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ND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HND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6、双重职业途径激励法
• 在知识型员工当中,一部分人希望 通过努力晋升为管理者,另一部分 人却只想在专业上获得提升。因此, 组织应该采取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 来满足不同价值观员工的需求,但 必须是每个层次上的报酬都将是可 比的
• 案例: • 某生产加工车间,有两条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 原先生产加工效益较好,但2005年以后,随着 国内同类型设备的增加,竞争加剧,定单数量 逐年下降,生产负荷一直维持在50%左右,基 本处于亏损状态,员工收入减少,士气低落。 公司经营者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中 得到启发,转变思路,大胆提出打破原有框框, 建立新的考核激励机制。公司经营者向车间员 工提出了新的考核目标,鼓励员工做出绩效, 提高收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取消了原 来一些单个的传统的考核项目,取而代之的是 对车间进行模拟利润考核,公司以一定比例奖 励给车间。
波特尔和劳勒 的激励过程模 式
两类报酬
一是外在报酬,包括工资、 往满足的是一些 低层次的需求。
二是内在报酬,即一个人由 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 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做出 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 能力的肯定等等。
波特尔和劳勒认为,在内容激励和过程 性激励因素之外,从激励开始到工作绩 效之间有三个因素很重要。
激励模式的特点
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 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具体地讲,“角 色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是否 明确,是否将自己的努力指向正确的方向,抓住 了自己的主要职责或任务; 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 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 的奖励。当职工看到他们的奖励与成绩关联性很 差时,奖励将不能成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 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 获得的报偿是否公正。如果他认为符合公平原则, 当然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感到不满。众所周知 的事实是,满意将导致进一步的努力。
• 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重 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事业发展。知识型 员工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当生活 有保障之后,他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自 我超越和自我完善。所以,企业为知识 型员工提供一份与贡献相称的报酬外, 还应立足长远,制定员工培训计划,为 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 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其永不落后。
对企业的启示:
1、报酬激励
• (a)金钱激励:金钱需要始终是人类的 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 基本保证,所以,金钱激励是激励的主 要形式,如采取发放股利性报酬、奖金、 公司支付保险金,或在做出成绩时给予 奖励。 • (b)股权奖励:股票期权是分配制度 的一种创新,股权激励是最富有成效的 激励制度之一,而股票权作为股权激励 的典型方式在国外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 功。
从上面可以看出:①是薪酬激励。金钱需要始终是人类 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保证, 所以,金钱激励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公司公司财务部 会同生产部、营销部等部门对车间进行独立的全成本 核算,以此来真实、客观地反映每月车间的经营成果。 经营业绩直接与员工收入挂钩,使公司的效益增加的 同时,员工的收入也同步增长,充分体现“多劳多 得”。员工得到的金钱奖励,就是一种外在性奖励, 对此自然是满意的。 ②公司对车间充分放权,车间人员有调配权、安排生产 计划权、采购原料和产品定价否决权等,这表现的是 公司对该车间的信任与鼓励,使得员工在为公司服务 的时候有了强烈的主人公意识,满足员工被委以重任 的成就感的需要,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 这两种方面的改变,超出了员工原本对公司的期望,认 为公司给的报酬很公平,因而个人很满足。从而实现 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双赢
• 每月由公司财务部会同生产部、营销部等部 门,对车间进行独立的全成本核算,真实、 客观地反映每月车间的经营成果。经营业绩 直接与员工收入挂钩,奖励部分由车间自己 支配,并通过制度予以保证,使车间员工的 付出和回报成比例,使公司的效益增加的同 时,员工的收入也同步增长,充分体现“多 劳多得”。同时,公司对车间充分放权,车 间有人员的调配权、安排生产计划权、采购 原料和产品定价否决权等,车间从不关注市 场和不关心市场规则到积极关注市场,参与 市场和主动参加市场竞争,产品更对路,成 本更真实,效益更实在。
力→绩效→奖励→满足并从满足回馈努 力这样的良性循环,取决于奖励内容、奖
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 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及个人 心理期望着多种综合性因素。
• 因此,通过该模型反推,当获得结果 的个人价值增高,员工才会更加努力 的工作。也就是说虽然人人都想涨工 资,但对某个体来说,一个出国培训 机会或离家更近的工作地点对其的个 人价值更高,他会更加愿意努力工作 以达成此结果。
• 能力:一个人能力对完成任务起着巨大的作 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慧眼识才,把人 才放在最能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如果放错 岗位,不仅浪费了人才,还会直接导致不良 的工作效果。 • 环境:选好人才后,还必须要为他发挥才干 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资源。 • 对自己的认知和对自己起作用的理解:为了 让职工做出优异的绩效,作为管理者必须要 帮助职工充分了解该角色、该岗位或者该项 任务对他的具体要求。
• “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不决定是否“满足”。 在其间必然要经过“所理解的公正报酬”来调节。 一个人要把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同自己认为应该得到 的报酬相比较。如果他认为相符合,他就会感到满 足,并激励他以后更好地努力。如果他认为自己得 到的报酬低于“所理解的公正报酬”,那么,即使 事实上他得到的报酬量并不少,他也会感到不满足, 甚至失落,从而影响他以后的努力。 • 波特一劳勒期望激励理论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设置 了激励目标、采取了激励手段,就一定能获得所需 的行动和努力,并使员工满意。要形成激励→努
2、工作激励、成分放权
知识型员工特征: 1、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不愿受制于 物,而且无法忍受上级的遥控指挥,他 们工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 2、他们往往比管理者更加专业,他们对 自己的工作比管理者掌握的更多,更有 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 3、下方政策全是满足知识型员工被委以 重任的成就感的需要,是他们对工作抱 有更大的热情。
3、推行弹性工作制
• 知识型员工不愿受制于一些刻板的工作 形式,如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固定的工作 场所,而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 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由于他们从 事的是思维性的工作,固定的时间和工 作场所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因 此,应制定弹性工作制,在核心工作时 间与工作地点之外,允许知识型员工把 个人需要和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降至最 小。
4、工作富有挑战性
• 知识型员工一般并不满足与被动地 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 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 有挑战性的工作,把克服难关看作 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 式,要是工作富有挑战性,除了下 方决策权外,还可以通过工作轮换 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
5、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培训的 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