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松江区2020年5月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2020年5月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2020年5月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3)《琵琶行》中,“,”两句以周围景物的寂静侧面烘托出余音绕梁的艺术感染力。

2.按要求选择。

(5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

口罩、消毒纸巾、中药、防疫手册……连日来,不少海外留学生收到一份来自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特殊礼物——“健康包”。

小小包裹,传递着关爱。

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祖国时刻牵挂着海外同胞的安危。

以下最合适作为上面这则短通讯标题的一项是()。

(2分)A.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B.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

C.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D.千里不辞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很多重大的灾祸都是在人们不以为然....的忽视中酿成的。

B.大家对这样恶意诽谤并且扭曲事实的一类人不赞一词....。

C.活动中很多商家都一言九鼎....地承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

D.不一会,只见他一挥而就....写出了一篇立意绝佳的文章。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随机选择比“理性选择”更有效盛洪①当人们谈论生命起源时,总会惊叹于其实现的概率极低,于是有人就借此证明,如果没有一个有超级智慧的有意设计,怎么会这样呢?②然而,实际情形可能正好相反。

生命形态的成功概率非常之小,比如只有一百万亿分之一。

这个超级智慧怎么发现这么小概率的知识呢?一是随机地试验,直到碰到那个对的知识。

二是先构想一个生命形态的结构,然后依此设计一种筛选程序筛选,在这一百万亿种可能性中筛选,先筛掉9999/10000,于是就剩下一百亿种,再在这里边随机选择。

哪种更有效率?③初看起来,后一种方法似乎更有效。

若真知识就藏在经程序筛选过的一百亿种可能性中,即使对选中的可能性再做随机或顺序的选择,也是对一百万亿可能性进行完全随机选择效率的一万倍。

然而,如果真知识并不隐藏其中,人们就永远失去了找到真知识的机会了。

而如果人们再设计一个筛选程序,在上一次筛选过的可能性之外进行选择,这就与全面的随机选择没有区别了,而这也许会比上一种方法幸运时要慢一万倍。

④若要使筛选程序有效,最好要知道被寻找的潜在知识是什么,但这是个悖论..,因为这正是要找的对象。

所以,人们认为是刻意的筛选,在大自然看来只是一种随机选择。

我们把全面随机地选择称为“中性的选择”,那么所有人为设计筛选程序的选择都是“非中性的”。

这意味着,一种筛选程序是远离还是靠近真知识,也只是一种随机概率。

所以平均而言,刻意的筛选不会比随机选择更有效率。

⑤既然找到真知识如此之难,近代以来的科学探索难道不是刻意寻找吗?不是取得了很大成就吗?但是,已取得成功的科学只是在简单系统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是因为简单系统的可能性规则的数量较少;二是因为这些知识是可直接观察到现象的知识。

实际上,科学家们也是经过多次失败和曲折后,才找到真知识。

这一过程,在大自然看来,其实是随机的。

⑥而某些复杂系统的基础规则数量则是个天文数字,是无法计量的,按顺序逐个实验显然行不通。

沃尔夫拉姆设计过一个自动搜寻巨大数量的移动元胞自动机可能规则的程序,加入他期望的各种参数,很快搜索了一百万个可能规则,接着是一千万,最终“一无所获”。

而去掉参数后不久,他就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结论。

这证实了随机选择比“理性”选择要好。

⑦即使在极简的行为规则方面,只要不能直接观察到,人们也不能通过理性设计比随机选择更快地在大量可能规则中寻找到真知识。

比如在人类社会这种有机体中,迄今没有一样规则或制度是人造的。

反过来,即使依据这些规则形成了某些有机体或自组织,如市场、村社或社会秩序等,由于人们没有看到它们的起源,也是无法知道当初的基本规则是如何被发现的,其中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的。

这已经足以令人相信,人类社会绝大多数规则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人为设计的。

⑧任何一种生命类型的形成都像是中了万亿大奖,概率极低。

人类如果按顺序去找,要耗费上亿年时间;而“理性地”设计一种筛选程序,结果会比随机的选择还要差。

然而,这样费时恒久的工作可以让大自然去做,大自然有的是时间。

在宇宙这个巨大的实验场上,在万亿个不同地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随机的选择,由于是随机的,就相当于同时进行万亿个实验。

虽然,绝大多数、接近全部的实验都失败了。

但经过相当长时间,一个随机选择成功了。

成功的行为从时间角度看就会呈现出有序的结构。

⑨生命有机体的演化,同样遵循这最简单的元规则。

比起没有生命的个体,生命体在选择时行为规则的复杂度增加,行为规则的可能性也急剧增加。

从最简单个体到最复杂的生命之间,有很多层级,而每一层次的随机选择中,也只有偶然的一两个行为是有效的,从而被肯定和持续下去。

采用此行为规则的有机体就会发展起来。

⑩如果理性选择不如随机选择,理性还有什么用呢?首先最重要的是,恰是理性让人知道“理性选择不如随机选择”,在人类的文化传统中,这是最重要的知识。

除此之外,理性还能做什么?第一,对简单系统的行为规则进行探讨;第二,对简单系统本身进行模仿;第三,对有机体已经显现的行为规则进行探索。

?那么,证明了随机选择可以生成人类,那些潜藏在亿万可能性之中的真的行为规则又是谁安排的呢?这仍是一个更大的谜。

那藏在后面的自然法也许人类永远不能知道。

因而,证明了随机选择比理性选择更有效后,人们仍应保持敬畏。

3.第④段中的“悖论”在文中具体是指。

(2分)4.下列选项属于本文所说“随机选择”的一项是()。

(3分)A.证券市场的结构及时间的波动序列的整体形成过程。

B.某位科学家提出假说后进行求证或证伪,发现知识。

C.农民种植树木,通过嫁接技术改变植物本来的性状。

D.人们从各种媒介的旅游信息中选出自己满意的产品。

5.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A.人类社会这个有机体比动植物形成的规则系统更复杂。

