表现媒体,也是旅游者热衷的审美对象。

导游员外在的形体美能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产生光晕效应,具有形体美的导游员在导游活动中一亮相,常常就能吸引住游客,并游客使与之很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将旅游者导入初级的审美判断。

服饰美也是外在形象美的重要组成要素。

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和审美情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形体美的不足。

导游员的着装,要讲究色彩、式样与形体、性别和年龄、季节的互补同构性,以及入时、雅致、端庄、整洁、方便适用等综合性。

导游员的服饰,在增强自身形象美的同时,要避免与客人争强争艳。

从色彩的选择上,导游员的服装应以醒目的暖色调为主,因为这些色彩的波长更适合引起旅游者的注意,为旅游者起到“寻索”和“向导”的作用。

发饰与化妆同样是外在形象美的组成要素。

导游人员的发型总体要求是个性化并符合旅游者的审美习惯。

导游员对自己的发型,要根据自身的身材、脸型、头型、发质及年龄等特点来精心设计修剪,使其能反映出个人的特点和情趣,取得整体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

不可采用男士扎小辫女士染金发等过于前卫的法型法式。

化妆是为了突出美感或弥补先天不足的。

导游员由于工作环境是户外,在化妆上与其他服务岗位人员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是以护肤为主,二是要淡妆,避免浓妆在户外汗流满面时带来不必要的尴尬。

如果导游员以一种健美的形象出现在旅游者的面前,使旅游者感到此次外出旅游时,为他们服务的导游员本身就成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必将使旅游者的审美活动增添了一种新的审美满足。

⑵、注意行走坐卧、言谈举止,给旅游者以美的示范。

形体美是一个人的外在美的体现,尽管形体美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美的感受,如果缺少内在美的支持,其美感是暂时的。

行为美或称风度美,既是一个人行为举止的综合产物,又是一个人性格、品质、情趣、教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

它常常是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站姿、步态、坐态等多方面可视因素展现出来的。

导游员作为旅游者直接的审美对象,在与旅游者交往和为客人服务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行走坐卧和言谈举止,坚决杜绝粗话和脏话,并要举止文雅。

导游员在为游客讲解时,应采用两脚叉开,腰板自然挺直的正确站姿,而且要表情自然微笑,手势柔缓流畅。

导游员在与客人会谈或用餐时,要讲究端庄、大方、自然、舒适的坐态。

不可有半仰半坐,猛坐猛起等不良行为。

导游员在为旅游者进行导游服务时,大部分时间是在运动中度过,因此,步态更显得重要。

步态的动作性极强,比站姿和坐态更难把握,同时也更具审美价值。

对导游员步态的总体要求则是从容稳健、轻巧敏捷、快慢自然。

导游员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要用自己的言行为游客做出文明优雅的美的示范。

⑶、以善良和真诚对待每一位游客,给旅游者以美的感召。

心灵美是一个人内在美的展现,也是人的形象美中深层次的美。

心灵美核心是真与善。

导游员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平凡的小事中又恰恰蕴含着伟大。

导游员在为游客服务必须以真诚与善良来对待每一位游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给客人以美的感召,充分的体现出心灵美。

如果导游员有了健美靓丽的形体、文明优雅的行为和真诚善良的心灵,自然会为旅游者塑造出导游员是美的使者的独特形象,美的使者的独特形象的展示,既满足了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又为导游员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2、学习各类知识,掌握传播技巧,帮助游客体验景观的美学价值(推荐书籍《喇嘛庙佛的世界》《中国园林概略》《藏传佛教发展史》)导游员在旅游者的审美活动中,是旅游审美信息的传递者。

这就要求导游员必须广泛学习各类知识,认真掌握传播技巧,在导游服务中,通过自己对旅游审美信息的有效传播,帮助旅游者体验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

要做到这一点,导游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⑴、广泛学习,知识丰富、准确。

例如旅游名城承德,它的旅游资源类型繁多,种类丰富。

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在人文景观中,又有世界顶级的文化遗产―――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要做好承德的导游工作,导游员就必须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至少要掌握历史知识尤其是清史的知识。

还须掌握园林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

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才能挖掘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导游员带领游客到山庄游览,必须掌握园林知识,并了解东西方园林的异同,了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院园林的异同。

在山庄游览时,要结合具体的景物,将中国古典园林立意构思、掇山理水、亭台楼阁、莳花栽木、题名点景、诗情画意等审美要素和审美特征加以传递。

这样,在导游讲解服务中,才能为旅游者准确地传达出景观所蕴含的文化与审美信息,给旅游者带来更多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并赢得旅游者的敬重。

⑵反复锤炼,语言生动、形象。

俗语云:江山无限美,全凭导游一张嘴。

导游员有了较为渊博的知识是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前提。

要准确的为旅游者传递出景观蕴含的审美信息,导游员还必须练好语言基本功。

使自己的导游语言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信:指语言表达准确。

达:指语言表达流畅。

雅:指语言表达优美,即生动形象。

其中信是前提,达是标准,雅是格调。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话讲得好,使听者感到舒适,就发生美感。

同样是用有声语言传达旅游审美信息,形象生动的语言不但对审美信息传达的效果好,而且听众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本身也成为一种审美享受。

导游员要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语言音乐性的选择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③形体语言与有声言语的结合⑶刻苦钻研,手法灵活、多样。

为准确传递审美信息,帮助旅游者感受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导游员在导游服务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导游手法。

导游员为游客服务,如果讲解呆板,手法千篇一律,流于一般介绍,旅游者是很难感受到景观蕴含的美学价值的,甚至会把本来很美的景观,经蹩脚的讲解,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损害了景观本身的美学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