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二羰基化合物优秀课件
第十四章二羰基化合物优秀课件
O
NC O C 2H 5
CH2 Cl
C O 2C 2H 5
D 3C
C D 3I / t-B uO K
O
烷基化
CO 2C2H5 NaO C2H5
O
重排
CO 2C2H5 O
CD3
复习:羰基 a 位的反应 —— 酰基化(Claisen缩合, 交 叉酯缩合,Dieckmann缩合)和烷基化
O
C
碱
CH
O CC
H 3 C
O C 2 H 5N a O E t H 3 CRO C 2 H 5( 2 )H + ,H 3 C
R
单取代丙酮
R' X NaOEt
O H3C
R
O
O
(1) 稀 OH
R
OC2H5 R'
(2) H+,
H3C
R'
二取代丙酮
➢扩展:制备环烷基甲基酮
O H3C
O OC2H5
X (CH2)n X NaOEt
例 3(反合成分析):
H3C
a CO2C2H5 Nb O
a
O
H 3 CN
O + C 2 H 5 O C O C 2 H 5
b-氨基酮类
b
逆向Dieckmann缩合
胺的共轭加成
C O 2C 2H 5
H 3C N
C O O C 2H 5
H3C NH2 +
O 二烯酮不稳定
胺的共轭加成
or
H3C NH2 + 2 H2C
OO
H3C
OC2H5 (CH2)n X
O
NaOEt H3C
O
(1) 稀OH
OC2H5
(CH2)n
(2) H+,
O
H3C
(CH2)n
n=2~5
环烷基甲基酮
乙酰乙酸乙酯 : 二卤代烃=1 : 1
应用2:制备甲基二酮类化合物
普通酮、酯的烷基化反应
O
强 碱 O
CH RC
CC
R
R ' X
O C R ' RC
醛、酮
烯醇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
反应不可逆
O
R OCCH
强 碱
O CC
R O
酯
R ' X
O C R ' R O C
应予以考虑的问题: ➢ 反应的活性问题(一般酮和酯类化合物 a 氢的酸性不够强,
须强碱作用,反应条件较为苛刻) 。 ➢ 反应的区位选择性问题(不对称酮有两种反应位置)。 ➢ 酮或酯的自身缩合问题(醇醛缩合和Claisen缩合)
双活化例子
O
C CN C H
NC CN C
H
A r CN C
H
例:
O H 3C
O H 3C
NC
O C H 3I
OO
CH3 O
K2CO 3 H3C C H 3(C H 2)3B r
CH3
CH3 O
O
O C 2H 5
NaOEt
H 3C
O C2H5
(C H 2)3C H 3
O O C2H5
C H 2C l Cl N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t
CC
R'
C
R
b-二酮
O a
O
C
R'
OR"
+
HC
C
R
O
b CH
O
R'
C
+
C
"RO R
酯+酮
Oa bO
CC
R'
C
OR
b-羰基酯
O a
O
C
R'
OR"
+H C C OR 酯+酯
O
b
CH
O
R'
C
+
C
酮+酯
RO OR
例 1(反合成分析)
O
O
ab
CH3(CH2)3C CH COC2H5
CH2CH2CH3
例 2 (反合成分析)
CO2C2H5 C
H
稳定化合物
H3C NH2 + 2HCHO + Mannich反应
H3C O
H3C
➢例3的合成路线
2 H2C
CO2C2H5 C
H
H3C NH2 H+
H3C N
a, b-不饱和酯的共轭加成 (类似a, b-不饱和酮的反应)
CO2C2H5 COOC2H5
NaOEt
H3C N
CO2C2H5 O
C
C H 3 I
E tO 2 C C H 3
例3:
O CH3 碱
不对称酮
O CH3 +
O CH3
热力学控制 RX
O CH3 R
动力学控制 RX
O
R
CH3
1, 3 - 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
OO
CC C H B
OO
CC C
RX
OO
CC C R
双活化位置,反应优先发生
其它活化基团如:-CN, -NO2, -Ar
例1:
O
O N a
强 碱 / 低 温
C H 3 I
O C H 3
如 : N a N H 2 , L D A , N a H , P h 3 C N a 等
第一步若不采用强碱和低温,酮将不能完全烯 醇负离子化,会发生醇醛缩合等副反应。
例2:
C O 2 E t
L iO O E t
L D A /-7 8 o C
第十四章二羰基化 合物
1. 1. b - 二羰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现象
O
O
OH
O
互变异构
H3C C CH2 C CH3
H3C C CH C CH3
b-二酮
76%
O
O
H3C C CH2 C OC2H5 b-羰基酯
OH
O
R C CH C OC2H5 7.5%
H
O
O
C
C
C
H
分子内氢键
O
O
C2H5O C CH2 C OC2H5 b-二酯
OH
O
C2H5O C CH C OC2H5 很少
烯醇式的特征:IR: 有OH吸收峰,1H NMR: 有OH和烯质子信号, 化学试验:与FeCl3显色
1. 2. 酮或酯的酰基化反应在合成上的应用
—— 制备 b- 二羰基型化合物( 1, 3-二羰基化合物)
1, 3-二羰基型化合物的反合成分析
Oa b O
a
a CO2C2H5
b
O
b
a
原料易得
2 CH3(CH2)3CO2C2H5 合成方便
O
O
b
C H 3(C H 2)3C C H 2 +C 2H 5OCO C 2H 5
C H 2C H 2C H 3
原料不易得 有两处可反应
O O+
C2H5O C OC2H5
CO2C2H5 COOC2H5
原料易得 合成方便
醛、酮、酯
O
C
R
OR'
酰基化
O
O
C
C
C
R
1, 3-二羰基型化合物 ( b-二羰基化合物)
RX
烷基化
O
C
R
C
➢本次课重点:羰基a位的酰基化和烷基化在合成上的应用
1. 4.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
➢比较法以下两合成
合成等价物
乙酰乙酸乙酯
丙酮
O
强 碱
O
H 3C C H 3 低 温 H 3C C H 2
丙酮
R B r
例 4:反合成分析
O
H3C H3C
O + C2H5O C OC2H5 O
a
不可行
O
c
EtO2C COEt
H3C H3C
CH3 O
aO EtO2C b c
H 3C
d
O H3C
可行
可行
EtOOC EtO2C
H3C
b
H3C
O
不可行
d
O EtO2C
CH3
H3C
OC2H5
H3C O
1. 3. 酮和酯类化合物 a 位的烷基化反应
O
实验条件较苛
刻,产率不好.
H 3C C H 2
R
OO
RBr
H3C
OC2H5
乙酰乙酸乙酯
NaOEt
(1) 稀OH
(2)H+,
OO
H3C
OH
R
OO
H3C
OC2H5
R
CO2
O H3C CH2
R
取代丙酮 (甲基酮)
实验条件较温 和,产率较好.
应用 1:制备取代丙酮(甲基酮)类化合物
OO
R X
OO ( 1 )稀 O H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