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苏轼词两首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苏轼词两首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苏轼词两首复习知识点梳理
导读: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故垒(lěi)还酹(li)樯橹(qin?)纶巾(guān)
公瑾(jǐn)料峭(qio)一蓑(suō)萧瑟(s)
2、识记词义
(1)重点词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②形容冷落凄凉。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2)近义词
何妨不妨
何妨: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如: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用在陈述句中。

如:如果有意见,不妨当面提出来。

一时时时
一时:一个时期,短时间内,临时、偶然的。

如:一时多少豪杰。

时时:常常。

如时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3、名篇名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一蓑烟雨任平生。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文学常识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2、豪放派和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有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张孝祥等,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多写男欢女爱、离别愁绪、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绚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

代表作家有欧阳修、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常见误区提醒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

词作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象,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阕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下阕先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抗敌的雄姿,抒发了作者的赞佩向往之情。

随后的词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的态度。

就全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悲慨,
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

总体来看,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学习规律,下阕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