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八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八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题文言文专题复习(八年级下册)课型复习课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考纲》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要求:“能准确判断语句的停顿,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并比较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以等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中考都很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分值大都在12分左右。

题型是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文句的翻译,断句。

这样设题,对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文言文阅读。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但对关键实虚词的解释,没有学会灵活应用;再者潍坊市中考多考课外文段,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迁移,导致考题中一旦出现细节的考察失分会很严重;因此在八年级下册课本的复习时,重点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以备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1、识记课本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课本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课前准备八年级下册课本、复习笔记本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这是2013年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题目:使贪刘基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

”武侯疏吴起。

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学生做题,并统计练习结果,明确真题考察点在哪里,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答案解析】(12分)14.(1)短:揭短。

(2)臣:担任大臣。

(3)虎狼:像虎狼一样。

(3分,每小题1分)15.B(B项“然”:代词,这样。

A 项“焉”:兼词,于之/语气词,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C项“以”介词。

因为/连词,用来。

D项“之”:代词,这件事/ 动词,到……活动三、即时检测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2)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饲喂养,动词虽: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其:其真无马邪加强语气,表反问其真不知马也加强语气,表推测,大概活动三、即时检测快速完成,交流互帮,明确答案(1)生生互帮互说:同桌结对,互相通晓答案。

(尤其注意书写的准确)(2)师生互帮:交流展示,明确答案“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铭”(《陋室铭》)、“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三、文言基础知识复习学生整理这三课中的文言基础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补充。

)(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二)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2、越明年古义(到了)今义(超过、越过)3、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制造)4、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写文章)今义(语文课的写作训练)5、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色、风景)6、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细微)(三)一词多义1、水尤清冽(清澈)2、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以其境过清(凄清)明灭可见(可以、能够)(二)典例评析,探究做题技巧1、虚词“以”“之”的用法以:①介词用把拿、凭靠、以为、按照、因为等②连词而来例:将以攻宋①用、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①凭靠臣以王之攻宋也①以为策之不以其道①按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因为卷石底以出②而小试牛刀: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①代词代人、事、物②助词a结构助词b音节助词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倒装标志③动词去往到例:渔人甚异之①代看到的景象。

忘路之远近②a结构助词的处处志之②b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c何陋之有②d辍耕之垄上③牛刀小试:心乐之乃记之而去3、予观夫巴陵胜状(看)4、南极潇湘(直到)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此乐何极(穷尽)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6、然则北通巫峡(这样)或异二者之为(也许、或许)满目萧然(……的样子)7、临溪而渔(靠近)8、而乐亦无穷(乐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坐落在高处)游人去而禽鸟乐(欢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四)词类活用:1、下见小潭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向下2、凄神寒骨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解释:使……凄凉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在空中4、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像狗的牙齿5、名之者谁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命名6、野芳发而幽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散发清幽的香味7、伛偻提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解释:老人属予作文以记之2.交流互帮,明确答案(1)生生互帮(任务完成后坐下,主动加速)互说:同桌结对,互相通晓答案。

(尤其注意书写的准确)互帮中出错的或者重点的题目,由抄板手写到小黑板上。

知者加速:相关中考题型练习(2)师生互帮:交流展示,明确答案3.合作探究,梳理做题技巧(1)小组讨论,方法总结,并板书展示。

A自主思考:明确文言文考点,明确文言文的答题方法。

B组内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借鉴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C班上展示:展示各组所把握的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2、总结识记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课题八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满井游记》课型复习课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考纲》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要求:“能准确判断语句的停顿,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并比较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以等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中考都很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分值大都在12分左右。

题型是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文句的翻译,断句。

这样设题,对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文言文阅读。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但对关键实虚词的解释,没有学会灵活应用;再者潍坊市中考多考课外文段,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迁移,导致考题中一旦出现细节的考察失分会很严重;因此在八年级下册课本的复习时,重点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以备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1、识记课本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课本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课前准备八年级下册课本、复习笔记本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这是2012年中考题的第14题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活动二:自主学习,明确文言文的考察要点及方式(一)明确中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和考点。

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答案:cA向在b用因为D的主谓之间(二)典例评析,探究做题技巧《送东阳马生序》古今异义:1.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汤2.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走3.尝趋百里趋: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4.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5.卒获有所闻卒:古义:最终今义:士兵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假期7.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古义:赠送今义:遗失8.右备容臭.臭古义:气味今义:难闻的气味9.主人日再.食古义:再古义:两次今义:一次又一次通假字:1.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3. 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一词多义以:以衾拥覆介词,用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介词,把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以中有足乐者介词,用词类活用:1.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2.不必若余之手录。

手,用手,名词作状语。

学生做题,并统计练习结果,明确真题考察点在哪里,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活动二:自主学习,明确文言文考察要点及方式(一)自学明确中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和考点。

学生个体思考,并回答交流。

师生共同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

(二)典例评析,探究做题技巧1、虚词“以”“之”的用法以:①介词用把拿、凭靠、以为、按照、因为等②连词而来例:将以攻宋①用、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①凭靠臣以王之攻宋也①以为策之不以其道①按照《满井游记》1.给下列字注音廿(niàn)鹄(hú)鬣(liè)茗(míng)罍(léi)蹇(jiǎn)倩(qi àn)髻(jì)鬟(huán)浃(jiá)乍(zhà)澈(chè)靧(huì)曝(pù)呷(xi ā)燕地(yān);花朝节(zh āo);鲜妍(yán)堕事(huī)恶能无纪(wū)飞沙走砾(lì)2.一词多义:时:冻风时作(经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连词,表转折,但是)娟然如拭(······的样子)乍:波色乍明(初,始)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而: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连词,表顺承)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连词,表转折)之:脱笼之鹄(助词,的)未之知也(代词,指郊田之外春天降临这一情况)一室之内(以)倩女之靧面(主谓之间)3.古今异义:土膏.微润古义:肥沃今义:很黏的糊状物恶.能无纪古义:疑问代词,安,哪今义:讨厌,憎恶4.句子翻译:(1)城居者未之知也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