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应用心理学专业 11 级心理学发展概要课程考试复习提纲 1 、对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的理解(82) 漫长的过去指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人的心理有所揣摩、思考和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往往是基于哲学层面的。
短暂的历史指人类真正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短。
2 、你对心理学学科属性的理解(18) 有人归结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即人的心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特别是通过语言交流产生的,心理学必须研究文化和社会交往对人的影响,因此心理学又称为交往之学 3 、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因(44) 1 人类的好奇心 2 认识到认识自己是最大的知识 3 思想与知识整合的需要 4 心理学家的生存需要 5 多学科研究的推动4 、机械论精神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309) 1. 人的心理就像一部精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展开便构成了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2. 人的活动是受机械法则控制的 3. 人是机器意味着人有被观察、被实验和被测量的可能性 4. 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的规律符合自然的规律 5. 人了解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了解上 6.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恰恰以此为基本前提 7. 具体体现在重视观察和实1 / 16验以及精确的量化 8. 建立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使得人类对世界各种现象的研究统一于叫做科学的名义之下,做到有规可循,从而肯定了科学的地位 9. 使人看到了人与自然抗衡的力量,人有了重新估价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需要 10. 机械论精神强调知识必须是精确的,经验观察必须经过数学分析才可靠 5 、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派关于人的心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6 、家庭与身世对于心理学家思想的影响 7 、欧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善与知的关系的论述 8 、苏格拉底关于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189) 1. 他认为感性世界常变,由此得来的知识是不确定、不可靠的,只有深入人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 2.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3. 这就将人的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特质理性上升为世界的中心,将知识、特别是经过逻辑验证的严密知识视为人生的追求、视为一个人的美德,因而有知识即美德的名言 9 、柏拉图关于学习的论述(208) 1. 那么人如果想获得理性就要靠学习,而学习就是唤醒沉睡的理性,也就是回忆 2. 所以学习就是回忆 3. 柏拉图认为只有尽量地净化肉体的污染才能更近地接近知识,最彻底的净化是灵魂与肉体的完全分离,最高的智慧只有在死亡之后才能达到 4. 因此回忆是死亡练习 1. 2. 3. 4.5. 6. 1. 2. 主张按自然生活自然指自然的理性规律按自然生活就是服从命运,服从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每个人的角色就是每个人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却可以控制对命---------------------------------------------------------------最新资料推荐------------------------------------------------------3 / 16运的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顺服命运 顺服命运是理性的情感, 不顺服命运是非理性的情感 人的思想置于心理的中心 思 是人存在的前提, 思 也就是存在的本质 心理学产生多以 1879 年冯特(Wundt) 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人类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格式塔学派起初集中于知觉现象研究, 提出了不同于冯特心理学的知觉的整体观 格式塔心理学的名言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书 P174 a) 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的论断 b) 梦中的愿望是通过一系列隐蔽的方式满足的, 而要破解这些方式就要利用他所提供的工具, 这些工具的最 大特征就是这些愿望都与性相关联 c)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 自我和超我对人的概念的改变:1. 进化论揭示了人种种行为以及命运背后的原因, 消除了长期以来人对自己的神秘感和神圣感, 卸去了 压在 人心中的负罪感2. 进化论使人回到严峻的现实环境中, 也使人重新审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 确定新的人类观和人生观3. 进化论启示人们:所有的苦难命运都是由于自己对环境的不适造成的, 应将自己放在与动物平等的地位上, 像动物那样去生活、 去追求 对心理学的贡献:1. 间接地对人的种种行为和心理做了生物学意义上的解释, 揭示了人的自然本性(人性观)2. 暗示了 人在宇宙和自然界的地位,启发了人们新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3. 宣扬了一种关于人的新观念和新态度,即如何看待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对心理学和教育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新思想和新领域,即对心理的功用的研究,使心理学走向机能主义的道路。
同时促进了比较心理学或称动物心理学研究 5. 提供了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的新方法,即人类学、生态学、统计学等方法的运用个人的优秀品质:a) 对事物进行精细观察方面,能力是他人所不能及的。
在观察和事实的搜集方面,勤勉可以与任何人相比。
更为重要的是,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是稳固的和热切的 b) 不易对其他人产生盲从。
