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描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些对话的方法,使学生能写出一段生动形象的人物对话。
2、掌握写对话时提示语的运用,标点的运用,知道写对话要分段写。
3、培养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观察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实例,引导发现
大屏幕出示:(节选自《“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
他需要鼓励。
”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生自读。
2、指名一个学生读。
3、读了这个小故事,你发现了什么呢?比如在内容上,在写作方法上。
预设:生1 我发现人物的语言写的很多。
生2 主要写的是巴迪的母亲和父亲的对话。
4、对(板书:对话)。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有人就会有话,所以我们要写好人物的对话。
很多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对话写完了,事情也就结束了。
今天我们就练习写人物的对话。
5、看大屏幕,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在写作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1:提示语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有的还省略了提示语。
师: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提示语呢?
(接着上面的话说,一看就知道是谁说的话,就可以省掉提示语。
)生2:一个人说的话就是一个自然段。
师:对话分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一是清晰,二是读者眼睛不疲劳。
建议大家在写对话时分段。
6、再读读对话,仔细看看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说”的后面标点有什么变化?
预设: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是逗号;提示语在最后则是句号。
人物说的话都是用引号引起来。
师:你们的发现对我们写好对话有很大帮助。
写对话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特别是引号,不要瞻前顾后。
二、听写对话。
师:下面听写两句对话,可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哟。
请准备好。
1、听写。
叶老师关切地说:“今天这么冷,你们穿暖和了吗?”
“穿暖和了。
”同学们齐声回答。
2、互改。
师:写完后,同桌相互看看,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是不是分段了。
生交流评议。
三、静听录音,想想情景。
1、听一段对话录音。
要求:听一听,这段话中有几个人?想象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说这段话的。
如果加上开头,加上结尾把它写下来就是一件小事。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男:怎么,来劲啦,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2、师:会听就是会学习。
谁能说说对话内容?
生交流听到的内容。
这段话中有几个人?(姑娘、小伙子、老爷爷;女士、男青年、老人)
他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说这段话的?
(下班了,公交车上;快过年了,售票大厅;快过年了,超市里;周末,美大店庆等)
3、师:想象三个人说话的时间、地点,再想象他们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如果记下来就是一篇作文。
请大家展开想象,把这件事写下来,看谁能用上不同的提示语;看谁会想象,把这件事写完整,写清楚;看谁写得快。
注意写对话要分段。
生练写,教师巡视。
4、师:写完的检查一下,看看对话分段了吗?提示语写得怎么样,标点符号点没点?有错别字吗?有就改过来。
学生自改。
同桌交流。
5、班级交流。
生读习作,师点评打分,已高分鼓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