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标准成本系统

第七章 标准成本系统


7.2.3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例】假设甲产品的生产由两道工序组成,相关资 料如表所示。试制定该企业甲产品的直接人工 标准成本。
项目
直接加工工时/(时/件) 休息和停工工时/(时/件) 废品耗用工时/(时/件) 生产工人人数/人
第一车间 (工序1)
3.0 0.5 0.5 40.0
第二车间 (工序2)
【例】甲产品的相关资料如表所示,试制定该企业 甲产品的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项目 工时用量标准/(时/件) 生产工人人数/人 每月标准工时/(时/人) 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元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元 第一车间 (工序1) 4 40 180 14400 21600 第二车间 (工序2) 5 60 180 16200 324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成本差异的通用计算模式
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是“支付的价格”和“耗用的数 量”,成本差异的通用计算模式就是以价格差异和数量 差异两者为中心的。
数量差异
实 际 数 量 标 准 数 量
标准成本
价 格 差 异标准价格 实价格7.3.2 直接材料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第七章 标准成本系统
7.1 标准成本系统概述


标准成本系统,也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将标 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找到差异,并分析 和控制成本差异,借以衡量生产效率高低的一种 成本制度。 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标准成本系统以 其严谨性和易操作性,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7.1.1 标准成本系统的内容
标准成本与预算成本
标准成本是预算成本的基础。 通常说的标准成本是与单位产品相对应的,它 是单位产品的成本标准;而预算成本是一个总 量概念,它是某一预算期内全部产品的标准成 本。 预算成本不同于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预算成 本以预计产量为基础,而不是实际产量。
标准成本的种类
1.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的期间,可分为基本标准成 本和现行标准成本。
7.2.4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②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也由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制定, 其计算方法与变动制造成本相似。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固定制造 费用标准 = 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分配率 固定制造 单位产品的 固定制造费用 = 费用标准 工时标准 × 的标准分配率 成本
7.2.4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的原则
1. 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结合企业未来目标制 定。 2. 高于平均水平,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3. 鼓励员工参与标准成本的制定。
7.2.2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是由材料的用量标准和价格 标准决定的。 ① 直接材料用量标准是指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 下单位产品应当耗用的材料数量,一般应由生 产部门和技术部门根据技术分析制定。
单位产品应耗用量/(千克/件)
单位产品必要损耗/(千克/件)
3.5
0.5
2.0
0.0
7.2.3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①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是由人工的工时标准和工资率标准决 定的。 直接人工的工时标准是指在现有的生产工艺方法和技术 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人工生产工时,相 当于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一般由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 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在分析生产工艺和工人素质等因素 的基础上制定的。 制定直接人工工时标准时,通常考虑直接加工工时、必 要的休息和停工工时以及不可避免的废料、废品所耗工 时等因素。
成本差异的通用计算模式
直接材料差异、直接人工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 算方法较为相似,其通用计算模式如下图: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实际 实际 标准 实际 价格 价格 × 数量 - 价格 × 数量 = 差异
成本 差异
标准 实际 标准 标准 数量 价格 × 数量 - 价格 × 数量 = 差异
制定直接材料用量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单 位产品应耗用的材料数量、生产中的必要损耗以及不 可避免的废品损失所耗用的材料等。
7.2.2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②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是指采购某种材料的计划单 价,一般应由采购部门会同财务部门一起制定。
制定直接材料价格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历 史价格水平、市场变动情况、运输条件的变化、采购 费用和正常损耗等。
7.3.1 成本差异分析与控制概述
成本差异按其结果可分为不利差异和有利差 异两种。
不利差异指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 也称为超支差异; 有利差异指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 也称为节约差异。
7.3.1 成本差异分析与控制概述
成本差异按其性质可分为:
执行偏差,由于执行过程中某种措施的不当或失误。 或机器接受了错误指令等原因而产生的偏差; 预测偏差,由于标准成本制定过程中未能准确预测而 产生的差异; 计量偏差,由于执行过程中计量错误而产生的差异; 模型偏差,由于为制定标准成本或编制预算而建立某 种模型时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估计错误而产生的差异; 随机偏差,由于执行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变化而产生 的差异。
7.1.3 标准成本系统实施的前提条件
1. 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操作过程
企业只有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才能确定要素价 格、材料耗用量、生产工时与成本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而制定标准成本。
2. 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
为了与标准成本系统相配合,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管 理责任体系。
3. 全员的成本降低意识
直接材料差异是指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 本之间的差额,包括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部 分。
直接材料 = ( 实际 - 标准 ) × 实际 价格差异 价格 价格 数量 直接材料 = ( 实际 - 标准 ) × 标准 数量差异 数量 数量 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有时也 可能是其他部门造成的,如生产部门;企业外 部客观原因造成的材料价格差异也是可能的。
7.3.3 直接人工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直接人工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 差额,包括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部分。 直接人工工= ( 实际工 -标准工) × 实际 资率差异 资率 资率 工时 直接人工 = ( 实际 - 标准 ) × 标准工 效率差异 工时 工时 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原则上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 但也有可能是由于生产部门用人不当导致差异出现。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主要由生产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 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如材料质量的优劣,资源供应的及 时程度等。
(1)直接人工实际的工资率; (2)直接人工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
7.3.4 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1.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与控制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 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包括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是按实际工时确定的由于变动制造费用实 际分配率脱离标准分配率所形成的差额,相当于价 格差异; 效率差异是按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确定的由于 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所形成的差额,相当于数量 差异。
7.3 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
7.3.1 成本差异分析与控制概述
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初步完成了成本的事前 控制,而成本差异分析与控制则是联系事前 控制与事中、事后控制的纽带,是日常成本 控制的主要信息来源。 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实际成本与标准成 本往往会发生偏差,两者间的差额,即为成 本差异。
7.3.4 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300件,实际耗用工时630 小时,支付工资3150元,每件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 工时为2小时/件,标准工资率为5.2元/小时,本月 共发生变动制造费用2205元,预算的标准分配率为3 元/小时,试计算变动制造费用差额。
7.3.4 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7.3.2 直接材料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 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当然,也有可能是由 于其他部门的责任,如采购部门购入劣质材料 导致的。 【例】假设某企业本月实际生产甲产品300件, 耗用A材料330千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1.2元/ 千克。又根据由成本预算可知,生产甲产品的A 材料用量标准是1千克/件,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 1.3元/千克。试计算A材料的成本差异。
7.2.2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单位产品第i种 ×第i种材料的 直接材料 标准成本= 材料的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需要A、B两种材料,相关 资料如表所示。试制定该企业甲产品的直接材 料标准成本。
项目 发票价格/(元/千克) 运输费/(元/千克) 材料A 5.0 0.5 材料B 4.0 0.5
1. 2. 3. 4. 制定标准成本 计算成本差异 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7.1.2 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
1. 2. 3. 4. 5. 6. 便于企业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 便于企业实现日常成本控制 可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 可简化会计核算 可作为决策的依据 可为企业的例外管理提供数据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好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即原材 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处于理想价格、生产能力处于 最佳利用水平时,以现有的技术设备所能达到的一种 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也称为可达到的标准成本,是指在生 产经营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未来应该发生的生产 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能力利用程度而得 到的一种标准成本。
利用标准成本系统进行成本控制,还需要企业全体员工 的支持与参与。
7.2 标准成本的制定
7.2.1 标准成本概述
标准成本的内涵 标准成本是指在生产经营效率良好的条件下,运用 科学方法预计的、应当发生的目标成本,旨在提供 评价实际业绩的尺度。 标准成本一词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