一直努力不给我的心灵设置任何的束缚的习惯是办事有条不紊,这对工作极为有益 c)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对自己心理所做的细致入微的剖析,是一份经典的自我反省的论著意识是一条永不间断的河流这种观点实际上隐含着更深的意义,即意识使人适应环境,意识随环境而流动。
这与进化论的思想是一致的,也是和美国人的观念是一致的詹姆斯的著名论断就是意识是一条永不间断的河流,即意识流。
这种观点实际上隐含着更深的意义,即意识使人适应环境,意识随环境而流动。
这与进化论的思想是一致的,也是和美国人的观念是一致的。
---------------------------------------------------------------最新资料推荐------------------------------------------------------ 围绕着适应的问题,美国产生了机能主义心理学。
在美国人真正形成自己的心理学之前詹姆斯做了理论铺垫的工作,而霍尔做了组织准备的工作。
也正是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美国才有了自己的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心理学学派, 它植根于美国、生长于美国、适合于美国,也应用于美国,但被称作机能主义心理学家的人往往又不承认自己的这个标签。
机能主义其实不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明确目标的心理学学派。
机能主义有以下特征:1 整体论机能心理学强烈反对意识元素的分析,坚持有机体的整体观。
2 机能论机能心理学站在进化论的立场上坚持心理是实现某种适应功能的实体,检验心理结构、品质、特征和状态正常、合理与否的标准就是看他们能否实现适应的机能。
当然这种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适应的现在可能不适应,现在适应的将来可能不适应。
这说明心理与环境的整体性,也说明心理随环境而变化的灵活性。
但从总体上讲机能主义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摆得比较低,似乎人只有适应的机能而没有改造和创造的机能。
5 / 16这也影响了后来的行为主义对人的基本看法。
3 实用倾向机能心理学致力于将心理学推向大众生活,为大众服务。
这是与美国人传统的价值观相适应的。
4 全方位由社会需求决定的心理学发展被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美国这样普遍而深入地欢迎心理学的介入。
5 多方法心理学的实用性、普及性要求它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美国文化赋予了各种存在的生存机会,只要能够满足大众的需要,任何方法都可以采用。
6 关注点机能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差异和行为,关注个体差异就意味着心理学要直接面对每一个个体,对个体的需要给予回应。
这就使心理学回到经验的道路上,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不能以一般的原则或原理解释的。
机能主义、特别是桑代克将心理学拉上了客观化、行为化的道路,虽然他们仍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和经验的科学机能主义已经把行为主义所需要的各种东西都准备好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验工具和实验成果,甚至连研究对象 2.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谋求科学身份和地位的一次革命,---------------------------------------------------------------最新资料推荐------------------------------------------------------它试图干干净净地与意识、心灵、精神、思想之类主观现象脱离关系,专心致志地研究人的行为,从而使心理学变成纯粹的自然科学1.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行为由外部刺激和强化控制而且人能够通过操纵外部刺激和强化控制行为 2. 行为主义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任何行为都是 S-R,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这是机能主义观点的延伸)什么反应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这种反应就更易保存下来(桑代克的观点的继承) 3.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始终将实验室实验放在第一位,强调各种实验因素的严格控制,不太采用机能主义心理学所采用的那些带有社会科学色彩的方法 4. 行为主义的中心、也是核心议题是学习,主要探讨学习的行为和心理机制。
在讲到学习理论时第一个必提的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5. 行为主义具有强大的实用倾向,其理论应用遍及教育、心理治疗、商业、军事等各个领域,斯金纳甚至用行为主义理论勾画了一个乌托邦式社会的雏形所有行为的动力都是降低内驱力一级学习系统 S E R = D H D:驱力; H:习惯行为是驱力与习惯的函数习惯(S H R)特定刺激引发特定反应的倾向习惯是强化次数、强化量和强化延迟的函数,后来认为习惯只取决于强化的次数二级学习系统 S E7 / 16R = K D H K:incentive motivation(诱因动机)在习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行为同样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由诱因造成的学习系统的两个动因:驱力和诱因,进而产生二级驱力和二级强化 1.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 2.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3. 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连续强化对每一次正确的操作都给予强化间隔强化对有的正确操作给予强化,有的则不给予。
其中有计时性的间隔强化和计次性的间隔强化计时性的有固定时距强化和变异时距强化,计次性的有比率强化,其中包含固定比率强化和变异比率强化像众多的行为主义者一样,他也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但他看重的不是直接强化,而是间接强化,这是他的理论的核心成分间接强化来自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因此观察学习又叫榜样学习或替代性学习在对榜样进行强化的同时也对观察者进行了强化,后者称为替代性强化,即对别人的强化也是对自己的强化自我效能感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行为目标的预判和心理体验,这种预判和体验影响个人在实际的行为中的动机和能力水平的发挥,进而影响行为的结果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一般效能感和特殊效能感,其中一般效能感具有明显的性格特征集体无意识:---------------------------------------------------------------最新资料推荐------------------------------------------------------ 人类世世代代积累的共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