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必修课)前言(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以某种相同属性的“企业集合”形式存在着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产业经济学建立在理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它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更现实、更贴近实际的问题,如现实中的不完全竞争问题、交易成本、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主导产业选择等。
产业经济学在研究中更为注重方法的应用,从经验分析到博弈论的应用,实现了向主流经济学的回归。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及其相应的产业政策,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产业组织分析的S-C-P基本范式,并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际产业分析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在本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内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更具体和现实的经济问题的逻辑思路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包含在应用经济学领域内的有关宏观国民经济管理、微观企业经济管理以及产业经济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掌握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2.从现实市场竞争和垄断的角度研究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相应分析中国产业内竞争和垄断的现实问题3.从技术经济联系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及产业布局等内容,并相应分析主导产业选择、幼稚产业和优势产业扶持等现实问题4.学习和掌握产业政策体系的形成机理、制定及合理运用等内容(二)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博弈论、投入-产出分析等。
以讲授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强调方法的应用,以案例或个案分析为支撑。
如以某一特定产业为对象分析其结构、行为和绩效。
讲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所限定的结构及其具体内容。
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重点内容包括:1.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讲述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详细讲述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退出壁垒)、市场行为(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和排挤竞争对手策略)、市场绩效及其评价,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竞争市场理论等,培养学生按照现代经济学的新古典方法和博弈论方法分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主导产业标准在讲述了产业的涵义、产业的分类,产业演进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讲述产业生命周期规律、配弟—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霍夫曼定理以及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产业结构高度化等。
重点要求学生了解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和标准.3.政府规制政策概括介绍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流派,讲述政府规制的类别、目标及执行机构,对政府规制政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了解反垄断政策的目标、各国反垄断政策的重点及差异。
4.产业集群与布局简要介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及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制约因素。
讲述产业布局的原理及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概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布局的变化。
(三)推荐使用的教材和课外阅读书目1.推荐使用的教材(1)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戴伯勋等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课外阅读书目及期刊(1)[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英]多纳德·海,《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美]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4)[日]植草益,《日本的产业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5)《中国工业经济》杂志(四)本课程教学的课时分配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课时为36课时,建议教学课时按以下方案分配:章节内容课时分配课限选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产业主体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第四章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第五章政府规制政策第六章产业结构第七章产业关联第八章产业集群与布局第九章产业竞争力第十章产业安全复习2 4 6 6 4 40 4 4 0 2合计36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
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概述一、产业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二、学科性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间关联产业集群与布局产业竞争力四、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博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二、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三、产业集群理论的渊源与发展四、产业布局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五、产业竞争力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第三节本书的结构概要介绍本书的章节体系本章复习思考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第二章产业主体——企业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产业的涵义、产业的分类,产业演进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掌握产业生命周期的规律及特点,掌握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和难点是深刻认识产业兴衰机理。
第一节企业性质的经济解释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四、钱德勒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解释五、威廉姆森的研究第二节企业的生物性特征及生命周期一、企业具有一些生物性特征:(一)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通过循环性吸纳物质(投入品)、输出物质(产品)与环境(社会)发生联系。
(二)企业所有者意愿支配企业活动(三)企业具有整体预谋能力(三)企业具有生命周期二、企业的生命周期(一)产品、产业与企业的生命周期(二)企业所有权形式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三)企业寿命周期结构第三节企业的产业作用一、企业是决定产业垄断程度的基本力量二、企业是产业链的主体三、企业是促进产业关系形成的主体(一)进入退出关系(二)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三)替代品的影响四、不同的企业间关系构成不同的市场结构(一)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二)完全垄断型的市场结构特征(三)垄断竞争型(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四)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特征五、企业经营目标(一)利润目标(二)价值目标(三)管理者目标(四)社会目标复习思考题:1.企业寿命周期结构特征与产业进化发展的关系?2.如何处理好企业各个目标的关系?第三章产业组织:SCP框架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
了解不同学派的不同观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博弈论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SCP分析框架:理论渊源与方法论特征一、产业组织二、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三、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四、SCP框架的形成与方法论特征1.克拉克“有效竞争”的概念2.梅森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将有效竞争的定义和条件归纳为两类有效竞争标准:3. 贝恩(Bain)、凯维斯(Cawes)、谢勒(Scherer)等的有效竞争标准三分法: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即SCP框架。
4. 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市场绩效标准第二节 SCP框架中的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基本类型(一)市场结构的含义(二)基本类型(三)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二、市场集中度(一)一般集中度与市场集中度(二)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绝对与相对集中度)1.绝对集中度CR2.相对集中度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 e r f i n d a h l-H i r s c h m a n(H I指数)5.E I指数(三)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1.企业规模2.垄断动机的影响3.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4.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5.市场容量三、产品差别化(一)产品差别化的含义(二)产品差别化的形成原因(三)产品差别化的产业特征(四)产品差别化与广告三、进入壁垒第三节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一、市场行为的含义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更高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主要研究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分为竞争行为和协调行为(一)企业的价格策略(二)价格的协调行为1.卡特尔2.价格领导3.有意识的平行调整(以一定价格差进行调价,与价格领导企业价格不定在同一水平上)(三)企业的产品策略(四)产品协调行为•产品竞争导致寡头企业之间对产品策略的产品协调行为,即串谋行为。
二、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含义(二)资源配置效率(三)产业技术进步(四)市场绩效的其他方面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复习思考题:1.SCP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2.市场集中度的因素有哪些?3.进入壁垒的含义与形成原因?4.为什么说推行产品差别化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第四章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等企业策略性行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是采用各种策略性行为的适用条件及其争议。
第一节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阶段二、策略性行为三、策略性行为的分类四、不同时段内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变量第二节限制性定价一、限制性定价概述(一)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内容(二)静态限制性价格的决定(三)限制性定价的福利效应与公共规制二、静态限制性定价三、静态限制性价格的决定第三节掠夺性定价一、掠夺性定价二、相关争议三、芝加哥学派四、后芝加哥学派第四节产品选择、成本与生产能力一、空间先占权与产品扩散策略二、预告产品信息三、提高转换成本四、捆绑销售与搭配销售五、提高对手成本六、过度生产能力投资第五节企业并购一、并购的概念二、企业并购的类型三、横向并购四、纵向并购五、混合并购第六节研发与创新一、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特征二、专利三、专利竞赛四、专利竞赛与研发、创新激励五、标准与标准化七、标准竞争第七节合作策略性行为一、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三、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公共政策本章复习思考题:1.策略性行为的含义及其内容?2.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有什么区别?3.限制性定价有哪些主要内容?4.简述芝加哥学派与后芝加哥学派有关掠夺性定价的争议及其原因。
第五章政府规制政策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府规制的主要理论、对政府政策的影响,重点掌握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