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概要
1.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级制度、天京变乱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启示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思考:
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1.性质与双重任务:
反专制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 意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 统治的政治基础。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腐朽统治、矛盾激化(根因) 内因 2、自然灾害严重
外因 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二、酝酿(准备阶段)
1.创立拜上帝教
概况:1843年 洪秀全
形成六人领导核心 目的: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组织基础)
2、洪秀全的的宗教理论建设(思想基础)
西方基督教义
思想来源: 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原则:天下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3.目的: 建立人间天堂的理想社会
评价
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积极性 :突出反映了……,是……的结晶
局限性: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能是空想, 根本无法实施
课堂检测
1、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 这从
B 本质上反映当时社会:(
)
A、宗教迷信严重
农民的平均主义
特点: 把人民要求平等的思想用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3、宣传拜上帝教,吸引大量贫苦农民(群众基础)
三、天国兴衰(1851-1864)
1、发展时期
A、永安建制,胜利进军 B、1853年3月定都天京(标志着正式建
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2、全盛时期
A、军事全盛 B、政权建设
(北伐西征东征)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衰落时期
A、强大的外敌
曾国藩的湘军 李鸿章的淮军
B、天京变乱
上层领导生活腐化,建立等级制度。 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
军事方面,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英王)
C、重建领导
李秀成(忠王)。
பைடு நூலகம்
内政方面,任用洪仁玕(干王)主持朝政。
4、最终失败 1864年,天京陷落
思考:联系史实,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及其启示。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以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残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7、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A 金田村 B东乡 C永安
D天京
8、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 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 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C 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 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 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
永安封王表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北伐
西征
东征
背景 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 时间 结果
巩固大本营
1853年 失败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扩 充 自己的经济力量
B、阶级矛盾尖锐
C、人民渴望平等自由
D、拜上帝教有创造精神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 )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 “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C、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
D、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
3、太平天国定都以后,为了巩固天京,
太平军必须:( )
A、西征
B、南进
C、北伐
D、东征
4、导致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严重 D、洪秀全的组织发动
A
D 5、拜上帝教是下列哪些思想和理论的结合体( ) ①西方基督教义 ②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
③西方启蒙思想 ④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 它规定( )
1853年
1856年
胜利
胜利
意义 牵制了敌人兵力, 巩固了天京革 使太平天国在军事
为西征创造了条件 命大本营
上达到全盛
名称
历 史
时间
文
地点
献
颁布者(个人或团体)
六
内容
要 素
性质
评价 意义
局限性
1.土地分配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 耕”和“无处不均匀”
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内容:2.产品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