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语言学解读

认知语言学解读

•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 认知文法的提倡者。
•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 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 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 原型 • 范畴化、基本范畴 • 上下位 • 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孕育,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1987年,美国
莱考夫《范畴》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形
成;1989年,勒内·德尔文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
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标志着认知语
言学的正式诞生。9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语言学
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
•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 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 2.范畴化: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 一个范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 类别的参照标准,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 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标例示这一标准,不 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范畴化,简单地说,就是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 一类型的过程。例如: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把 不同的人统称为“人”,这就是一种范畴化。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目录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定义、 背景、代表人物)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思考探究 四、认知语言学的优与缺 五、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在
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
• 第二,转换生成学派认为结构只是由语法生成的副产 品,而不是独立的个体,结构的变体是由原来的结构 在转换规则的作用下得到的。而认知语言学认为每个 结构都是独立的个体,受各自不同的限制。
• 第三,转换生成学派认为生成结构的语法是自主的, 与人类的体验无关,而认知学派则认为无论是结构还 是语法都是体验性的。
产生就被介绍到国内来,它迅速在中国这块土
壤里生根、发芽、结果。与此相比,乔姆斯基
学派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早得多,也有学者尝试
来分析汉语现象,但是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成规
模的学术队伍,很多原来追随乔姆斯基的中国
学者后来弃而转入认知语言学领域。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从一开始就被运用于
汉语语言现象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引人
• 四、认知语言学优与缺
• 1.优点
• 提供自然的、符合人们语感的分析 • 注重概念化对语法的影响 • 对语言的共性和历史的成功解释 • 常利用图解的办法,准确而简明地把一个复杂的语
法范畴系统表达出来 • 洞察跨词类之间的共性 • 把动态的认知过程引入语法分析 • 确立语义和句法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
• 1.原型(prototype):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 , 其哲学根源基于 “家族相似性 ”。它是物体范 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而其他成员有的典型性 显著,有的具有非典型性、处于范畴的边缘位置。
如:在“鸟”这个范畴中,知更鸟是最典型 的成员,因为它具有这个范畴的所有特性。而鸵 鸟、企鹅、蝙蝠则处于“鸟”的范畴的边缘位置, 它们和知更鸟共有的特性非常少。
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
涉及电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
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
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
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
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 学科发展背景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
例如:你简直就是一头猪。 世界是个大舞台。 他的话可是字字千金。(“千金”
使“话语”有了价值)
转喻:转喻又称换喻或借代,指的是相接近或 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代替另一事 物。所以转喻强调的不是“相似”而是“联想”。
例如: 北京欢迎你。
(“北京”代指“北京的人”) 手机没电了。
(“手机”代指“手机电池” )
注目的成果,如沈家煊的《不对称和标记
论》、石毓智的《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
张伯江的《现代汉语双及物句式》和张敏的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词组》……
谢谢欣赏!
•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范畴可向上发展为 上位,范畴向下发展为下位。
例如: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e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我们要坚持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的方针)
• 2.缺点
• 忽略语法的系统性 • 完全否定结构之间的可能“转换”关系 • 忽略语法系统对认知的反作用 • 过于强调语法系统的开放性 • 过于强调语法与语义的相关性 • 在语音研究上无能为力 • 烦琐而随意的“图解式”
• 五、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和国内语言学
思潮的发展速度几乎是同步的。认知语言学一
分析:第一个“农业”指的是农业经济,具 有广泛意义,因此译“agriculture”;第二个 “农业”具有专指意义,所以要译成下位词 “farming”,才能准确地表个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 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 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隐喻不仅仅是修辞,它 在语言中无处不在。
三、思考:
认知语言学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 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的。那么,认知语言 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有什么区别?
• 认知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区别:
• Lakoff认为,在结构与语法的理解问题上,认知语言 学派与转换生成学派有三点不同。
• 第一,在转换生成学派的范式中,语法是一套可以生 成具体语言的深层规则。但认知语言学则认为结构是 意义与形式的匹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