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研发费投入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研发费投入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企业研发费投入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研究与发展(R&D)是技术创新最重要、最主要内涵。

研究发展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着国家的竞争力水平。

早在20世纪40年代,经济学家就指出,发明和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发动机”,研究发展是主要的“燃料”。

因此对技术进步的讨论逐渐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对于研究发展的探索又成为了特别被关注的领域,尤其是研发对于生产力及企业业绩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学实证研究的重点关注方向。

1相关概念界定1.1研发及研发费用的概念研发(R&D)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简称,它是指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超额垄断利润,拥有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运用新科学、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等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一系列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为了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Frascati手册中的定义是:R&D是一种有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宝库,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进行新的创造。

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定义为:R&D是指企业、政府以及非盈利组织所进行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工程、样机与工序的设计和发展。

不包括质量管理、日常产品检验、市场检查,推销服务以及地质或地球物理勘查。

《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的定义是:为了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是人们发现和应用新知识的连续过程。

显然,不同机构对研发的概念表述并不相同。

谢小芳(2008)指出研发在实际应用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研发是指科学技术研究,即科学研究、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科技研究活动。

而狭义上的研发,是以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或技术开发投入为研究对象,不包括技术改造设备、生产线改造和外购无形资产等投入。

唐丽桂(2010)认为研发是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其中包括增加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企业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规定,企业研发的费用包括薪金、工资以及其他人事费用;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劳务;设备与设施的折旧;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其他成本等。

肖敏(2010)提出,衡量研发投入力度可以通过研发强度,即一国或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体现。

本文研发费用主要通过企业报表中的管理费用及无形资产两个项目中的相关科目体现。

1.2公司业绩的概念“业绩”一词来源于英文“performance”,中文将其翻译成业绩或绩效。

《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对业绩的解释是:(l)正在执行的活动或已完成的活动;(2)重大的成就,正在进行的某种活动或者取得的成绩。

财政部统计司(2002)认为,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

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学者张蕊(2002)认为企业业绩是反映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

冯丽霞(2004)则认为,企业业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业绩,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另一种是以行为为导向的业绩,是指与企业目标有关的、可以按照个体的能力(即贡献程度)进行测量的行动或行为,并且根据绩效形成的因果关系,把绩效可分为潜在绩效、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

本文中所指企业业绩主要运用每股收益率来衡量。

2宁波制造行业现状近年来,宁波制造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生产效率都有了很大提升,在浙江省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因素,宁波制造业受到了国内外许多挑战。

宁波传统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等,这些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

而研发在制造业中逐渐被认为是创造高利润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选择以宁波制造业上市企业为例,对企业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探索出研发活动对宁波制造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并且能够为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以及优化宁波制造业产业结构等提供参考与帮助。

3.1国外研究综述3.1.1国外研究现状从现有的外文文献研究情况上看,国外对研发的探索主要表现出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大多通过分行业对研发费用绩效进行评价;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与国内相比,更多地使用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宏观经济学模型,突出发展变化轨迹;三是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强调研发支出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充分认识到了科技、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并对此从宏观与微观上都展开了长期、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因此形成了比较丰富、成熟的结论。

3.1.2国外研究主要观点Chan,Martin和Kensinger(1990)在研究中发现股价对95个增加研发投入的公告反应显著为正,即使公告是在面临盈余下降的时候报出的。

另外,宣布增加研发投入的高科技公司平均得到正的超额回报,然而非高科技公司的公告与超额回报负相关。

在截面分析中他们进一步发现:只有在高科技行业中,比行业平均研发强度水平高的公司的股价才能得到更大提升。

Lev & Sougiannis(1996)以及Deng, Lev & Narin(1999)研究发现企业R&D活动对未来成长机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S. David young and Stephen F.O Byren(2000)也在其研究中,证明R&D支出与未来成长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

Chan,Josef Lakonishok和Sougiannis(2001)检验了研发费用与公司股票市场价值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从事研发的公司,其股票的历史收益要超过不从事研发的公司,高研发投入的公司在权益市场上得到超常收益;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回报成正相关关系。

Hu,A.G和Jefferson(2003)研究指出,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间比例关系不明显,对不同的行业来说,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是显著的,而且这种显著程度对不同的行业是不同的,并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延而越来越小。

英国贸工部“2005年度研发排行榜”的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关联性适用于以研发作为企业竟争的显著影响因素的产业。

研发强度直接影响到销售额的增长、财富创造效率和资本市场总值。

意大利学者Francesco Aiello(2008)认为研发溢出弹性受到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国外学者普遍认同了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是正相关的,但是考虑到行业、公司业务范围等因素,研发投入对业绩的回报程度是有差异的。

3.2国内研究综述从我国国内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研发投入的非强制性披露,以及对研究发展的统计起步较晚,统计数据不完善等原因,目前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

尽管我国许多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都包括了企业研发投入这部分,但因为不是专题研究,因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十分有限,且多为宏观上的定性研究,即偏重于对研发投入的理论探索,这与研发投入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但是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为研发投入做好了铺垫,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研发统计工作的不断推进、统计数据的不断完善,国内学者关于研发投入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有了较多的研究,运用实证分析研究探讨研发投入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效果也逐渐被经济学家所关注。

3.2.2国内研究主要观点赵立雨,师萍(2010)使用DEA模型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研发投入虽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与国外相比,研发投入强度较弱,研发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研发投入既能实现技术有效又能实现规模有效的效率较差。

科技导报(2011)也指出,全球研发投入在2009年出现六年来首次下滑,但研发投入强度不降反升。

美、欧、日在研发投入上的领先优势仍然较明显,我国研发投入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1)学者观念的一致处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了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对企业产生有利影响。

陈志勇(2006)采用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成长性,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企业业绩增长有着长期效益。

张海燕(2008)对4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后也发现,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其成长能力业绩指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李香春(2008)也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游春(2010)的研究发现R&D人员投入指标与EPS(每股收益)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李松(2010)指出在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科技水平时根据各行业自身产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劣势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制造业各行业的R&D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袁江丽(2010)以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披露研发投入的18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结果发现,在财务价值方面,研发强度与资产收益率ROA 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财务价值显著正相关。

周艳,曾静(2011)以中国沪深两市2002至2009年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对R&D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各期R&D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都与企业经营利润正相关,并指出,企业股权性质和所处行业性质也影响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推动作用的大小。

(2)学者观念的分歧然而,研发投入对业绩的正向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对96家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水平低,研发信息披露不充分,R&D投入虽然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但是这种R&D的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却是逐年减弱。

他们认为原因在于:公司后续R &D投入不足,而R&D收益需要持续的投入作为基础;R&D投入比重太低,不足以推动业绩的持续增长。

张海燕(2008)的研究也证实,研发投入对中小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作用是不稳定的,且对其辅助指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贡献作用也不稳定,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其盈利能力业绩指标不相关,而研发投入与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