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作者简介:李福印,男,1963年11 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 究领域: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 喻理论与实践;应用认知语言学等。 主要讲授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 喻理论与实践、心智哲学等课程。 代表作有《认知语言学概论》,《语 义学概论》,《语义学教程》等。
4.1 理据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非任意性”,“可解释性” 表现:在词形层面,复合词表现了突出的理据性 。如“看 到”是动作和结果的结合。 在语义层面,概念转喻是理据性的表现。如“一把手”。 语言形式“手”与意义“人”之间建立了转喻关系。 在语法层面,句子结构也是有理据的,各种形式的象似性 就是其表现。
(1)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 • (2)语法是概念化 • (3)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
• 1.5 认知语言学的四位创始人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分支领域
• Driven将认知语言学划分为五大领域 Talmy 的认知语义学 • 认知语法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
构式语法 原型理论 词汇网络理论
他很懂事 他很懂事,也很聪明
② 距离象似性:功能上,概念上和认知上距离近的,形式上的距 离也近。 John killed Bill. 我妹妹, 我老乡 John caused Bill to die 我手, 我汽车 ③ 顺序象似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叙述的顺序对应所描 述的事件的顺序。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 3.3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的语言
• (1)针对英语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其他语言没有得到足 够的关注。 • (2)国内论文数量在缓慢上升,以汉语语言为研究对象 的论文数量有显著增加,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缺乏原创型,理论建树小。
第四章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原则
语言的理据性与象似性致力于分析解码语言结构形式和人类认 知之间的重要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不是绝对任意的。
4.2 象似性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概念:象似性这一术语源自符号学中象似符概念。象似性是语 言形式与意义之间更为具体的理据关系。象似性是理据性的一 种表现。语言象似性最典型实例是象声词和象形文字。如“ticktock” 表现形式:象似符可以分为影像符(“看起来”或“听起来像 意义,是对意义的简单模仿。如象声词),隐喻符和图示符 (形式与意义关系或结构相似。如“囚”)。 象似性的三条规则: ① 数量象似性:意义越多,越不易预计,越重要,形式就越多。
第三部分:认知语法(第20~28章)
20.认知语法的概念分析基础。 21~22.讨论结构式及结构式如何整合成更大的构式。 23.讨论构式语法。 24.论述焦点和背景理论。
25.介绍认知参照点。
26.从认知参照点的角度解释主语,话题和所有格 27~28.聚焦概念化的特性:动态性,主观性及主观化。
第一部分:认知语言学基础
•1.3 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
(1)概括性共识(描述能够解释人类语言方方面面的普遍原则 的共识) (2)认知共识(认知语言学家必须对来自一些相关学科的实证 研究结果做出回应)古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
要求认知语言学家寻找符合认知规律的,具有心理真实性且具有
高度概括的普遍规律。
• 1.4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哲学假设
4.4 理据性与象似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① 象似性概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分夸大。 ② 理据性研究亟待系统化,规范化,象似性与理据性的概念有 待澄清,要明确其研究范围的外延。
第六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义学
Tamly认为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就是对概念内容及其在语言中的组 织形式的研究。 认知语义学的四个哲学假设: ① 概念结构的体验性 概念结构是我们在头脑中存在的对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固的知 识体系。体验性假说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形 成概念系统及语言系统的基础。因此,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结构 从本质讲来自人体和世界的互动,来自体验,因此概念结构具有 体验性。 ② 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 概念结构属于抽象层面,而语义结构属于具体层面,是概念 结构的语言形式。 ③ 语义表征的百科观 认知语义学认为语义结构从本质上讲是百科全书式的,词汇 的意义只是引导我们通向和该词汇所表达的概念相关的知识领域 的一个起始点。 ④ 语义构建等同于概念化
语义学:一词多义现象。语法学:英语语法中的“时态”和 “语态”。语音学:音位变体,音节结构,语调。 形态学: 后缀多义现象(英语中的指人后缀)
第九章 基本层次范畴
范畴可以从横向的平行关系和纵向的垂直关系两个层面来考察。 横向关系是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并列关系,纵向关系是垂直的所 属关系。在纵向关系中,从最具概括的范畴到最特例的范畴形成 一个类似菱形的结构。
