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题中财一)

计算题中财一)

2012年春期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复习(5)----计算题(2012-06-12 11:35:42)转载▼1.坏账准备的计提、补提、冲销。

某公司2008年首次计提坏账准备,其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400 000元;2009年发生坏账损失1 8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40 000元;2010年发生坏账损失3 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 000元;2011年已冲销的上年应收账款2 000元又收回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720 000元。

该企业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

要求:计算每年年末应补提或冲减的坏账准备金额及余额。

解:2008年末应提坏账准备:400 000×5‰= 2 000(元),“坏账准备”年末余额为2000元。

2009年,转销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1 800元,年末应提坏账准备:540 000×5‰-(2000-1800)=2500(元),“坏账准备”年末余额为2700元2010年,转销已确认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3 000元,年末应提坏账准备:600 000×5‰-(2700-3000)= 3 300 (元),“坏账准备”年末余额为3000元2011年,已冲销的上年应收账款2 000元又收回来,应提坏账准备:720 000×5‰-(600 000×5‰+2000=-1 400(元),即应冲销坏账准备1400元。

“坏账准备”年末余额为3600元另有例子:S公司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并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

2006年12月31日“坏账准备”账户余额24 000元。

2007年10月将已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12 500元作为坏账处理,当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20万元,坏账准备提取率为3%;2008年6月收回以前年度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账款3 000元,当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坏账准备提取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5%。

要求:分别计算2007年年末、2008年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以及应补提或冲减坏账准备的金额。

答:2007年末:应提坏账准备=120万元×3%=36 000(元)补提坏账准备金额=36 000-(24 000-12 500)=24 500(元)2008年末:应提坏账准备=100万元×5%=50 000(元)补提坏账准备金额=50 000-(36 000+3 000)=11 000(元)2.A公司年初认购B公司普通股10%准备长期持有,已知每股面值10元、实际买价12元(其中包含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0.5元)、另外支付的相关费用1万元,一共购买了100万股。

B公司年度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和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额为100万元。

要求:(1)计算A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应收股利;(2)采用成本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值。

解:(1)A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100×(12-0.5)+1=1151 (万元)A公司的应收股利=100×10%=10(万元)(2)成本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10%=10(万元)成本法下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取得股票时的成本=100×(12-0.5)+1=1151 (万元)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00×10%=20(万元)权益法下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151+20-10=1161(万元)3. C公司年初以1 08.9 808万元购入一批同日发行的10年期、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计划持有至到期.该批债券票面利率6%,实际利率4%,面值总额为100万元,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结算利息并分摊债券溢价。

要求计算:(1)购入债券的溢价;(2)半年的应收利息;(3)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第1期投资收益以及分摊的债券溢价;(4)第1期末的债券摊余成本。

解:(1)购入时发生的债券溢价=1089808-1000000=89808(元)(2)半年的应收利息=1000000×3%=30000(元)(3)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第1期投资收益(利息收入)=1089808×2%=21796.16(元)分摊的债券溢价=30000-21796.16=8203.84(元)(4)第1期末的债券摊余成本=1089808-8203.84=1081604.16(元)4.E公司经营三种商品,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按单项比较法确认存货跌价损失。

已知第一年初各项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及第一、二年末各项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见下表)。

要求:确认第一、二年末各项存货的期末价值以及应计提或冲减的跌价准备,并填入下表。

第一年年末项年初存货跌价成本可变现净值期末价值应计提或冲减的跌价准备准备金额A存货600021 000020 5000B存货200015 300012 6000C存货620019 800021 3000第二年年末成本可变现净值期末价值应计提或冲减的跌价准备项年初存货跌价准备金额A存货20 000020 5000B存货15 000012 5000C存货19 800018 3000解:第一年年末成本可变现净值期末价值应计提或冲减的跌价准备项年初存货跌价准备金额A存货600021 000020 500020 5000应冲减1000B存货200015 300012 600012 6000应补提25000C存货620019 800021 300019 8000应冲减6200第二年年末成本可变现净值期末价值应计提或冲减的跌价准备项年初存货跌价准备金额A存货500020 000020 500020 0000应冲减5000B存货2700015 000012 500012 5000应冲减2000C存货019 800018 300018 3000应补提15000新市场营销法则助推企业成长电子商务营销食品餐饮营销建筑房产营销消费品营销(年末数)250000;应付账款(年初数)58500,(年末数)167500答:净利润2000000加:资产减值损失100000,管理费用中折旧费用300000,存货的减少50000,应收账款的减少58500,应付账款的增加109000,减:营业外收入中处置固定资产收益800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095000 4.年初公司“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有贷方余额120万,已知年度实现税前利润100万(含国债利息收入及罚金支出),本年度发生的收支中有购买国债本年确认利息收入8000和税款滞纳金支出4000;另有一项设备价值15万元,预计使用5年,该设备使用第一年,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3万元,但税法规定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5万元。

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盈余公积提取率为10%,当年未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递延所得税年初余额为0;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计算:⑴本年的纳税所得额;⑵本年的应交所得税;⑶本年的净利润;⑷年末提取的盈余公积金;⑸年末的未分配利润。

答:(1)年度纳税所得额;1000000-8000+4000-20000=996000(2)全年应交所得税额;996000×25%=249000(3)本年净利润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000-30000=120000元,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其成本150000-50000=100000元,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故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00元。

则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为20000×25%=5000;本年的所得税费=249000+5000=254000;本年净利润= 1000000-254000=746000(4)年末提取的盈余公积;提取的盈余公积=746000×10%=74600⑸年末的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未分配利润=1200000+(746000-74600)=1871400 5. 发行5年期债券一批,面值100万元、年利率为6%,其时的市场利率为4%,实际发行价1089808元发行。

该债券为一次还本、分次付息,公司于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结算利息并分摊债券溢价。

要求计算该批债券的下列指标:(1)应付债券溢价;(2)半年的应付利息;(3)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第1期利息费用以及分摊的债券溢价;(4)第1期末的债券摊余成本。

答:(1)应付债券溢价=1 089 808-1000000=1089808(2)半年的应付利息=1000000×6%÷2=30000(3)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第1期利息费用以及分摊的债券溢价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第1期利息费用=1 089 808×4%÷2=21796,分摊的债券溢价=30000-21796=8204(4)第1期末的债券摊余成本=1089808-8204=1081604 6. 年初A公司认购B公司普通股10%准备长期持有,总股数为10万股,已知每股面值10元、实际买价12元(其中包含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0.5元)、另外支付的相关费用6000元。

B公司年度实现净利润800万和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100万。

要求计算:(1)A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应收股利(2)采用成本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采用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值。

答:(1)计算A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12-0.5)×100000+6000=1156000,应收股利=0.5×100000=50000(2)采用成本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0000×10%=100000元(3)采用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000000×10%=800000元,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值= 1156000+800000-100000=1856000元7. 甲存货期初结存数量3000件,结存金额8700元。

本年进货情况如下:(表)9日(单价3.10;数量4100件;金额12710元)12日(单价3.20;数量6000件;金额19200);20日(单价3.30;数量4500;金额14850)26日(单价3.40;数量1800;金额6120);1月10日、13日、25日分别销售甲存货2500件、5500件、7000件。

要求:采用下列方法分别计算甲存货本年1月的销售成本(发出成本)、期末结存金额。

(1)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2)先进先出法答:(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价= (8700+12710+19200+14850+6120)/000+4100+6000+4500+1800=3.1742元/件;1月销售成本=15000×3.1742=47613元;1月末存货结存金额=(8700+12710+19200+14850+6120)-47613 =13967元;本题中,根据加权平均单价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倒挤本期销售成本也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