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讨论稿)古浪县人民政府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0第一章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006)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5. 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6.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7. 《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8. 《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9. 古浪县统计年鉴10.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11.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2.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13.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14.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15. 《古浪县志》二、规划年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

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中远期:2021-2025年;远期:2026-2030年远景:2031-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范围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面积5046.54平方公里。

2. 规划控制区范围西到古丰乡冰沟墩村;东到土门镇八步沙林场;南到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北到土门、泗水镇北界。

面积约591平方公里。

3. 县城规划用地范围本次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南以新建水厂、北以上胡庄子为界,西以平顶山麓、东以俞家岭山麓为界,总面积为33.41平方公里。

四、规划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城市对外职能;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城市内部人工环境建设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古浪县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竞争力的现代宜居城市。

五、规划原则(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古浪县位于武威市域,其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应与周边的大背景相协调,服从于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服从于运城市域的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

(二)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相结合原则城市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总体规划不仅要明确规划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对实施规划的每个阶段,尤其是近期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做到近期、远期协调发展。

(三)以人为本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城市居民的切实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营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空间载体,构建和谐城市,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实现宜居城市的目标。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体现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的观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和建设的核心,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五)整体性的原则中心城区发展应和重点项目区建设紧密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协调发展,注重现状、近期、远期城市建设发展的衔接,优化城市整体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六)珍惜资源,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法规,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的管制作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城市规划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相协调,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

(七)设施先导化原则提高基础设施配置水平是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也是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

重视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周边城镇群的联系。

第二章县域总体发展战略一、总体发展思路(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综合考虑县域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加速城乡融合,突破城乡界限、乡镇行政界限的束缚,通过土地流转、生态移民、产业布局、城镇吸引等多种模式,引导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条件差的区域人口向发展条件好的区域集中,乡村居民向城镇区集中,构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二)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依托县域矿产资源和农牧资源,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电石精细加工、生产石灰氮、肌酸等呱类、磺胺类以及醋酸乙烯、聚氨酯等树脂精细化工产品、水泥等建材产品、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产业,强化城乡发展的产业基础,增强中心城区及重点城镇的就业人口吸纳能力,通过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从而推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三)加强重点区域的建设针对县域各乡镇发展条件的评价,明确划分县域重点开发区、拓展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引导县域人口、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布局,加快重点开发区域的建设,以重点开发区作为县域发展的龙头,引导人口、产业集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县域整体发展。

二、县域总体发展定位(一)全省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依托古浪县丰富的矿产资源,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以绿色化、高性能化、专用化和高附加值化为目标,以解决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等制约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循环经济。

按照“大区域谋划、大项目支撑、大企业集团带动、产业循环集聚式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产业链规划及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在精细化工建材工业园内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坚持现有资源利用与上下游产品延伸加工并重,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大力突出电石产业深加工带动作用,增强产业关联程度,并围绕电石基础原料,着力向氰胺化工和乙炔化工两个方向发展,积极做大、做精、做深乙炔聚脂类和氰胺医药及保健品药类下游产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加强延伸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研究,实现产品高强度化,提高精细化工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古浪县精细化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力打造省级精细化工基地。

(二)河西走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集群式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的集聚区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突出区域发展特色,依托县域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古浪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扶持发展以食品、麦芽、面粉、药草、马铃薯、豆类、羔羊和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和以保鲜冷储为主的农副产品运销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转化和运销能力。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解决有资源无产业,有规模无优势的问题,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优势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东部及兰州市区产业外迁承接地抓住机遇,积极准备作为东部及兰州市区产业外迁的承接地,古浪的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要素供给充裕、综合成本相对较低,要加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引导和促进东部及兰州市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古浪转移,促进古浪就业,同时着力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四)区域沙漠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胜地以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为重点,稳步推进生态休闲地带、生态文化地带、治沙成果展示地带、沙漠动感地带、绿色行动地带的开发建设,逐步建立休闲度假、激情体验、民族风情、乡村旅游等多样化、复合型的沙漠生态旅游体系,建立全市乃至全省沙漠生态旅游胜地。

建设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和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纪念馆,打造规模大、品位高、观赏性强的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扩大县域红色影响和感召力,建立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中心。

(五)甘肃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以黄花滩乡为代表,建立甘肃扶贫开发示范区,黄花滩位于古浪县城东北部,东靠景电二期工程古浪灌区,西距土门镇10公里,南邻浅山地带,北缘腾格里沙漠。

区内土地资源丰富、集中连片、广阔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肥沃、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利用景电二期工程古浪灌区的富余水量,从外流域适度调水,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建立甘肃扶贫开发示范区,整体搬迁南部山区贫困人口,解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作为甘肃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改善基础设施、推广旱农技术、培育特色产业、开展劳务输出、移民搬迁、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县域总体发展目标(一)经济目标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65亿元以上,2030年达到200亿元以上。

2.地均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万元/平方公里以上。

3.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通过在城镇内培育吸收消化农牧产品的支柱产业,增强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就业、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同时,政府要制定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国民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置布局。

加大对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城镇服务设施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把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完善城乡供水供电、通信邮电、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体系。

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采取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镇区集中的策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策略(一)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逐渐改变产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严重依赖,实现产业结构由资源型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向后续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型以及由一般技术型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扩大产业类型,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城市优势产业集群古浪县应加大对产业的科技力量投入,提高产业运行效率,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引导发展建设用地集约、经济高效、环境污染小、能耗较小的产业园区。

(三)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提高单位面积水资源利用率积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等高效旱作节水技术,努力建设国家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耐旱节水品种。

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推进基本农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以人口集聚和交通优势提升为抓手,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新型第三产业通过利用兰州市、武威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国务院对甘肃省建设的政策性倾向,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建立针对生产性与生活性产品的专业物流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