6.对认知语义学的定义。 7.介绍对范畴研究有巨大贡献的色彩研究。 8~9.介绍范畴研究两个重要的理论:原型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 10.介绍框架语义学。 11~12.介绍认知语言学两个亮点: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 13.在批判吸收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概念整合理论及应用。 14.对第11、12、13章的综合对比。 15.关于认知语言学体验基础的热点话题:意象图式理论。 16.“理想化认知模式”对认知模式的总结和概括。 17.认知语义学核心议题:一词多义现象。 18.讨论以Talmy 为代表的空间关系理论。 19.体验性假说。
(3)语用学及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上 ①认知语言学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
并使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工具对这些研究领域进行考察。
②这四个学科丰富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认知语言 学也为这四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理论工具。
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热点议题
Symposium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这次会议被认定为是第一届国际
认知语言学大会。在这次会上,创建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并确定 要出版刊物,次年Cognitive linguistics 得以正式创刊。
(3)认知语言学成熟发展,并成为全球性学科趋势阶段( 1996至
今)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世界各地迅速展开;英,日,德,法,俄,中 相继建立认知语言学研究会。 著作特点:1、大部分综述性质较强,适合充当教科书。 2、认知语言学迅速向相邻学科扩展。
上位范畴的特点: ① 上位范畴是辅助性的,因为它们必须以基本范畴为基础来获 取完型和大部分的特征。 ② 上位范畴的确包含了一个或者几个整个范畴都适用的特征, 这些特征也适用于各个基本范畴。 ③ 具有聚合功能,即集合了大量的下位范畴。
第十章 框架与框架语义学
10.1 框架的本质
“框架”为语义理解和描述提供所需概念背景。对框架中任一 概念进行解释通常会涉及该框架内的其他相关概念。 视角是指说话人看问题的角度。视角的选择遵循凸显原则。
9.1 上位范畴
上位范畴最大特征就是缺乏具有普遍的整体形象,它也被称为寄 生范畴化。
9.2下位范畴
下位范畴是对基本层次范畴的进一步细化。
9.3 基本层次范畴的特点
基本层次范畴具有文化性,地域性以及历史性。它还具有最显著 的认知特点。
原因:第一,通过基本范畴,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感知事物间 的不同。 第二,基本层次范畴具备完型感知功能。 第三,我们通基本层次范畴上的物体与外部世界打交道。
• 3.1认知语言学的热点议题
• (1)原有热点研究领域基本保持稳定。包括隐喻,概念, 概念化,范畴,原型,空间,时间,意象图式等。 • (2)新的热点不断涌现,热点研究领域有扩展的趋势。 如语篇分析,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手势语等各方面。
• 3.2认知语言学的热点研究方法
• (1)内省加理论分析 • (2)语料库和对比研究及试验法
• 第一章:如何阐释认知语言学
1.1 引言: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
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
1.2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7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举办的语言学夏令营中的 一系列演讲(基础) 1976年Langacker 开始认知语法研究,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Lakoff 发表 “Linguistic gestalt” Talmy 发表 “Figure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
Lakoff & Johnson 合著Metaphors We Live By
(2)认知语言学的确立时期(1986~1995)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研究的一种范式和独立学派的地位得以确立,
并在国际上得以确认。
标志:认知语言学领域基石性著作的出版。 1989年德国学者Rene Dirven 邀请Lakoff, Langacker等学者参加
基于现象学的研究
概念隐喻 体验现实主义 概念转喻
心理空间与概念合成理论
认知语篇研究
认知诗学 衔接的认知语篇研究
认知词汇变化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意识形态研究
文化认知模型研究
意象图式的心理真实性 隐喻性语言理解
认知心理语言学
基于使用的语言使用模型
词汇网络的发展
2.2 其他学科的影响
• 语言学领域内的学科:语用学及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 语言学领域外的学科:认知心理学,哲学。 • (1)认知心理学:对认知语言学影响最大的的格式塔心 理学,“格式塔”表示统一的,具有意义的整体。 • 原则:格式塔原则 • (2)哲学:现象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为认知语 言学提供了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及发展前提。 • 以现象为对象,研究人的意识,研究各种体验,行为 相关项。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现象 学对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变革使格式塔心理学取代了构 建主义,第二次变革则使人本主义取代了行为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