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清热剂PPT课件

方剂学-清热剂PPT课件

清热剂
概述
2021
定义 药物--清热药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病证--里热证
2021
分类与适应证
清气分热…… 气分证 清营凉血…… 热入营血 清热解毒…… 热毒 清脏腑热…… 脏腑热盛 清虚热 …… 虚热证
2021
2021
使用注意
1、辨明寒热真假。 2、辨明热证虚实。 3、辨明热邪所在部位。 4、清热药不宜久服。 5、清法应注意救阴存津。 6、邪热炽盛者注意反佐。
临床表现:
入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 语或外布隐隐斑疹
入血:出血、发斑、如狂、谵语, 舌绛起刺
2021
清营汤
《温病条辨》
2021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
元参三钱(9g)
竹叶心一钱(3g)
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 (6g)
20水21 煎服,水牛角镑片先煎。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2021
主治
热入营分证。
2021

扰于心神
热 病
营分

损伤营阴
2021
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
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热波及血分)
阴阳失和--(目常喜开或喜闭)

热蒸营阴上乘故不渴
津液受损则口渴
舌绛而干
脉细数 2021

清营凉血·清营汤

咸苦而寒,体现热淫与内治以 剂
水煎服
2021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2021
主治
1 热入血分证 2 热伤血络
2021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主证分析:
2热伤经络—— 吐、衄、便、尿各部
出血,斑色紫黑,漱
血 热蒸阴液上乘 水不欲咽,大便色黑

易解

盛 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喜忘如狂
舌绛起刺 2021
方解
君 犀角 ——凉血清心肝而解热毒 臣 生地 ——凉血止血,滋阴生津
2021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2021
组成
竹叶二把(6g) 半夏半升(9g) 麦冬一升(20g) 炙甘草二两(6g)
2021
石膏一斤(50g) 粳米半升(10g) 人参二两(6g)
水煎服,米熟汤成。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2021
主治
伤寒 温病 暑病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2021


寒外
、 温
▪舌干较甚,去黄连; ▪热陷心包,配用安宫牛黄丸; ▪营热动风,配用紫雪,
或配加羚羊角,钩藤,地龙;
▪气分热盛,重用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或更加石膏、知20母21 、大青叶、板兰根、贯众
犀角地黄汤
《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2021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一两(30g) 生地黄半斤(24g) 芍药三分(12g) 牡丹皮一两(9g)
3、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 热,均应忌用。
2021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清热生津
清热生津 益气和胃
气分热盛证
2021
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分述
热 剂
1.清气分热剂 4.清脏腑热剂
2.清营凉血剂 5.清热祛暑剂 3.清热解毒剂 6.清虚热剂
2021

分述·清营凉血


适应证:
邪热传营,热入血分
2021

分述
热 剂
1.清气分热剂 4.清脏腑热剂 2.清营凉血剂 5.清热祛暑剂 3.清热解毒剂 6.清虚热剂
2021

分述·清气分热


适应证:
热在气分
临床表现:
壮热烦渴,大汗,恶热,脉洪大; 或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
2021
白虎汤
《伤寒论》
2021
组成
石膏一斤(50g)
知母六两(18g)
方解:
能胜热,故能外解肌肤之 热,内清肺胃之火,甘寒
君:石膏 又能生津止渴,一举三得
臣:知母——清热滋阴生津
(知母,苦寒质润)
佐:粳米、甘草——益胃护津,
防石膏、知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寒伤中
使:甘草——调和诸药 2021
配伍特点
一是取辛甘大寒的石膏和苦寒而润的知母相 配,君臣相须,使清热生津的力量倍增。 二是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补中护胃的甘 草,粳米以防寒凉伤胃,使驱邪而不伤正。
2021
运用
1、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 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气分热 盛者。
3、使用禁忌。
2021

清气分热·白虎汤


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病热
、 暑



(热势已减)
余热未尽
津气已伤 胃气不和
2021
身热
多汗
心胸烦闷

气逆欲呕

口干喜饮
舌红
苔少
脉虚数
2021
方解
石膏君 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
竹叶
臣 人参 益气养阴生津 麦冬
半夏
降逆和胃止呕(去性存用)
甘草、粳米
滋养脾胃 2021
配伍特点
一是清热药与补气,养阴药并用,清余热兼 养气阴,补虚而不恋邪,邪去正亦复。
二是寒凉清热中,注意顾护胃气,有石膏, 竹叶清热,又有人参,半夏,粳米,甘草 补中益气。
三是取少量温燥的半夏,配入清热生津药中, 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 胃气之传输,使补而不滞。
2021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 耗伤的常用方。 2、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 气津 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 伤者,亦可应用。
方解:
咸寒,佐以甘苦
君:水牛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生地、玄参、麦冬 ——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入营犹可透营转气
竹叶——清心除烦 黄连——清心泻火 丹参——清心凉血活血
2021
一入心肝经, 可引药入心经, 而清心,二可 以凉血清血热, 三活血以防止 热与血结而产
配伍特点
以清营解毒为主
养阴生津 透热转气 活血散瘀
2021
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温病热邪传入营分证以身热夜时 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 证治要点。
2021
运用 2现代运用: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属 热入营分者均可使用。
2021

清营凉血·清营汤


随证加减:
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2021
水煎服,米熟汤成。
功用
清热生津。
2021
主治
气分热盛证。
2021
热邪炽盛(伤寒化热内传阳明,或
温病邪传气分)
津液受损
2021
壮热
面赤

恶热

汗出
烦渴引饮
脉洪大有力
2021
大热 大渴 大汗出 脉洪大
大热
大渴



大汗
2021

清气分热·白虎汤

辛甘大寒,辛能透热,寒 剂
一可复已失阴血,二可助君药解血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