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景区管理(第5版张凌云)第2章

旅游景区管理(第5版张凌云)第2章

很难限制公园的旅游娱乐功能的开发,更难完全把所有旅游娱 乐设施移出公园。 政府要应对来自旅游及旅游部门以外的其他各方面的压力,同 时还要考虑公园环境与生态自身的发展规律。
国家公园未来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是公园的数量增长率会 越来越低,因为符合国家公园标准的自然或人文景区不 会不断地大量涌现。
但现有公园会不断开拓新的旅游娱乐项目以拓展新的游 客市场,这些新项目包括滑雪、高尔夫、钓鱼等。
生动物禁猎区这类自然保护形式。 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也都设立了一些新的国家公园或
自然保护区。
阿尔贝国家公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公园的发展变得非常困难, 主要因为已经设立得较多了。但是,由于生态保护运动 的爆炸性开展,国家公园的划定却有更大的进展。
目前世界上已有124个国家建立了2 600多个国家公园, 其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 6%。
冰川国家公园
班夫国家公园
沃特顿湖国家公园
萨比野兽保护区
美国牙医付巨款射杀著名狮子塞西尔
我国的森林公园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森林风景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管理。 (2)行政与旅游服务管理。 (3)居民生产生活管理。 (4)旅游者的管理。
非洲明星狮被猎杀 内衣公司将狮子皮制成内衣好残忍
万石山等:还有八达岭长城、龙门石窟等以人文景观为 主的风景名胜区。
崂山
鼓浪屿
万石山
国务院于2006年9月29日颁布了《风景名胜区条例》,对 1985年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
(三)水利风景区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 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 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我国保护区的管理大致有5个方面的内容: (1)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管理。 (2)行政与后勤管理。 (3)科学研究的管理。 (4)居民生产生活的管理。 (5)游客管理。 我国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相关的立法有:《森林法》《野 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 和《水土保持法》等。 国务院在1985年颁布《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 理办法》的基础上,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发布了《自然 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6)资源保护区(物种保护区):保护区管理的主要目的 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7)自然生物区/人类保护区: (8)多用途的管理区/有经营管理的区域。 (9)生物圈保护区。 (10)世界自然遗产地。
四、国家公园发展趋势 国家公园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英国学者 R. W.巴特勒预计国家公园的未来发展的三种趋势: (1)国家公园大量减少游客接待量,甚至完全不接待游客; (2)逐渐削弱国家公园的保护功能,慢慢转变为纯旅游娱乐 类景区; (3)“牺牲”部分国家公园用于旅游娱乐开发,保护另外一 部分国家公园。
分为水库型、湿地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灌区型 和水土保持型六类。
水利部于2001年7月成立了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 负责对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工作。
三、国家公园与其他类型保护区的区别 1978年,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发布了《保护区的种类、 对象和标准范畴》,将保护区分为10种类型。 (1)科学保留地/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的主要 任务是为了科学研究和野生地保护。 (2)国家公园:保护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生态保护和游 憩。 (3)自然遗址/自然名胜: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特殊的 自然景观。 (4)自然保护区/有管护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 通过管理活动保护其自然特色。 (5)风景保护区:对保护区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对陆地景 观和海洋景观的保护及其游憩。
自然保护区目前的类型有: ①生态系统保护区。就生态系统保护区而言,有和海洋生
态系统保护区两部分。 陆地生态系统中,有森林、草原、水域、湿地、荒漠等类
型,其中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②野生动物保护区: ③珍贵植物保护区。 ④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 保护区主要由核心区和实验区两部分组成
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融为一体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 一大特色。根据景观特点,风景名胜区又大致可分为:
①山岳类型:如山东泰山、陕西华山、安徽黄山等。 ②湖泊类型:如江苏太湖、杭州西湖等。 ③河川类型:如长江三峡、桂林漓江等。 ④瀑布类型:如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等。 ⑤滨海、岛屿类型:如青岛海滨一崂山、厦门鼓浪屿一
旅游和国家公园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和敏感的,追根 溯源说起来,旅游是国家公园设立的重要缘由之一。
第二节 国家公园类型
国家公园是自然公园和保护区的总称,根据自然形态 不同,还可以粗分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人 造景区除外)、草甸公园、湿地公园、荒漠公园以及野生 动植物园(人造景区除外)。
森林公园中的旅游设施包括: (1)森林步行通道; (2)野炊地; (3)森林小屋/度假屋; (4)宿营地; (5)访客中心和纪念品商店; (6)森林行车道路; (7)森林自行车和骑马通道; (g)观光、垂钓、狩猎和划船的场所及相关设施; (9)森林野生动物。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 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马里波萨巨杉森林黄石国家公园(二)国家公园理念的传播与发展 美国1899年建立了雷尼尔山国家公园。 英国仿效,于1895年设立了“国家信托基金”负责规划土
