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水》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三小学 . 肖佩珍
【教材版本】
本课是教科2001年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
【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不但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
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本课在此基础上,将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有目的地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形成科学的观察与思维习惯,把对水的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设计思路】
学生对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本课没有一步一步的教他们认识水,而是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从四种液体中找出哪杯是水。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
同时,在学生清晰描述观察过程、判断的理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到观察某些事物是要通过眼看、耳听、鼻闻、舌尝等一系列方法综合起来,才能全面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2.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了解自然界中可使用的淡水非常少。
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
2.初步具有探究水的兴趣。
3.初步具有对用水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用感官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水的性状。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水是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学方法】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学生实际采用谈话激趣、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活动过程。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可封口塑料袋(用来装液体和空气)、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片树叶、辨别分类记录纸。
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
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什么东西越洗越脏?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一个熟悉的猜谜游戏为切入点,使学生的倍感亲切,在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利于孩子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
二、揭题
1、(课件出示水的图片)水是一种怎样的物质?
有哪些特点?
2、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水。
【设计意图:水是学生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因此,让学生观察水,很容易出现被动无趣的局面。
所以,引导学生研究到底什么样的物体才是水?激发学生观察研究的兴趣,是本课教学成败的前提。
】
三、展开活动
[活动一]我们知道的水
1、关于水,你知道些什么?(课件出示网状图,指导学生读图)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研究:水是怎么样的?水以哪些形式存在?有哪些用途?和生物有怎样的关系?
2、小组交流,把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书第66页网状图中。
如果你有更多的了解,也可以把网状图再向外扩充。
3、交流汇报,师点击课件,填写网状图。
总结:水是重要的物质,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设计意图: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观察能力、事物之间的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二]水在哪个袋中
1、出示七个袋子,不同的袋子里装有不同的物质。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袋子里可能是石头、木头、树叶、水、牛奶、醋和空气
*请你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辨别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分工合作,一边辨别一边填写记录单
2、讨论:你想用哪些方法来辨别?
3、小组活动,辨别这七种物质
4、交流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辨别出哪些物质的?
5、哪些物质比较难辨别,原因是什么?
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辨别?(蒙上眼睛闻,辨别出醋)
6、把剩下的两袋打开,从颜色进行分辨。
(水、牛奶)
7、用多种方法观察水,能发现它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活动三]给物质分类
1、你能给这七种物质分类吗?
小组边分边思考:为什么这样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分法课件演示(填入方框)
3、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比较科学?理由是什么?
归纳:象牛奶、水、醋等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我们称他们为液体;象石头、木头、树叶等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我们称他们为固体;空气我们称它为气体。
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是根据物质的存在形态分,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分类方法。
4、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设计意图: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尽可能想更多的办法来观察水,尽可能多地描述水的不同特点,放手让学生充分活动,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对水的认识更深刻。
】
四、思考问题
1、水资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了解地球上的总水量,思考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3、认识国家节水标志,让学生珍惜每一滴水!并携手保护水源!
【设计意图:节约用水不能是简单的说教,那样会引起学生反感,而应该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诠释水的重要性。
形象的画面会让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强烈震撼。
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思想的启迪,行动的指南。
】
五、练习
智力闯关
1、我会选(课件出示)
2、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水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和巩固】
六、总结,后续研究。
1.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课后继续观察水,把你们发现的水的神奇之处记下来,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七、水无处不在,师生一起欣赏自然界的水。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精美图片,感悟到自然界因为有水,所以充满了生机,所以世界才变得更美丽】
【板书设计】
水
手——摸无色
耳朵——听液体
找水:鼻子——闻水的特点:无味
眼睛——看会流动
舌——尝
……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水的观察活动,体验到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如人体内有水,植物体内有水,动物体内有水食物中有水……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学生来讲,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并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但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的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都必须亲身经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