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什么特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1900年6月初
国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实现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 而发动的一场野蛮的侵略战争
战争经过:1、天津----北京 廊坊、杨村受挫,逃回天津租界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成立都统衙门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洋教(直接原因) 列强侵华加剧(根本原因) 可见: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是谁?
历史上哪些不平等条约对列强传教作了规定?
1、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允许列强在 通商口岸建教堂。
2、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允许列强在 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 中国内地传教。
选择题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 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运动的正义性
B.承认义和团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击帝国主义
D.依靠义和团抗
答案:C
选择题2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 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被
镇压后,余部又提出了“扫清灭洋”的口号,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五次侵华战争的特点
1、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在各地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近代五次侵华战争的特点
1、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在各地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长,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答案:A
选择题6
既参加甲午中日战争,又反击八国联军的清军 将领是( )
A.聂士成 B.林永升 C.丁汝昌 D.邓世昌 答案:A
选择题7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 为下策”。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 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 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 国主义的帮凶;
⑤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 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 政策。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中国近代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第一步: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第二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天》《北》加深 第三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第四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于什么地区?标志是什么?
山东地区 冠县赵三多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山东?
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严重。 (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威海卫;1898年英
国租借威海卫;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 把山东划作“势力范围”) 附:“七子”: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
澳门、旅顺大连。
维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在同一时期兴起, 为什么两者没有联合斗争?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课本中有哪两句话 可以说明?
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继续沉沦。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义和团运动对列强侵华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在义和团运动打击下,帝国主义认识 到瓜分中国是一种妄想,便转而改变了 侵华政策,要扶植驯服清政府成为帝国 主义共同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华制华, 《辛丑条约》是体现。
近代五次侵华战争的特点
1、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在各地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长,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3、中法战争:发生境外,出现了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中国 西南门户被打开,开始发生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 4、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境外,是日本大陆政策实施的一个步 骤,体现了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为目的,实 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一口号?
具有爱国意义(任务与反映的矛盾)
义和团的一份揭贴说:“挑铁道,把线砍,旋再 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 升平。”这反映了什么?
明显的局限性(放松与排外)
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义和团运动的?
镇压(山东)、招抚(京津)、消灭
清招抚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义和团被招说明了什么?
这表明①农民阶级也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②
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③农
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 ④义和
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选择题3
.《辛丑条约》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 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设立导 致了( )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 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 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 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 ④惩办反帝官吏,禁止参加反帝 组织;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 之上; ⑥修订商约
①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 的勒索,人民更加贫困;
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 大本营;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 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 于直接派兵镇压反帝运 动;
答案:A
选择题4
.《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首。这一重大变化反映出( )
A.该部级别特别
B.该部职能专门化
C.清朝对外交往扩大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 半殖民地化
答案:D
选择题5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而发动 B.侵略者都由海上登陆进犯津京 C.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都离京出逃 D.战后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什么特点?
1、以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为目的。 2、体现了帝国主义的相互勾结。
近代五次侵华战争时间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第 二次鸦片战争
日1总天8军冯4理王0旅年子衙洪顺的材门秀大香屠全港杀
1898年义和团 运动
近代五次侵华战争的特点
1、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在各地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长,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3、中法战争:发生境外,出现了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中国 西南门户被打开,开始发生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
近代五次侵华战争的特点
1、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在各地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长,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3、中法战争:发生境外,出现了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中国 西南门户被打开,开始发生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 4、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境外,是日本大陆政策实施的一个步 骤,体现了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分散、落后) 被清政府利用 根本原因是什么?
讨论:与太平天国运动比较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相同: 性质、斗争方式、失败原因、作用、 不同: 时代背景(最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组
织性、对外文明与宗教态度
《辛丑条约》为何危害如此严重?
1、巨额赔款加剧经济恶化。 2、国防安全受到重大威胁。 3、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据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
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辛丑条约》
内容
影响
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