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 ,春来花鸟莫深愁。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 同物既无虑,。
(陶渊明《读山海经(选一)》)3. ,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望月怀远》)4.怪石奔秋涧,。
(韩偓《草书屏风》)5. ,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其一))(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本诗中“万籁”指。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诗人出游地点和入寺所见。
B.颔联细致描绘一幅竹花繁盛的画面。
C.颈联以鸟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自乐。
D.尾联用钟磬声再现寺庙的灵动生机。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6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解释加点词 (2分)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不能名.其一处也()9.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10.作者写宾客的反应其作用是(2分)(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8分)郑玄在马融门下①,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②不合,诸弟子莫能解。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③”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④。
融果转式⑤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
玄竟以得免。
【注】①郑玄:东汉未高密人(今山东人),精通历算。
马融:东汉大经学家(今陕西人)。
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多利用浑天仪这种算具进行演算。
③礼乐皆东:这里是说儒家的学问都跟随郑玄传到东面去了。
④在水上据屐:在水面之上,脚穿木屐。
⑤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1)三年不得相见.见()(2)及.玄业成辞归及()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动算具立刻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害怕佩服。
B.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下子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感到害怕和佩服。
C.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D.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身立刻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13.马融“果转式逐之”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4.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得见,可见马融学问大。
B.有人推举郑玄来演算,说明有人知晓他的才能。
C.马融追赶郑玄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狭窄。
D.郑玄能成功地逃脱追赶,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
二、现代文(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2分)候鸟的迁徙余夫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
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
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
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
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
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
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
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
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
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
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
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
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
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
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
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
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15.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3分)选文②——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__A____、___B____、___C____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16.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加点字“超过”和“达”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2分)17.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18.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巾心约35。
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19.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2分)【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
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
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
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6分)永远执著的美丽(节选)曲志红①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
”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zhèn hàn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②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
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稻”而运转。
在他研究的最初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③这样巨大的付出,在他几十年的育种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成了家常便饭。
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
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④或许上天也被这种精诚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之后,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三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 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⑤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
⑥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⑦“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⑧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