B.随机选择是从无数规则中挑选出最优的一种行为规则。

C.若生成规则数量非常巨大,真知识被发现的概率会很低。

D.在逐层演化中,未采用有效行为规则的有机体就会死亡。

6.第⑥段中用沃尔夫拉姆设计程序的这个例子来证明“随机选择比‘理性’选择要好”,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4分)7.文章是如何紧扣标题中的“更”字展开层层论证的,请加以分析。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这个春天正在连绵不绝地醒来陈开来先生:你好!①见字如晤。

②三月一号的晚上,我在书房听到了隐隐的雷声。

那时候我刚好在电脑前发呆,在雷声中我想起了去年刚拍的电视剧《惊蛰》,这个节气终于又一次来临。

后来我找了一张白纸写下“惊雷破浪,特工醒来”八个字,然后对着这张纸持久地发呆。

这是多么奇怪的念头,于是我想,特工其实只是我写的小说和剧本中的人,而万物醒来,才是最正确的表达。

③春天正在如火如茶地行进着,我们宅在屋子里,闻到春风的气息,或者偶尔看到小区里绿化丛中一朵花的悄悄开放。

④陈开来先生,你晓得的。

我的早展,一般会从中午开始,洗漱时我会突然停止刷牙,满嘴泡沫地对着镜子发呆。

这个眼睛细小、体态臃肿的人,中年人所有的失落、努力、彷徨、自大,以及恰如其分的城府,都一一呈现。

面镜而立,大概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好奇。

如果我观察镜中人的人生,会窥见另一个自己,正像一场电影一样,被我长久地观望着。

如此真实谦卑,有着少年时的理想,有着中年时的倦怠。

⑤因为写作的缘故,我睡得越来越晚。

新冠疫情下的城市,静得能听见小区内一只流浪猫的呼吸声。

陈先生,我还听到了隐隐的雷声,以及雷声以外万物的声音。

你呢?⑥我总是在小说中写到医院。

我记得我老家诸暨枫桥镇上的一家服装厂,办在一家腾空了的医院里。

后来服装厂也搬走了。

就在这座医院里,我和我的妹妹相继出生。

我父亲在这座医院里,因为骨折而动过两次手术。

我的母亲也在此动过一次丢术。

我当兵离开家乡之前,体检就在这家医院。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一群小伙子脱光衣衫围一只升起来的火炉学蛙跳。

医生和部队的军医,用炯炯有神的目光观察着动画片一样的我们。

陈先生,我说这些,不是想回忆青春,是想说,其实你和你的家人,也必定和医院发生着各种关系。

⑦我以这座医院为故事发生地,写过一个叫《医院》的小说,写的是一个叫唐小丫的女人一生之中和医院之间的关系。

在我以前的旧小说《麻雀》中,一个叫李小男的姑娘,她的代号就是医生。

而在这次疫情自我隔离的一个多月里,我收到过护士的短信,知道很多医生护士的故事,他们奔向武汉疫区,义无返顾。

⑧我想那是他们的战场。

⑨陈开来先生,我特别想写一部电影,写医生和护士,写短短的几天,他们平凡的生活被一场疫情打破而且改变。

当千帆过尽,他们变得达观,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从本质上讲,我想写的是人。

如果这部电影能拍,我特别希望我的那些医生和护士朋友,能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就是亲人。

⑩陈开来先生,我不晓得你是如何理解出门这个词的,在我的老家,出门不是去上班或下楼取个快递,而是出远门的意思。

出门是一个直接而且令人感到温暖的词。

如果是在古代,需要选择春风浩荡的日脚,带好盘缠,备马车行李,或者过驿站,或者乘舟船,想着半个月后经过苏州,是要看看哪位老友并去观前街听一曲评弹的。

如果到了济南,必定是需要向哪位朋友讨杯酒喝,顺便看一看大明湖。

半年以后,到了京城,可能是需要夏末初秋了……那时候站在大红宫墙之外,穿起了秋衣,开始想什么时候是归期。

?你有没有想过要出门??现在,一个叫桃渚的明代千户所,戚继光抗过倭寇的地方,成为我心向往的地方。

那是台州府的地盘,保留着古旧的痕迹。

如果你站到那个古老的兵营,一定能听到喊杀声就此响了起来。

我想,桃渚的惊蛰恐怕也要到了吧,也一定有雷声会滚过桃渚的上空,一直向那片海域奔去。

而那片海涂,曾经是倭寇们上岸的地方。

于是我能看到明朝的烽火,那时候的战船,以及那时候已经在使用的一种叫鸟枪的火枪。

?其实我说到桃渚,是因为它会成为我古代谍战系列中第三部《昆仑海》的故事发生地。

这是一个连绵的故事,是一场与六和塔和武林门,与桃花和春潮有关的,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特工战。

我即将虚构的那江南一役,已过去四百年了。

而故事总会连绵不绝,春天,也在连绵不绝地醒来。

?陈先生,尽管你只是我小说中虚构的一个人物,但是我十分真诚地给你写了这封信。

小说中你在拱宸桥边的春光照相馆里当伙计,不晓得生意如何。

另外我告知你一声,以你为男主角的小说《醒来》,已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今年的第三期。

○15这个春天正在连绵不绝地醒来。

陈先生,春安。

海飞2020.3.4 8.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部分。

(3分)9.第⑩-?段中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4分)10.结合全文内容,赏析文章的标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