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拿大于1885年开始在西部划定了3个国家公园(冰川国家
二、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简况
管我国尚未建立真正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但已建立了 42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225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5处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8 处加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41处列为国际重要湿 地,我国在国际自然保护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自然保护区 只有40多年历史。 自1956年——2014年12月,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 达到428处,总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 9.72%。 但严格意义上说,自然保护区不属于旅游景区,尤其是其 核心区是严禁除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外的人员进人的。
西方学者把国家公园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1)1872-1933年,早期的概念形成阶段。第一个国家公 园—黄石国家公园的成立为标志。 (2)1934-1972年,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阶段。范围得到了 拓展,人文历史遗迹被包括进国家公园系统,形成了一个新 的国家公园体系,包括三部分:具有自然风景价值的公园、 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公园以及具有娱乐休闲价值和功能的公 园。 (3)1973-1990年,近期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更多的人文 历史类和娱乐休闲类公园被纳人国家公园系统。这个阶段的 主要政策趋势是加强对公园开发规划的管理,更强调对公园 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一)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建立 1832年,美国国会批准在阿肯色州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 区—热泉保护区。 1864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一项法案,将约塞米蒂流域和加 利福尼亚州的马里波萨巨杉森林划为永久公共用地,为公众 游览和游憩服务。 1872年3月1日,经美国国会批准,在怀俄明州方圆898平方公 里的区域,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并 公布了《黄石公园法案》。
景区经营与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张凌云
第二章 自然景区概述
第一节 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Nation Park)兴起于美国,后在世界范围发展
1969年,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在印度新德里 对国家公园的定义: 一个国家公园,是这样一片比较广大的区域: ①它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占据及 开发的影响,这里的物种具有科学的、教育的或游憩的特定作 用,或者这里存在着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②在这里,国家最高管理机构一旦有可能,就会采取措施,在 整个范围内阻止或取缔人类占据和开发并切实尊重这里的生态、 地貌或美学实体,以此证明国家公园的设立; ③到此观光须以游憩、教育及文化陶冶为目的,并得到批准。”
二战期间,自然保护工作波及世界大多数地区,特别是 非洲、大洋洲、亚洲的一些殖民地国家:
如比利时1925年在刚果设立了阿尔贝国家公园, 意大利1926年在索马里也设立了1个, 法国人在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支那, 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都开展了一些工作, 特别是英国人在一些国家,大力发展了野兽保护区、野
(二)风景名胜区 我国住建部(原建设部,当时称国家建委)即组织各地调 查、评估和鉴定。 各省挑选,经过省政府的确定,上报国务院,申请列为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 自1982年起,国务院共公布了8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具有全国最突出、最优美的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那里 的生态系统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其自然环境、动植物种 类、地质地貌具有很高的观赏、教育和科学价值。 ②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已制定颁布了相关法规,地 方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有效保护了其生态、地貌和美 学特色。 ③为了精神享受、娱乐、文化和教育目的,允许游人进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须采取措施,防止某些区域游人 超量。 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面积比较大,一般都在50公顷以上
通常我们可以将国家公园定义为: “国家公园是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 目的就是保护国家或国际生物地理或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使 其自然进化并最小地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
国家公园功能: (1)保护环境; (2)保护生物多样性; (3)公众游憩、繁荣地方经济; (4)促进学术研究及国民环境教育。
一、国家公园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从15世纪建各种野生动物保护区,如威尼斯在726年前 就设立了保护鹿和公野猪的区域。也在非洲和墨西哥展开。
19世纪,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国家首先产生了环境保护意识。
1832年美国画家乔治·卡特林发表《美国野牛和印第安人处 于濒危状态》,认为保护野牛和印第安人的有效途径是建立 国家公园。拒绝西方观点、资源减少边际价值提升、政府保 护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当地习俗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