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标准成本系统

第十章标准成本系统

第十章标准成本系统第一节标准成本系统一、标准成本系统的内容标准成本系统是集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讣算为一体的成本计算模式,它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计算账务处理三大部分。

二、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一)控制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二)正确评价和考核工作成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三)为企业的预算编制和经营决策捉供依据(四)简化成本讣算,为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资料三、标准成本的类型标准成本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应该发生的成本,即产品成本的标准。

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由于对标准成本具有何种性质的看法不一致,所考虑的标准成本通常有以下儿种类型: (-)理想的标准成本理想的标准成本是最高要求的标准成本,是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设备的运行和工人的技术水平都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确定的单位产品的成本。

此成本排出了机器可能的故障、材料可能发生的浪费以及公认的不熟练等,但要求过高, 实际生产过程很难达到。

在实际中很少被釆用。

(二)正常的标准成本正常的标准成本是指企业正常的开工率、正常的工作效率以及正常的价格水平来确定的成本。

正常是指在经营活动中,排除异常或偶然事件影响的平均水平。

(三)现行可达到的标准成本现行可达到的标准成本是指企业在现行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在预计可能达到的开工率下,考虑了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而确定的标准成本。

此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的可能故障、职工必要的休息等待等。

虽非理想成本水平,但较为严格,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在实际中倍广泛的采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系统的基本条件(一)工艺操作过程的标准化(二)健全的成本管理系统(三)全体员工成本意识的提高五、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基本模式实施弹性预算制度的企业,要制定建立各主要成本的一些标准。

进行成本预算,应该首先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特定业务量水平上的标推成本总额,即预算总成本:标准成本二数量标准*价格标准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确定(-)直接材料的数量标准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和正常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所需要的各种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

(二)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指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的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二》(直接材料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价格)二、宜接人工标准成本的确定(-)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

其中包括直接加工所用的工时,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所耗用的工时等。

(二)直接人工的标准工资率是指每个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应获取的工资额。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二艺(各项作业标准工时*相应的标准工资率)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确定制造费用价格标准称为制造费用分配率,通常按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分别计算。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二预算固定费用总额/费用分配基础标准总用量(生产能力的机器工时或人工小时等)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二预算变动费用总额/费用分配基础标准总用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二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费用分配基础标准总用量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二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费用分配基础标准总用量以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分别确定后,汇总即可得出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例10T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差异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偏离预定的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额。

成本差异分析同时考察投入与产出,运用弹性预算,在实际产出的基础上比较实际投入与标准投入,确定成本差异。

一、成本差异分析的一般模式1.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有利差异:实际投入成本低于标准投入成本,所形成的差异。

在有关差异账户的贷方反映,表示成本的节约;不利差异:实际投入成本高于于标准投入成本,所形成的差异。

在有关账户的借方反映,表示成本的浪费。

2.价格差异和效率差异(1)价格差异:由实际价格和标准价格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其计算是建立在实际投入量的基础上,以实际投入量作为同度量因素:价格差异二(实际投入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投入数量*标准价格)二实际投入数量*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用于直接人工差异时,通常被称为效率差异或工资率差异。

(2)效率差异:由于实际产出上的实际投入量和实际产出上的标准投入量之间差异引起的,其计算建立在标准价格的基础上,以标准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效率差异二(实际投入量水标准价格)-(标准投入数量*标准价格)二(实际投入量-标准投入数量)*标准价格用于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时,被称为用量差异或数量差异。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包括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一)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实际耗用量偏离标准用量所形成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部分: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二(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

P260(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指因直接材料实际价格偏离其标准价格形成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部分: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二(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二实际用量*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例10-2一般山采购部门承担主要责任。

P260例10-3三、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1.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是指因生产单位产品实际耗用的直接人匸工时偏离其预定的标准工时所形成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二(实际工时*标准匸资率)-(标准丄时*标准匸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2.直接人I:工资率差异:是指直接人匸实际工资偏离其预定的标准工资而形成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二(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例10-4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生产工艺的改变、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的状况、生产工人配备的合理程度以及劳动积极性等。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是由于工种的调配、不同工资级别工时工人实际工时比例的变动、工资制度变化和工人工资级别的调整引起的。

四、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由于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性态不同,通常是根据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分别对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进行差异分析。

(一)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是指因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偏离其标准分配率而形成的变动制造费用差异部分: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二(实际费用分配率-标准费用分配率)*分配基础实际用量2.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指因生产单位产品实际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偏离其预定的工时而形成的变动制造费用差异部分: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二(分配基础实际用量-分配基础标准用量)*标准分配率例10-5(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1.两因素法:(1)造费用支出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与其预算额之间的差额: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二固定制造发生总额-固定制造预算总额(2)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二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固定资产标准成本2.三因素法:(1)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同2(2)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是指因生产能力偏离在确定费用分配基础时选定的标准总生产能力所形成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差异二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按实际工时和标准分配率讣算的固定制造费用二(分配基础标准用量-分配基础实际用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指因生产单位产品实际耗用工时偏离其标准工时所形成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部分: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二按实际工时和标准分配率讣算的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应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二(分配基础实际用量-分配基础标准用量)-标准费用分配率例10-7五、差异调査和差异控制一、例外管理原则与差异原因的调査分析(一)差异的规模(二)差异发生的频率(三)差异的发展趋势(四)成本差异的追踪调查同成本与效益原则二、业绩的评价和成本差异的控制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用于业绩评价和对员工的激励应注意其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否则可能引起功能失调,导致负面影响。

(一)差异的可控性(二)差异之间的相关联性第三节标准成本系统下的成本结转与差异处理一、标准成本的结转标准成本系统下,各成本要素是按标准成本在账户之间结转的,所以在分步成本计算法下,产品在各加工部门之间的转移按标准成本计价顺在分批成本计•算法下,各成本要素是按标准成本计入各分批成本计算单的。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同实际产出上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则另设成本差异账户记录归集。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结转在标准成本系统下,直接材料的存货通常是按其单位标准价格计价的,实际的购货成本与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通常在材料购人时计算,记入材料价格差异账户。

例10-8(二)直接人工成本的结转直接人工的实际成本记人应付工资账户的贷方,实际生产量上的标准人工成本登人在制品账户的借方,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直接人工差异。

山于人工没有储存阶段,所以在登记直接人工成本时,同时计算人丁工资率差导和人工效率差异,并在账簿中分别记录。

(三)制追费用的成本结转制造费用III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大部分构成,在标准成本计算下,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区分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分别设账户归集分配。

(四)产成品成本及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二、成本差异的处理对成本差异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各项成本差异中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相互抵消后的余额按比例分配于各有关存货账户和销售成本账户,把账户登记的标准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二是把成本差异列入当期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成本的调整。

以下将结合前述新兴公司的案例分别加以介绍。

(一)材料价格差异的分配(二)其他各项成本差异的分配例10-9三、管理会计的损益表为了提醒管理者关注成本差异对损益的影响,有的企业编制管理用损益表。

管理用损益表首先按标准成本计算损益,以成本差异调整标推毛利,揭示差异对利润的影响。

相关主题