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举出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实例。

举出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实例。

1、辩论的具体方法采用辩论方法的治疗者要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从提问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 (1)质疑式:治疗者直截了当地向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如: “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自己的这一观点?” “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时候,而你不能有?” “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么去做?” “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按你所设想的那样发生?” “请证实你自己的观点!”等等。 一般说来,来访者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虽然他们往往不加批判的接受了许多现成的看法,但面对来自治疗者的质疑,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信念辩解。因此,治疗者需不断努力,借助于这种辩论过程的不断重复,使对方感到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护变得理屈词穷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 第一,他们的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东西; 第二,他们的那些信念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分清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 第四,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2)夸张式:这是治疗者针对来访者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一些夸张的问题,其落脚点与质疑式提问是一样的,仅仅是方式上略有区别。这种提问方式犹如漫画手法,是把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治疗者抓住对方的不合理之处发问,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优于前一种方式,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感到自己的想法的无道理有可笑和不可取,因此较容易心服口服。 2、对辩论方法实施的探讨(1)找到不合理的信念,才可有效地进行辩论,寻找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可先从ABC模型入手。 以一典型事件入手先找出诱发性事件A; 询问对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是怎样对A进行反应的,即找出C; 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恐惧、愤怒等情绪(即由不适当的情绪以及行为的反应着手,找出其背后的看法、信念等); 分清对方对事件A持有信念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同一事件,人们往往有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两种信念交替出现,而不适当情绪反应的起因是不合理的信念),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 找B时要特别注意,要找的是对方某类事物所持的信念而不是表面的想法。但这不同于心理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埃利斯本人曾指出,如果一定以心理分析的模式去套的话,这至多只能说是潜意识领域中的东西。 在进行合理情绪治疗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对方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时治疗者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易出现在外层转圈子而辩论难以深入的现象。而B要一个个地去找,并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当然有些来访者真正领会了ABC理论的精神,自己能够触类旁通,这倒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2)辩论中的积极提问能促进对方的主动思维。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类似于苏格拉底以来许多哲学家所有的辩论方法。戴尔·上学耐基曾这样谈论过苏格拉底式的辩论方法:“雅典哲学家苏格拉认底对人类思想的变动,有透彻的了解。他是迄今能使对方心服口服的第一个人。苏格拉底绝不指责对方错误。所谓苏式回答法,就是使对方说出肯定的回答。以简洁的问题询问对方,使他不得不回答‘是’。第二句也使他不得不说‘是’。接下去每个问题使他的回答不脱离肯定的范围。等到他感觉时,他原先否定的问题,已在不知不觉中回答‘是’了。” 辩论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向其不合理信念提出挑战和质疑,以动摇其信念。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非常善于运用辩论说服别人或改变他人的思想。苏格拉底式的辩论首先从对方的观点出发,使对方做出肯定的回答,以一个个简洁的问题逼着对方不得不回答“是”,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否定了他自己的观点。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就是这一方法的沿袭与发展,所不同的是,后者是对学生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使其做出“不是”、“没有”等否定性回答,通过一步步的挑战和质疑,最终使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发生动摇。

在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时,首先要找到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可先从ABC模式入手,即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诱发性事件A;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找出C;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不良情绪,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分析学生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对于某一事件,学生可能多种多样的解释、判断和推论,在这些想法背后,会隐藏着学生某些根本性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信念常以对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绝对化要求为特征,这才是我们要找到的B。

其次,通过辩论,以积极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维。提问的方式有二种,即质疑式和夸张式。质疑式提问是教师直截了当向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夸张式提问是教师针对学生所持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一些夸张的问题,将问题放大了给学生看,使其认识到自己所持信念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

[ 案例分析 ] 案例 1 : 一个小学生不断地告诉自己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一个已整形过的而实际上已不显眼的兔唇的小学生,一直认为他的残疾有多可怕。

辅导员:让我们谈谈其它小孩说你什么,他们怎样称呼你? 小学生:他们叫我兔子。 辅导员:对他们这样称呼你,你有何感觉? 小学生:感到不舒服。 辅导员:让我猜猜看,当别人这样称呼你时,你怎样告诉自己,你大概想你看起来很滑稽。 小学生:是的。 辅导员:他们这样想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如何来评估你的像貌? 小学生:不知道。 辅导员:让我看看你的兔唇,先看看我的牙齿(辅导员给他看他那些不正且不齐的牙齿)看看谁的牙齿更难看?我的,我是你的(辅导员用镜子给小孩照照他自己的牙齿)?

小学生:你的。 辅导员:好,那是事实,我的牙齿比你难看,所以你的牙齿并不太难看。

小学生:不太差劲。 辅导员:好,你知道有一句俗话“棍子和石头……?” 小学生:是的 辅导员:下面接着什么? 小学生:你知道如何接下去。 辅导员:是的,但我要听你把全文念出来。 小学生:再念一遍。 辅导员:棍子和石头会打断你的骨头,但…… 辅导员:其下文呢? 小学生:名字永不会伤害我。 辅导员:对了,但你并没有告诉自己这句话,名字不会伤害到你,现在名字的确伤了你,其实它不应该。所以现在你应怎么说呢?

小学生:名字不会伤害我。 辅导员:对子。同时我为那些挑剔你而觉得舒服的人感到难过。假如他们需要取笑你,那真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在这个个案中,四种态度在认知上被重建了:①不必太重视他人的意见。②面对现实。③用另一句话不断地告诉自己。④被教导去投射病状给其他小孩而不是吸收它成为自己的问题。用个体“自我”合作为“自尊感觉”的向导──小学生会获得用较稳定方法作自我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外表很美的人认为他们很怪,个体并没有把他人对他美的评价融入他“自我价值”的感觉。基本上,身体上的属性,是个体自己告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他的感觉当然会受到环境周边的人给他反馈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人告诉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按照埃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这也正是合理情绪治疗所强调的要点之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RET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种特征。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